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導演那獨特的個人風格以及世界觀。在這方面吳宇森的作品的表現無疑是相當突出的。儘管他的所有作品都擁有強烈的商業片色彩,但與那種在商業行為中導演個人風格受到極大限制的情況相比,吳宇森的電影呈現卻是完全相反的情況——它的個人化色彩被渲染到了極限,吳宇森活脫脫就是個張揚的作者導演。
吳宇森于1948年出生於廣東省,後隨家人移居香港。他的童年在生活的艱辛中一天天的捱過。一家大小居無定所,父親染上癆病,家裏一貧如洗。所幸在教會的幫助下,吳宇森才有機會讀完中學。吳宇森的青年時代始終處於暴力和信仰兩種力量的糾葛當中,因而這兩種力量在後來也成為他的作品的重心,他是一名基督徒,在他身上有著基督教和中國古代俠義精神的雙重影響,這一點無疑造就了他的影片的最主要氣質。直到如今,具有古典俠士風範的殺手出現在教堂中的情景仍然是他的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
1971年吳宇森進入香港影業巨無霸——邵氏公司旗下,當時的香港電影正是新武俠電影風起雲涌的時代,大導演張徹是邵氏公司拍攝武俠電影的抗鼎人物。吳宇森作為張徹的副導演,參與拍攝了許多新武俠電影,從張徹那裏,吳宇森不但學會了泡製電影中至關重要的動作場面,更主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利用電影表達個人情懷的方法。張徹電影中那些屍骨成山、血流成河的慘烈場面後來被完美的運用到了吳宇森的時裝英雄片中,並作為一種獨特的、吳宇森式的傳達個人風格以及世界觀的符號。
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這一段時間是吳宇森在香港最為輝煌的一個時期,他連續拍攝出了《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辣手神探》這幾部撼動和影響了整整一代華人的電影,這些電影作品以成熟而強烈的個人風格對世界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産生了莫大的衝擊。而這也為他在1997年之後闖蕩好萊塢並迅速成為一線大牌導演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如今吳宇森仍是好萊塢超一流導演中一員,他的成績是那一批闖蕩好萊塢的香港電影從業人中最好的一個。當然這並不能説明什麼,因為在風格方面,吳宇森在同好萊塢的合作中做出了巨大的妥協,他在好萊塢拍攝的電影作品與他在香港拍攝的作品有著本質的差距。所幸吳宇森也在逐漸的回歸,更確切的説,他似乎準備重新將自己那吸收營養的根莖放到中國古典這片富饒的土壤當中,這是否是他電影風格的再一次昇華,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我們希望通過兩期節目,對他的電影風格進行系統地、深入地分析,以期通過吳宇森這個個案去探求香港電影成功的秘密。
.
責編:第10放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