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第一時間):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馬斌讀報。
我們繼續來關注華爾街金融風暴。
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説,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美國1.5億中産階層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在美國較為貧困的亞拉巴馬州伯明翰市,中産階層處境艱難,貸款沒有了,食品和交通費用上漲,冬天臨近,家庭的取暖費也不會便宜,大學學費只升不降,醫療保險的條件越來越苛刻,養老金減少了,房屋産權面臨風險。
《北京青年報》説,年過五旬的貝恩斯是個會計師。金融風暴之前,他每個週五都會和妻子單獨外出,享用一頓燭光晚餐。到了週六,則是一家人去公園或是遊樂場高興一下。金融風暴讓他徹底改變了原來的生活節奏。一個週末就要花去150到200美元,對於現在的貝恩斯來説,已經顯得太過奢侈了。同樣貝恩斯還取消了和朋友在咖啡館暢談的項目。因為這也能給他節省幾十美元的開銷。雖然生活不愁,但想要再過以前輕鬆悠閒的生活,貝恩斯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日子。
沒了悠閒生活,很多中産階層開始考慮自己的新出路啦。《新華每日電訊》説,萊西是華爾街眾多面臨失業窘境的金融從業者之一,在飽受解雇困擾之後,他終於決定離開華爾街,轉而投奔芝加哥的一家公司。現如今很多原本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金融人才都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小企業甚至是海外市場。一句話,不準備留在華爾街混啦。
美國佛羅裏達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就説,在過去的幾個月裏,他們接到來自華爾街頂尖人才的應聘簡歷是以往的20到25倍。這些走出華爾街的人才,雖然仍舊可以拿到10萬到100萬不等的年薪,但和他們之前相比,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不過,對於很多中小企業來説,這也許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些高端人才的注入將給他們的公司帶來更多的創新活力和管理經驗。
《環球時報》説,金融風暴給了好萊塢製片商新的靈感。有的製片商與現實挂鉤,鍾情華爾街揭醜題材,華納兄弟影業要投資一部名叫《一個擦鞋男孩的坦白》的電影,主要講述一名記者通過跟擦鞋男孩的結識,得知許多公司的腐敗內幕;收視率很高的美國女性頻道“生活時間”也著手把一本抨擊華爾街精英奢靡風氣的書改編成電影。但也有製片商對“金融熱”保持謹慎,畢竟沒什麼人願意在失業減薪的威脅下,還要去影院重溫痛苦。
金融危機也蔓延到了拍賣市場,《新華社》説,最近不少藏家紛紛找到拍賣公司,要求寄售或者拍賣他們珍藏多年的藝術藏品。金融風暴讓藏家的股票收入,分紅和養老金嚴重縮水,隨著房價的下跌,以及失業人數不斷增加,藏家急於出售多年的藏品並兌換成現金,一來可以把現金存入銀行以備不時之需,二來是需要一筆錢來當生活費。
金融風暴讓上海的大學畢業生開始了新的就業選擇。今年上海的企業招聘減少了,上海的大學畢業生開始往“滬外”發展了。《新聞晚報》説,小王是上海交通大學一名應屆碩士畢業生。最近連雲港市某企業對他開出30萬元年薪,條件是必須在那裏工作兩年。小王和家人一合計,覺得這份工作不僅收入豐厚,還有巨大發展空間,同時也可以開闊眼界,他不僅簽下了合同,還幫相戀多年的上海女友也在那裏找了份工作。外地生活成本比上海低,薪水可攢下來或投資,很快就有了“第一桶金”,對今後的事業發展有好處。其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換個話題,
“專家説,不等同於二套房,開發商説,應該是二套房,仲介和老百姓都説,現在還弄不明白。”這話聽起來像是個謎語,而實際上這裡説的就是“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從昨天開始,央行的房貸新政正式執行。但是這一利好政策卻並沒有讓低迷的房地産市場火爆起來。
《信息時報》説,在廣州,一些樓盤已經在顯眼處樹立起宣傳新政的牌子,但記者在現場卻只看到,四五位上前詢問的消費者。原因很簡單,一個是因為期待房價會繼續下跌,再有就是,大夥對新政中首次提出的“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根本搞不清楚。
《北京青年報》上説,楊先生看中了一套房子,準備買下來自己住,可是問題是這套房子的面積是145平方米,顯然已經超出了普通住宅的標準,那這樣的房子,能不能享受7折房貸利率的優惠政策呢?還有就是,如果已經貸款買了房的,那麼新政策實施之後,是不是可以按照7折利率還貸款呢?這些問題,現在沒有人能給他們一個權威的解釋。
究竟什麼樣的情況才算作是“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呢?這個概念和以往的第二套房是不是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