央視網消息(第一時間):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馬斌讀報。
首先我們來繼續關注杭州地鐵工地坍塌事故的最新情況。據《新華社》報道,昨天下午14點左右救援人員發現了第九名遇難者的遺體。至此,這次坍塌事故已經有九人死亡,十二人失蹤。
發生這樣慘重的工程事故,除了救援工作之外,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究竟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次慘劇。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就説,近日一位“權威”專家,被請到杭州地鐵坍塌事故現場,並向眾多媒體發表了自己對事故原因的幾點判斷和看法,這位專家一口咬定,“這是一起突發性地質自然災害”,所謂突發,就是説事前一切正常,之前出現裂縫等隱患與事故無關,強調自然災害,意思是説施工單位沒有責任。專家的話一般都很有説服力,但是這回,明明地上早已擺著的大裂縫,怎麼就被專家“忽悠”沒了呢?於是就有網友發帖,檢索這位專家的來路,結果您猜怎麼著?除了院士、教授的頭銜,這位專家原來還是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和杭州地鐵施工單位中鐵四局屬於同一家企業。瞧什麼叫貓膩?這就是。這篇標題起得好。看來《任何權威的觀點都要放在聚光燈下》。這一照,就現形了。
説到事故的真正原因, 《新華每日電訊》就説杭州地鐵工程最大的問題,第一是搶工期,第二是低造價。搶工期導致了施工現場一幕幕令人匪夷所思的怪象:明明頭一天還在家裏種菜的農民,第二天就被招進地鐵工地幹活;説一句注意安全,據算有了安全培訓,戴上一頂安全帽就算有了“安全措施”;施工路面裂縫一天天擴大,就澆上瀝青一填一抹,既不停工檢修,更沒採取進一步的預防與補救措施,反而馬不停蹄地日夜趕工期。低造價,則主要是層層轉包造成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説,工程部分項目轉手達到了四次之多。通常一些有能力但卻拿不到項目的小公司,上繳給中鐵股份有限公司5%的管理費後,就便變身為中鐵集團層層下包的最後一環。對此中鐵四局宣傳部門,矢口否認,強調施工企業都是他們下屬的子公司,而且手續齊全。並非對外轉包。但恰恰在11月17日的會議上,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趙鐵錘曾問中鐵四局負責人“工程轉包了幾次”,後者承認有些工序轉包出去,有些則通過勞務公司進行招工。到底誰説的是真話,用句俗話,讓我們拭目以待!
説完了地鐵,再來看出租車,
最近關於出租車的新聞不少,最大的爭議只在兩個字——份兒錢!就是坐地收錢,如果沒有份兒錢能否行的通?《人民日報》説了,行!文章舉了例子,在河南新鄉開出租已有10年的趙國傑説:“他們這除了每月50元的服務費,不用給公司繳納任何費用。”那新鄉管理出租車靠什麼模式。咱來看看這張圖,一目了然。政府直接把出租車經營權拍賣給個人,因為出租車8年就到了報廢期限,所以該市拍賣的是8年的經營權。現在更是人性的改成了10年。剝離了出租車公司這一中間環節,出租車的經營成本降低了,司機得了實惠。而出租車公司,就真的變成了“管家”。只要一年交500塊錢的服務費,票務、稅收、保險、GPS安裝這些服務人家一水全包了。出租車服務公司的主要任務是在司機和政府間建立連接,賺錢不是主要目的。新鄉的做法就是削弱出租車公司營利性質,出租服務公司重點在於服務。
其實這個模式,香港早就用了。 《人民日報》説,只是香港賣的經營權是無期限的,但價格高達幾百萬。這個價碼就不用接軌了,很難有人承受的了。然後個人買下牌照後可以自己開出租賺錢,也可以雇司機賺取租金,還可以轉讓給車行經營,沒有任何限制。公司或個人牌照持有人與司機之間只是租賃關係,“雙方簽署租賃合同,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政府不做任何干預。如果産生糾紛,通過法律渠道解決”。此模式下,香港的出租車管理的也是井井有條。
瞧瞧,離開了出租車公司,市場就亂了嗎?沒有,咱們很多城市咋就離不開出租車公司呢?我只想説倆字?接軌吧!
下一條,
房産商促銷有新招啦! 《國際金融報》就説,上海的劉先生最近收到了一本房産商送上門來的精美冊子。打開一看,裏面是一張優惠券,再一看驚得劉先生倒吸一口涼氣,見過優惠券,沒見過面額這麼大的優惠券!一齣手優惠金額就是十二萬!不過您別忙著驚訝,還有更厲害的,您聽説過,買房子送工作的嗎?有!還是在上海,另一家樓盤的促銷手段就是,買這裡的房子,就有機會得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崗位。而且還是就近安排在這個樓盤的項目部裏。您看看,多人性化,出了家門就上班,連公交車都不用擠啦!
説完了上海,再説説北京。 《北京日報》上説,最近有一處叫“遠洋沁山水”的新樓盤剛剛開盤。可是就在這個樓盤隔壁,還有一處老樓盤,名字叫做“遠洋山水”。兩個樓盤名字僅僅一字之差。再一打聽,兩個樓盤都是一個開發商。而且在項目審批時,都是同一個名字。哎,這是怎麼回事,明明是一個項目,就應該叫第幾期樓盤就完了,幹嘛還費事起個新名字呢?這裡面就有學問了。原來,舊樓盤的售價是16800一平米,即便是打了折,也得12000塊,可是新樓盤上來就是11000塊一平。兩者的差價著實不小。於是為了不惹惱前幾期買房的老業主,開發商乾脆重新打鼓另開張,給新一期樓盤另起了一個名字,就是怕房價一下跌了,老業主就來鬧,要求退房啦,補差價啦,打官司啦。
讓降價來得更猛烈些吧,房價降了,市場肯定比現在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