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時雨 文章來源:一點地帶
“我的一生是一部美麗的童話,童話的情節曲折動人,主人公幸福無比。”這也許是世界上千萬自傳當中,最迷人的開篇吧。安徒生,這個名字,幾乎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熟悉、喜愛、嚮往;即使我們長大成人,這個名字仍然能觸動心靈最溫柔的角落,於是,重溫他的童話,就像在與自己的童年輕輕擁抱,所有美好的東西仿佛並未真的煙消雲散……
一直以為自己很懂得安徒生,幾乎可將他列為自己人生最早接觸並最為熟悉的作者,直到某一天,一個孩子央我給他講安徒生的童話,便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好象信手拈來一般,然而講著講著,突然心生疑惑:原來,從小到大,幾乎並沒有親眼閱讀過安徒生的童話,而是聽爸爸媽媽講,聽別人講,聽,聽,聽,聽了一遍又一遍,竟至耳熟能詳,竟至張口即來。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心中的安徒生童話,都是聽來的;其實,這多好,代代相傳,奔走相告,老少皆聞,天下盡知,這竟是童話所能産生的魅力。
我很快就去書店覓到了一本《安徒生童話故事集》,葉君健譯的,這令我放心。沒想到不久又偶得了一本安徒生的自傳《我生命的故事》,是的,我很想知道他生命的故事,他美麗童話背後的“童話”。於是兩本齊頭並進,日讀自傳,夜讀童話,倒也怡然。
每個夜晚,那些熟悉的童話帶給我無限溫馨的感覺,仿佛小小一本書有著非凡魔力,令我的周圍時光倒流。也有很多我從來都不知曉的童話故事,讀起來新鮮有趣,回味無窮。
每個白天,我卻追隨著安徒生一生孤獨的足跡四處流浪漂泊。我開始質疑起他開篇的那句美好的句子來:情節確乎曲折動人,而主人公真的幸福無比嗎? 待我看到傳記的最後一頁,才找到了似乎合情合理的答案,他寫道:“我們走近上帝的時候,所有的痛苦和艱辛都將消失,留下的是美麗的東西。我們把她視為衝破烏雲的一道彩虹。”這就是了!所有的美麗背後都充滿了痛苦和艱辛,所有的童話背後,並不真的全是美好的童話。
還是先來説説他的童話吧。從小最喜歡他的童話有三篇:《海的女兒》、《野天鵝》、《堅定的錫兵》。
《海的女兒》:迄今為止,我聽到很多女孩子説過,最喜歡這個故事,也許它應承了女孩對愛情的某種悲劇式幻想,浪漫,專一,奉獻,孤獨,憂傷,這些都是足以刻骨銘心的心靈體會。小時候每每聽到小人魚自願剪去了頭髮失去了聲音,便悲從心來,頭髮剪便剪了,痛苦的是從此不能説話,不能將真相挑明,不能爭取自己的幸福,這在年幼的我心裏是何等委屈。總覺得,世上一切都該清楚明白至情至理,後來才慢慢懂得,其實很多時候,即使口舌具全也無用,不能説,不願説,不敢説,不忍説,終於也只能和小人魚一樣,失去很多很多,親人、愛人、甚至自己。
《野天鵝》:這是個親情多於愛情的故事。小公主艾麗莎為了救她那被後母變成野天鵝的十一個哥哥,必須在一定的期限內用荀麻織出十一件衣服披到哥哥們的身上,才能令他們恢復人形。和小人魚一樣,她也是一句話也不能講,否則就無法救她的哥哥,於是受到猜疑、侮辱,甚至差點失去心愛的人。看來安徒生是深諳有口難言的痛苦的。幸而結局還不算壞,艾麗莎救出哥哥們之後,終於能開口説話,澄清了事實,並且和心愛的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可是這個故事仍然是我從小就難以釋懷的一樁遺憾,為了艾麗莎的小哥哥──時間不夠了,最後一件荀麻的衣服沒有能完工,還差只袖子,所以最小的哥哥將終身保留野天鵝的一隻翅膀。一個年輕的王子,帶著一隻孤獨的翅膀,無法飛翔,也無法著陸,這是我每每想起這篇童話就會立刻産生的幻想。也許這並非安徒生最想告訴我的。這個故事裏另有一個細節也是我唸唸不忘的:艾麗莎小時候有一本畫冊,那需要半個王國的代價才能買得到。
《堅定的錫兵》:這就是童話裏的“暗戀”吧?一個獨腿的錫兵,就這樣愛著一個紙姑娘,沉默地、執著地、堅定地,直到生命的終結。也許紙姑娘也是愛他的,也許紙姑娘並不真的愛他,只是把他的愛當作虛榮的點綴,但對於錫兵來説又有什麼關係呢?錫兵就是錫兵,堅定的錫兵!這樣的愛情最後是必須熔化成一顆悲壯的錫心。懵懂的時候聽了這個故事,朦朧間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愛,就應該是這樣的:堅定的。
