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紐約,是電影《金剛》中故事的起點和終點,也是無數電影中所出現的背景。但在《金剛》的故事背景中,1933年的紐約卻可以説是這座城市歷史上最糟糕的時刻之一。
由於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在工業、農業、消費、股票市場等多方面的政策失誤,從1929年起美國以及全世界都開始處於資本主義社會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1933年,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風波的浪尾,全國四分之一的勞動人口失業,商場關門、銀行倒閉、工廠休業,經過一戰蓬勃而起的泡沫繁榮瞬間成了海市蜃樓;1933年羅斯福剛剛就任總統不長時間,他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經濟重振措施,但這趟風波完全結束卻還要再等8年。處於大蕭條時期的紐約,雖然有將近七百萬人口,是美國第一大城市,但仍然在經濟蕭條的衝擊下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紐約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勞動人口處於失業狀態,大批勞動力受到失業影響流離失所,無法保障正常的生活。正是由於這次大蕭條的影響,美國第一次建立起了現代意義上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在電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紐約街頭的救濟所。正是有了這些救濟所,才使得在大蕭條中流離失所的普通人能夠得以度過這個艱難時日。
2005年版的《金剛》開場畫面,就是位於紐約中央公園裏的“胡佛村”,它的居民都是因為失去經濟來源而被房東掃地出門的失業者。在這個段落的畫面中,30年代的紐約如同一幅美國風情畫在觀眾面前徐徐展開。我們可以看到禁酒時期在大街上銷毀私酒,我們也可以看到警察在驅逐無力支付房租的房客,我們還可以看到抗議政府經濟和福利政策而遊行的工人,以及正在修建中的摩天大樓。如同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説的那樣,“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