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第一時間):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馬斌讀報。
今天最重要的新聞就是從今天開始一直到本月12號結束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三中全會。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普遍實行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從完成“第一個飛躍”至今,轉眼快30年過去了。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浪潮的狂飆突進,當學術界還在爭論實現“第二個飛躍”的時機是否已經成熟時,實踐已早早地走在了他們的前頭。第十七屆三中全會就是對這些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
那這次的大會都有哪些政策值得我們期待?又有什麼關注點呢?我們挑幾個重要的來説説:
關注點一:土地流轉問題。今天的《中國産經新聞》説,《土地流轉吹響了農業規模化的號角》,但是,目前有關土地流轉的法律並不完善,促進和保護土地流轉都需要國家出臺法律。
《了望》新聞週刊説,30年前,當安徽省小崗村村民嚴金昌在曾經推動了中國農村重大變革的“分田到戶”的秘密協議上摁下手印時,他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把分到自家的田地又租出去。兩年前,嚴金昌和十幾戶農民一起,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把自家的兩畝土地出租給一家公司,他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則接受了這家公司的反聘,成為企業員工。“年薪、土地租金,再加上年終分紅,這可比一年到頭種地划算得多。糧食種得再好,一年的收成也不會超過1000元。”這位30年前領頭實行分田到戶、自主生産的老農現在成了土地集中流轉、發展合作經濟的積極倡導者。嚴金昌們希望三中全會能夠對土地流轉有個明確的説法。
關注點二:宅基地流轉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説,這一次大會有望在宅基地流轉領域得以突破,即放開宅基地流轉的界限。通過宅基地置換機制的建立,可以達到合理歸併自然村落、盤活市郊建設用地存量的目的,也確保了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了望》新聞週刊説,李鼎清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向陽鎮楊村的一名農民。2002年,他把自家的兩層小樓辦理了抵押登記,申請了3萬元貸款,幹起了棉花收購買賣,向周邊縣市和浙江、江蘇、山東等地經銷,逐步積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2004年,嘗到了貸款“甜頭”的李鼎清拉上本村另外3戶村民,申請房屋抵押貸款9萬元,合夥成立了年和棉製品有限公司,當年實現利潤46萬元,還解決了100多名剩餘勞力的就業問題。像李鼎清一樣,依靠自家房産抵押盤活資金、發家致富的農民,在宣城已有近萬人。李鼎清們希望自己數量龐大的“沉睡資本”:房屋資産能夠化為資金流動起來,提高自己的融資能力。
關注點三: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的地位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説,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上,《農村金融改革將有所突破》將鼓勵金融機構向“三農”傾斜、引導信貸資金支持“三農”業務。而在農村金融中承擔重要責任的金融機構在支農方面的責任也將進一步強化。
《了望》新聞週刊説,大別山區的霍山縣佛子嶺鎮佛子村有家“窮人銀行”,由政府無償劃拔的3萬元扶貧資金、30戶農民每戶自願入股100元“合資”建立的。這個互助組織以低於銀行的利息,向農戶有償發放生産性貸款。在“窮人銀行”裏,村民貸款不需要抵押,只需找兩三戶有經濟實力的農戶聯合簽字擔保,經“資金共管小組”審批並經公示,即可獲得貸款。安徽省農村的農民互助資金組織已有830多個,且呈加速發展勢頭。但“土銀行”就是土銀行,沒有合法地位,農民資金互助組織無法進行註冊登記,更別説專業培訓和風險評估等專業知識了。農民們希望十七屆三中全會能給自己的土銀行一個名份。
農民兄弟的期盼能否實現,我們一起關注十七屆三中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