歐登塞這個地名,因為安徒生而流芳百世。我想,那一定是個童話般美麗的地方。1805年,安徒生出生在那裏。他的父親是個鞋匠。家裏並不富裕,但日子也算過得去。最難得的是,安徒生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可以“遊手好閒”,可以“想入非非”,雖然母親一心希望他成為一個裁縫,但這絲毫不影響他自己的詩人夢,不影響他沉迷于木偶戲和唱歌,甚至終於被允許獨自去哥本哈根闖蕩,開始他“最初的流浪”。
《冰姑娘》這一篇,以前我從來沒有讀到過或聽到過。應該説,這是一篇並不適合兒童閱讀的童話,一是因為其篇幅較長,可以算作中篇小説的長度,二是因為它那奪人的抑鬱、憂傷的色調,當然,這後一點也許在安徒生的很多童話中都並不鮮見,抑鬱和憂傷有史以來就存活在他的字裏行間,綿綿不絕。看到這個名字,我一下就想起了安徒生的自傳中,開篇第一章中提到的關於他父親去世的記憶:當時他的母親告訴他:是“冰姑娘”將父親帶走了。那麼,這個與死亡有關的“冰姑娘”從此就深深留在安徒生的腦中了吧,直到1862年,他寫出這篇漫長的童話的時候,他是否還沒有原諒這個幻想中決絕的、殘酷的女人呢?
按世俗的眼光來看,安徒生的事業之路可以算是比較順利的,少年時代,在首都總是有貴人幫助他,使他得以生存、得以去語法學校上學、得以在他嚮往的劇院裏廝混。1833年,他得到了國王的“旅行津貼”,離開哥本哈根,離開丹麥,開始了于他至關重要的遊歷。
安徒生早年是以詩人的面目出現的,而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也是他本人的意願,雖然後世的人們更多的是記取他的童話。感謝他對詩歌的熱愛吧,我們才得以獲得那麼美妙的童話。隨手翻開一篇,總能讀到詩一般優美的文字。看這篇短短的《鳳凰》:“這只鳳凰!你不認識它嗎?這只天國的鳥兒,這只歌中的神聖的天鵝!它作為一個多嘴的烏鴉,坐在泰斯庀斯的車上,拍著粘滿了渣滓的黑翅膀。它用天鵝的紅嘴在冰島的豎琴上彈出聲音;作為奧丁的烏鴉坐在莎士比亞的肩上,同時在他耳邊低聲地説:‘不朽!’……”(讀到最後,才發現隨手撿出的這篇《鳳凰》恰巧是安徒生為“詩”而寫的,所謂“鳳凰”,就是他心目中神聖的、不朽的“詩”。)
安徒生首先遊歷了巴黎、意大利等地。在此期間、及歸國初期,他獲得了極大的靈感,創作了很多轟動一時的作品。按他自己的説法:他獲得了“最初的成功”。但是,就象幾乎每一個剛剛成功的作者一樣,在他最初的成功中,不可避免也有著種種反對的、批評的聲音。安徒生似乎是一個敏感的完美主義者,即使在他多年後寫作的自傳中,他也無法對那些曾經反對過他的人表示釋然。這令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早年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也是這般尖銳和敏感。真的,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奇異的相似。當我看到安徒生在1852年寫的童話《完全是真的》,我不禁笑了:安徒生在用這種方法刻薄那些不懂裝懂、製造流言的人呢!就像他在自傳中寫的那樣:“我得忍受無數愚蠢的人的自作聰明,不管是口頭形式,還是書面形式,都得忍受。我就是唯一的那只替罪羊,人們不會也不可能理解我。”
三十年代後期到四十年代前期,安徒生在童話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他最著名的童話作品都是在那個時期創作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海的女兒》《野天鵝》《堅定的錫兵》,還有膾炙人口的《豌豆公主》《夜鶯》《皇帝的新裝》等。可以説,在那段時間,他達到了創作事業的顛峰。彼時,他和上流社會甚至皇室都往來密切,同時也開始了新的週游列國的旅程。
賴長功寫道:“安徒生的一生都是在漂泊中度過的。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在漂泊中寫作,在寫作中漂泊。”是的,這就是安徒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吧:漂泊,寫作。遊歷是他寫作的最博大的靈感來源。他的自傳中記載了很多瑰麗的旅程,令人悠然神往。我甚至第一次對北歐産生了強烈的嚮往(當然,他的足跡遠遠超過了北歐的範圍),那一定是個刺骨寒冷卻致命浪漫的地方。
