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西雙版納,這裡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一定會擺上一桌豐盛的長桌宴來迎接遠方的客人。熱情的敬酒歌讓來到這裡的遊客們難以抗拒,飲盡甘甜的美酒,接下來就是迷人的西雙版納之旅了。
西雙版納的動海縣,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傣族古寨-動景來,一條打洛江從寨邊流過,江對岸就是緬甸。傣語中“動”代表地區,“曼”代表村子.動景來有“中緬第一寨”的稱號。在整個西雙版納洲,也只有這一個寨子稱為”動”,其他的寨子只能叫做“曼”。悠久的文化,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經的世外桃源動景來如今已變成了旅遊勝地.寨子裏的居民自己覺得沒什麼特別的日常生活,在遊客眼裏卻是不一般的。
玉應叫,動景來的原住民,中學畢業後,她在寨子裏當了一名導遊,對於村民來講,這可是個新的職業。
玉應叫:外邊種的這種樹,就是這個樹,裏邊的那些有樹纖維嘛,一般這些紙都是用來抄寫經文傣文用的,和尚們最喜歡用這樣的紙了,還可以保留很長的時間。
玉應叫的家在寨子的最中心位置,爺爺岩溫回年輕時學過釀酒,後來做過寨子裏的會計和村長.退休後,岩溫回又開始在家中釀酒。當年為了學習釀酒,老人曾經拜過5個師傅。岩溫回釀的酒在西雙版納非常有名,方圓百十公里的人都會來他這裡買酒,所以一提到釀酒,老人和他的孫女都會興致勃勃。
爺爺:第四個的話,那還不算很好嘛,前面三個都是起不成的那種,釀的話也沒有出酒 那樣嘛,釀出來的酒就不好,前面三個師傅,後邊的兩位的話,就第四位稍微好一點,第五位的話,就是很好的一位師傅。緬甸的兩位,中國的三位。
玉應叫:我爺爺説,用這些藥材來釀酒的呢,在我們西雙版納,沒有誰會釀,就我爺爺會,你看,辣,花多,這個就是辣,泡沫多的話,酒的度數就高,五十度以上泡藥蠻好,留嘛時間長蠻好,泡藥材呢也可以,時間留的久的話也行,度數高的這種酒。
用這種方式來確定酒的度數,是岩溫回的絕招.老人釀的酒不僅好喝,而且在酒曲裏還配有30多種藥材,釀出的酒也就有了多種藥效。傣族人糯米酒的過程十分複雜,一般100斤穀子只能釀出50斤米酒,一大鍋藥材也只夠釀一次酒用。
動景來東臨緬甸,距動海縣打洛口岸約五公里,。全寨99戶人家,500多人口, 寨子已經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傣語中動代表地區,曼代表村子.動景來在中緬邊境各村寨中地位很高,在西雙版納也只有這一個寨子稱為”動”,其它的寨子只能稱為”曼”。如今,動景來被西雙版納金孔雀旅遊集團開發為旅遊景區,年輕人大都從事著與旅遊相關的工作,老人們則繼續著農耕和傳統手工藝製作.
象岩溫回這樣的傳統手工藝人在寨子裏有十幾戶.這些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如今在西雙版納已經很少見了.
寨子的南端,是當地的橡膠林。橡膠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被稱為“綠色的金子”,亞熱帶溫暖的氣候環境,使得這裡的橡膠樹生長良好。婦女承擔著採膠的工作,一些性格開朗的年輕女孩們卻喜歡做導遊, 象玉應叫一樣,玉應班也是其中一個。小鈺説,她喜歡和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打交道,這樣不出寨門,就可以增長很多見識.
玉應班的家就在玉應叫家南面,家裏的院子現在租給了外寨的老人制陶。西雙版納的傣族有著悠久的制陶歷史,採用的是盤條制陶法,這種制陶的方法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所用的陶土粘性很強,是從離寨子五里遠的曼朗運來的.這些土不可以直接用來制陶,要用木錘把泥巴打細,直到裏面沒有顆粒為止。這種手藝在動景來一般是傳女不傳男。寨子裏的男孩大都從小出家當和尚,這是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村寨的習俗。
玉應班:像我們傣族的話,就是説男孩子到了七歲八歲這樣的年齡,就必須出家當和尚,就到寺廟裏去學傣族的文字,因為傣族的文字傳男不傳女,像我們女孩只會説不會寫了,像男孩,因為他們從小呢,在寺廟裏學習經文傣文,都會説也會寫。
在動景來,有關佛教的一切都受到很高的重視。這些塔林建於公元1082年,歷史悠久,影響力很大,甚至在泰國皇宮典籍裏都有關於它的記載,它們是目前西雙版納地區規模最大的塔林,至今周邊國家的佛教信徒都會不斷來塔林舉行各種祭祀活動。動景來的男孩如果在寺廟裏當和尚,在寨子裏也會有很高的地位。
村民:那現在當和尚也是自願的,如果説你不想當的話,也可以不當,但是你當了以後,也可以還俗,這個就根據你自願,就説你不想當,實在不想,那就三個月,那有些就是三年可以還俗,如果説你想學的更多,那到了二十歲呀,他就要當佛爺,那當佛爺的話呢,就很有地位了,就相當是老師一樣,因為他可以教小和尚一些經文或者傣文這些。
站在寨子南面的高地上,可以看到動景來的全貌,高地再往南就是打洛江了。打洛江全長237公里,其中130多公里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的界河。江的東北面是中國,西南面是緬甸。如今,河面上會有遊客乘坐橡皮艇漂流觀光,寨子裏的村民會在江兩岸表演歌舞,放“高升”來迎接遠方的客人。
責編:丁小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