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6日《東方時尚》實施改版,從過去每期一個主題改為每期固定的四個版塊。8月16日改版第一期節目收視率達到1%,創2006年收視最高值,收視份額排名國際頻道35個欄目第4位。
第一版塊——《時尚驛站》(8分鐘)
“驛站”,一個停下腳步休息的地方,在這個版塊,我們看到的是時尚腳步的停歇。相對於第三版塊“時尚坐標”的引領時尚,這個版塊要表現的是時尚應用。
圍繞“衣、食、住、行”——時裝、飲食、家居、旅游。比如“家居”:走進一個個中國人的家庭,不僅是家裝風格創意、新型裝飾材料的使用,包括主人的生活情感,都向世界展示着最具體的、來自中國各個家庭的時尚信息。
第二版塊——《東方視聽》(5分鐘)
“聽”和“看”,來自東方的時尚聽覺、視覺。在鋪天蓋地的時尚雜誌包圍下,聽和看,也就是畫面和聲音是電視最驕傲的優勢,而視聽界又是最出時尚消息的地方,電影、電視、唱片、舞臺(相聲、小品、雜技、武術、歌劇、話劇、地方戲劇等等),都是《東方視聽》的素材來源。這一版塊要充分利用電視的“視聽”優勢來表現“視聽”。
第三版塊——《時尚坐標》(15分鐘)
中國人原創的時尚故事。15分鐘的《時尚坐標》要以講述故事的形式,挖掘和表現當今中國和中國人的時尚思想,以及由此産生的時尚事件。
這個版塊的第一個選題——“構造”系列。例如:在成都,悄然興起了一個博物館群落,城市、鄉間和郊縣建起的一個個、甚至一群群博物館,打破了以往博物館建在城市中心和個體建築居多的概念。如果只是建設博物館,就不是一個時尚的事件,而博物館群落,就有了時尚點。“構造”系列將有一系列關於中國環境藝術和公共空間的原創時尚故事。
而〈時尚坐標〉的版塊,將以系列的形式不斷變更故事的選題。
策劃中的系列還有:“創意”系列,去年威尼斯雙年展上,一個中國農民製造的飛碟因為現場表演緊張拉斷了馬達皮帶而沒能起飛,現在他還在繼續改造飛碟實現他飛的夢想。新疆的一個老師利用連桿技術實現《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木牛流馬”這一失傳的中國古代機械發明。廣州的四個單車少年,中國最優秀的單車表演高手,不滿足個人運動項目的成功,聯袂打造極限運動工作室。“晝夜”系列,中國北京、上海、重慶、廣州等大城市休閒街區白天與夜晚繁華、時尚的休閒景象等等。
第四版塊——《時尚咨訊》(5分鐘)
“資訊”,立足中國,放眼全球的時尚訊息薈萃。對於一個周播節目,必須關注一週和一段時間內中國、世界範圍的各種時尚訊息,以滿足大眾對於時尚信息的多元化需求。考慮到消息和資料來源的複雜性,這一版塊的表現形式可以是活動畫面、字幕、圖片、主持人講述的綜合,但編排一定不能流於一般的新聞串編,要有《東方時尚》欄目強調的時尚意識的主題播報。
責編:丁小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