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的大街小巷恐怕至少有上千條,但是其中最有名的卻是一條短短的巷子,它叫作烏衣巷。烏衣巷的有名,可能跟它歷史上曾經有兩個身份非常顯赫的大家族
聚居在這裡的關係。那麼這個大家都知道就是東晉時候的王家和謝家。但是使它這麼有名的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它跟一首著名的唐詩聯絡在一起,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寫的《烏衣巷》。
劉禹錫很年輕的時候,就是在他21歲的時候就考上了進士,然後又考上了博學宏詞的制科。後者是非常難錄取的。考上以後當然就從此進入了仕途。大概到他30多歲的時候,他參加了唐代政治上非常有名的“二王革新”。由於這一場革新運動很快就失敗了,所以劉禹錫也跟著革新集團中間的很多好友一起被貶謫。當時有八個才華傑出的年輕人都被貶到很荒遠的地方,去做很小的地方官,叫做“司馬”,所以史稱為“八司馬事件”。大概在他50多歲時候,他調任和州。和州這個地方就是現在安徽的和縣,跟南京隔江相望。就是在和州任上,劉禹錫寫下了一組有名的詩,叫做《金陵五題》。金陵就是南京的古地名,他以南京五個地名作為詩歌標題寫了這樣一組詩,都是七言絕句。其中有一首就是《烏衣巷》。
| |
朱雀橋這座橋建在秦淮河上,是南京城南古代的一個交通要道。這座橋大概建於東晉的鹹康二年,公元大概是336年。烏衣巷的建成沒有一個準確的年代,但是大概跟朱雀橋的建設差不多是同時的。也就是説從朱雀橋跟烏衣巷這兩個地名存在開始,到劉禹錫寫這首詩之間,時間已經過去了接近五百年。五百年滄海桑田,世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此刻劉禹錫寫這首詩,當然是一種懷古的主題。
第一句“朱雀橋邊野草花”,“野草花”三個字很值得注意。我們都知道在東晉,當王謝這兩個身份非常顯赫的大家族居住在烏衣巷的時候,朱雀橋上一定是車水馬龍,交通非常的頻繁。但是出現在劉禹錫詩中,卻寫這個橋邊上不但是野草長得蓬蓬勃勃,而且居然還開了野花。那麼可想而知,此時此刻朱雀橋邊已經不是那麼車水馬龍。所以“野草花”三個字雖然寫的是春天的景象,但是它卻寫出了時代的變遷,寫出了滄桑之感。 第二句“夕陽斜”也是同樣。詩人特別挑選了日薄西山的這樣一個時刻,來進行歷史畫面的定格。
烏衣巷這個地名也許要稍微作些解釋。因為我們都知道烏衣巷是王謝這樣的高門貴族聚居的地方,所以大家也許會誤以為“烏衣”是不是古代貴族穿的衣服。烏衣就是黑衣,黑衣在東晉的時候恰恰是卑賤的人穿的衣服。這個地名它起源於東晉以前,就是三國的吳國的時候。吳國有一批軍隊把守石頭城——石頭城當時是一個要塞——把守石頭城的軍隊都聚居在烏衣巷這一個地方。那麼當時軍隊裏的兵士是穿黑衣服的,所以這個地方就取名為烏衣巷。
應該説這首詩假如説只有前面兩句的話,儘管它也寫得很好,它裏面有濃厚的歷史滄桑之感,但是它還是比較一般的構思,這首詩它突出的好處在於它的下面兩句,也就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
古代的人傳説,燕子是居住在人家家裏的,它的巢一般是做在人家屋樑上面,所以古人稱它為家燕。黃昏時候,這本來是飛鳥歸巢的時候,在外面覓食一天的燕子,到了黃昏當然都要紛紛飛回它的窩裏去。那麼他就想了,這一兩隻燕子原來是寄居在王謝家裏的,但是此時此刻他們飛回來,卻飛進了尋常百姓的家裏。那麼這兩句詩它好在什麼地方呢?它表面上並沒有寫人事的變遷,它只寫自然風光的不變。就是燕子秋去春來、年年如此。儘管時光過去了四五百年,但是自然的規律是不變的:燕子到春天依然回來。如今在暮色蒼茫之間,燕子依然飛回它原來的故巢,但是這個它寄居的地方已經不是王謝家裏了,已經是普通百姓家裏了。所以這樣一來,應該説使這首詩讀起來就非常的有味道,感染力很強。它避免了那種粗糙的、淺層次的寫法。
這裡我們要談一下劉禹錫寄寓在這首詩中的思想感情。在一年以後,劉禹錫在揚州碰到白居易的時候,他就説:“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首詩的前面還有兩句是:“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戚自身。”就是我被朝廷拋棄在荒遠的地方,已經度過了二十三年了。那麼下面説“沉舟”和“病木”這兩句詩意思就是説,多少人考上進士的年代比我晚、年齡比我輕、進入仕途比我後、但是他們紛紛都走到前頭去了,他們都政治上佔據了高位,都有了榮華富貴。只有我常年貶謫在外,跟這一切都無緣,人生沒有輝煌、沒有繁盛階段。所以他心裏對於富貴榮華有一種反感、蔑視,對於權貴的顯赫有一種蔑視的態度在裏面。因此當他回首曾經居住過王謝這兩個顯赫家族的烏衣巷的時候,他就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生平的感觸融化進去。
| |
所以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一首懷古詩,但是裏面也深深地滲透了他個人的身世之感。個人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對於社會的一種感受。因此這樣的詩才更有內涵,值得我們咀嚼。因此我想,讀了《烏衣巷》這首詩,我們就感覺到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國家,這樣一個民族,在她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地名、每一條普通的巷子上面,都印上了深刻的歷史文化的烙印。
責編: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