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學名著以其超越時空的震撼,影響著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為人類社會創造了無價的瑰寶。作為一種範本,文學名著對於電影來説有著特殊的意義。
早在1957年,美國電影研究家喬治 布魯斯東就以充分的證據論述“由小説改編成的電影,總是最有希望獲得金像獎,並且在經濟上藝術上同樣成功”。
在中外電影史上,由文學名著改編而來的電影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也為電影産業和電影藝術創造了功不可沒的輝煌。文學名著耀眼的光輝和持久的文字魅力,從電影起源開始,聰明的電影人便注意到了這些文學名著的巨大藝術價值和其潛在的商業價值,吸引了無數的電影製片商對她的商業投機,同時也勾起了影視導演們把文字藝術轉化為視覺藝術進行再創造的慾望,他們開始把一部又一部的文學名著改編為電影劇本,加以影像,並把它們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電影依靠文學名著的精髓進行視覺藝術的再創造,而名著則是給予文字的內涵給電影,電影用它獨有的科技為持久不衰的名著以全新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和讀者,給沒有生命的紙和字以鮮活的力量。雖然電影可以把固化的文字變成動態的影像,可以使人沒有距離感的觀賞,但是文學名著其本身卻在讀者心目中形成了先入為主的印記,這也為影視的再創造製造了相當的難度,因此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也常常成為褒貶不一的爭議之作,電影與文學名著自然也就成了值得探討的話題。很多被改編成電影的文學名著,經過鏡頭的洗禮,它們煥然一新,在原著原有的靈魂之上,賦予它流動的生命。
責編:第10放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