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東都美食探奇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7日 15:56
嘉賓:程琳 洛陽人,中國第一代流行歌手,二胡演奏家
趙珩 文化史學者 “燕山出版社”總編
去洛陽,賞牡丹,嘗水席,別有一番滋味。洛陽水席,歷史悠久,古今馳名。千年以來,久傳不衰。在紅白大事,宴請賓客,率先用之。所謂“水席”,有二層含義。一是以湯水見長,二是吃一道換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洛陽水席,來自民間,是洛陽的傳統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則天時,將洛陽水席召進皇宮,加上山珍海味,製成宮廷宴席, 又從宮廷傳回民間。遂形成特有的風味。因仿製官府宴席的製作方法,故稱官場席。
洛陽水席,有24件組成,簡稱“三八席”。先上6個冷盤下酒,冷盤為4葷4素。繼上16個熱菜,熱菜用不同型號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個壓桌菜。其它12個菜,每3個味道相近的為一組,每組各有一道大菜領頭。叫“帶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雲流 水。洛陽水席,有三大特點:一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二是有湯有水,北方南方均可口;三是上菜順序有嚴格規定,搭配合理、選料認真、火候恰當。洛陽水席,又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可據情況而定,但其中的第一道菜是洛陽燕菜。
此菜味美鮮香,是河南的一道名肴提起這道菜的來歷,還有一段趣談。據説,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武則天時期,洛陽東關的一個農民,種出了一棵特別大的蘿蔔。人們視之如神物,不敢私自食用,就把它獻到了皇宮。皇宮裏的禦廚用這個大蘿蔔和一些山珍海味精心烹制了一道菜,呈給女皇武則天。形美色艷,味道鮮香,尤如燕窩。女皇食後,稱讚連聲,賜名為“假燕菜”。因為女皇十分欣賞此菜,王公貴族也紛紛在大宴上烹制“假燕菜”。
後來,“假燕菜”的作法傳到了民間,人們用蘿蔔、肉絲、雞蛋、香菜等原料來烹制“假燕菜”。由於勞動人民不斷改進烹制方法,使民間的“假燕菜”越做越美。其味道酸辣鮮香,別具一格,成了洛陽地區的一道名菜。久而久之,人們便稱它為“洛陽燕菜”。
此菜雖名高味美,但製作並不複雜。作時,先把蘿蔔切成約一寸半的細絲,用冷水浸泡後,再用細綠豆粉拌勻,上籠蒸五分鐘後,晾涼入溫水泡開,撈出後灑上鹽水,再蒸透即可。食時,配上雞肉絲、豬肉絲、海米、蹄筋絲、玉蘭絲、魷魚絲、海參絲和紫菜絲,用高湯烹制,再放點香菜、韭黃。其味道極其鮮美,湯清利口,營養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