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CTV.com消息(第一時間):繼續來關注我們經濟頻道的特別報道《小算盤大算盤》。軍工企業一度與紡織、森工並列為國企改革的難點。今天的“小算盤大算盤”讓我們走進我國最大的軍工企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看看國企脫困這幾年來的變化。
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所屬的北方重工一個車間裏,記者見到了已有20多年工齡的王建,這些年的變化,讓他感觸頗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重工集團 王建:97、98年,我們大致那時候一年人均收入就是2000多元吧,那我們到現在,我們人均收入年在25000元左右。
在王建的記憶中,企業最困難那段日子1年只能發4個月工資,而且還不能足額發放,在這一背景下,企業提出利用軍工技術,走軍民結合的路子發展高技術民品的思路,迅速在相關領域佔據了市場制高點。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黨組書記 張國清: 我們整個兵器工業集團每年的銷售收入都是在以20%的速度增長,在這種增長中,我們國際化經營所佔的份額增長的速度更快。
張國清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字版)1999年集團剛組建時,主業收入僅為220多億元,虧損額超過27億元,職工人均收入不到6000元;到2006年,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已突破1000億元,是集團成立之初近5倍,職工人均年收入也增長到了20000元。
而在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看來,國企脫困增效,除了具體經營措施得力,更在於體制的改變,通過出資人到位,明確國有資産的權利人和責任人。 邵寧拿出了一份國有資産的成績單:1998年,全國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的數量為238152戶,到2006年企業數減少到119254戶,減少了一半;但資産總額卻由當初的92757億元增長到290116億元,8年時間增加了近20萬億,實現利潤從213.7億元增加到12242億元,增長56倍以上。
| |
責編:趙倧博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