在很多作品中,安徒生都在扮演著柔情似水的癡心王子,然而現實生活中,安徒生終身未娶。他自己曾經説過:“我為我的童話付出一筆巨大的,甚至可以説是無法估計的代價,為了童話,我放棄了自己的幸福。”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因為在他的自傳中,他幾乎沒有提到過關於感情的話題,所以我無法知道他是怎樣放棄了他的“幸福”。 唯一點到即止的一段是提到了1830年夏天,他愛上了一個姑娘。他寫得很晦澀:“我眼前突然展現出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個廣闊的天地以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凸現出來。我當時的四行詩歌裏就包羅了這個廣袤的世界:我瞥見一雙棕色的明眸/那裏有我的歸宿和整個世界/那裏有孩童般的安寧與天資/它們的印記在我的腦海裏永遠不會消失。”後來他很快又提到了這段感情的無疾而終:“等待我的是失望。她愛的是別人,後來嫁給他了。只是在許多年以後,我才感覺到,並且也承認,無論是對我還是對她,這都是最好的結局。”關於原因,似乎只是簡單的“她愛的是別人”幾個字,可是我們可以從另一句話中看出門第和金錢的作怪:“我將不再寫詩,畢竟,這會有什麼前途呢?我要去深造,然後成為一個牧師;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她。”顯然,當時尚未功成名就的安徒生,只有放棄他的夢想,規規矩矩掙錢養家,才能得到愛情和婚姻。也許我們得慶倖他最後的選擇,雖然這種慶倖有點自私,但真的難以想象如果當年的安徒生放棄了文學,放棄了童話,今天的世界該寂寞多少。
在他自傳的後半部分,有一個女人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了:燕妮.林德,一隻唱歌劇的“瑞典夜鶯”。他們保持了終身的友誼,然而,僅止于“友誼”。他們甚至以兄妹相稱。他們之間的感情很濃厚。在1847年,安徒生和燕妮在倫敦相遇的時候,是那麼的興奮,那麼的快樂,那段日子,她為他唱歌,他為她讀童話故事。他們一個要四處遊歷,一個不得不週遊演出,所以他們每一次的相逢幾乎都是在不同的地方,總是那麼偶然、那麼匆匆。但可以肯定,燕妮在安徒生的生命中有著非凡的意義,正如安徒生在自傳中寫到的那樣:“因為她,我仿佛更進一步忘了自我,體會到了藝術的神聖,意識到上帝賦予我這個詩人的是怎樣的重任。”
最後,我終於要説到《柳樹下的夢》了。這篇小説並不是安徒生的作品中最為出名的,所以在得到他這本童話故事集之前,我從沒有讀到過它。但當我讀了一遍之後,我發現這竟是給予我最大震撼的一篇童話。一個叫克努得的男孩和一個叫約翰妮的女孩從小一起長大,非常快樂。小時候他們聽過一個關於姜餅的故事:姜餅男孩和姜餅女孩在櫃臺上呆了很久,發生了愛情,但是誰也不説出口,直到姜餅女孩乾裂成了兩半。這就是姜餅的故事。後來約翰妮隨著爸爸遷居到京城去了,而克努得留在家鄉成了鞋匠的學徒,但他一直希望能去哥本哈根尋找約翰妮,終於當他自己成了皮鞋師傅的時候,他去了。約翰妮在首都成了歌唱家。他們的見面很開心,幾乎和以前一樣。克努得想起了姜餅的故事,決定吸取姜餅們的教訓,不讓愛情沉默下去。可是,當他向約翰妮表白,約翰妮卻不肯接受,而要他將她永遠當作好妹妹看待。約翰妮去了法國,追尋她的成就;克努得開始四處漂泊,治療心中的憂愁。“他對誰也不提起約翰妮──他只是把自己的憂愁秘密地藏在心裏。那兩塊姜餅的故事對他特別有深刻的意義。現在他懂得了那個男子為什麼胸口上有一顆苦味的杏仁──他現在自己嘗到這苦味了。約翰妮永遠是那麼溫柔和微笑著的,但她只是一塊姜餅。”有一天,克努得突然渴望回家,回到童年和約翰妮一起玩耍的那棵大柳樹下。他收拾行囊,向久違的家鄉走去。可是他沒能走到家。在途中的某一棵柳樹下,他睡著了,做了個夢,夢裏有姜餅人,有他的約翰妮。在這個落雪的夜晚,他凍死在異鄉的柳樹下。
是誰給了安徒生那份絲絲入扣的憂傷,永遠在他的童話中扇動著冰冷的翅膀?是燕妮嗎?是丹麥嗎?是整個世界?或者是安徒生自己?也許,每個人胸口上都有一顆苦味的杏仁。
責編:胡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