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未成年人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心理素質的健全。在這個問題上,中央一套《大風車》欄目新近開播的週末版節目——《非凡少年》,可以説做了一番有益的探索。
這是一個面對6-14歲孩子的體驗型兒童節目。與目前遍佈熒屏的選秀類節目不同,這不是一個以比賽和選拔為目的的節目。對孩子們來説,這裡是他們展示自己愛好的一個快樂的舞臺。而節目組挑選孩子的標準也與眾不同,特長展示的優異表現並不是重點,創造力和心理素質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記者日前來到了《非凡少年》在武漢的報名現場。發現了一個以往沒有見過的情形——在武漢圖書館的一個閱覽室裏,孩子們在經歷了一輪以創造力考察為目的的特長展示之後,要來到這裡,面對由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兒童心理學家組成的一個專家智囊團。記者採訪了智囊團的兩位成員。
嚴瑜(武漢大學心理學系博士):
在這裡,孩子們一進門,他們的自我心理素質展示就開始了。首先我們以拍照留資料為名讓幾個孩子擺一個最能展示自己風采的姿勢,這時就能看出,一部分孩子可以很自信的作出一個漂亮的造型,而有的則畏手畏腳不敢做動作。
接下來孩子們要坐下的時候會發現,桌旁的椅子比孩子的數量少一個,而屋角則另外擺放著幾把椅子。有的孩子就會因為找不到座位而手足無措;但有的會很大方的走到屋角,搬來一把椅子;也有的孩子自己趕緊找地方坐下不管別人。有一個很小的孩子,看到少一把椅子,就讓給了後面進來的兩個孩子,自己站著。我故意問他,那邊有椅子,你為什麼不搬過來坐呢?他聽了一邊搬椅子一邊説,誒,你真聰明,你是諸葛亮吧!這麼小的孩子,他一方面可以考慮到把椅子讓給別人,另一方面可以以讚揚別人的方式來平復自己的尷尬,這是要建立在相當健康的心理素質基礎上的。
之後我們會根據不同的年齡段播放一些用於專業心理測試的圖片投影,經過孩子的描述和對我們問題的回答,對孩子的心理素質狀況尤其是抗壓能力進行判斷。我們的提問是層層遞進式的,有時候會故意施加一些壓力,比如質疑他的説法。有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剛開始的時候侃侃而談,看上去非常自信,但是到了這個環節,自信的表象迅速崩潰,甚至開始哭起來,這就是心理素質極不穩定的表現。而心理素質的穩定是一個孩子可塑性的重要指標。
當然,最後的一個環節是專門的心理專家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進行安撫和鼓勵,給他們講清剛才每個環節的目的,並鼓勵孩子們,他們實際上做得都很好。
王偉(湖北心理學會秘書長):
季羨林曾經説過現在的孩子,童年卻不如過去幸福。的確,現在很多孩子不快樂。他們要學的東西太多,面臨的壓力太大。不可否認,我們的教育有些功利化。在這種大環境下,孩子們並不缺乏知識,但在心理層面得到的關懷和鍛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這次就可以看到很多問題。
比如,我讓孩子短時間裏説出自己五個優點,能當即説全的很少。這體現了我們兒童教育的一種不良傾向——儘管可以使孩子錶面看上去謙虛,但並不健康。看不到自己長處的孩子如何自信的去面對問題呢?
另外,真實性是我們的判斷標準之一。測試當中,很多孩子的回答明顯是具有社會讚許性傾向,而不是發自肺腑地去説話。孩子的率真天性受到了制約,這也是一種不健康。
還有一些孩子,我們能明顯感受到他的“考試焦慮”。這直接體現了他對名次的嚮往。然而當我們告訴他這個“非凡少年”並不是一個比賽,不能給他名次,就讓他一下子就不知所措了。這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問題。對於未成年人,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爭取展示機會是對的,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就有問題了。
同時我們也在努力爭取,讓每個孩子經歷了這個心理考察之後,即使不能參加節目的錄製,也能得到一些有益的經驗。比如我們在測試過程中故意把一個正確的判斷説成是錯誤的,以考察孩子對自己信念的堅持程度和權威的迷信程度。哪怕是一個放棄了自己正確判斷的孩子,當我們在最後的專家撫慰環節向他做出解釋的時候,相信他會重新思索自己對權威的態度,這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應該是一個可貴的經驗。
人生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是績優股,但是我們可以讓他們都成為潛力股,讓他們每個人都能夠快樂地做最精彩的自己。
責編:白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