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第二起跑線》又要準備下一階段的節目選題了,本有意弘揚一下老北京的傳統藝術,把將要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拿到節目中來表一表,誰知忽然接到了任務,要製作六集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節目.
編導們都感到有點措手不及,如此重大的選題總讓人不知該
從哪入手,口號喊多了怕不真誠,容易引起中學生的反感,要知道,他們個性張揚,最厭煩大人們自以為是地朝他們作宣傳。如何做好這六集節目成了很撓頭的問題,更讓編導鬱悶的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明明是“八榮八恥”,做八集節目倒合適,做六集節目該如何取捨,如何編排呢?導演大概察覺了編導們的情緒,大手一揮,説:“不要怕,找任老師來談談,找找靈感。”
導演所説的任老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任小艾老師,對中學生的事情瞭如指掌,跟她聊中學生,一兩天根本説不完,她太知道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怎樣把正確的思想巧妙傳輸給他們。編導們心裏一亮,有她就有了靠山,再難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一週後,任老師來了,帶來了草莓、香蕉和菠蘿,帶來了一貫的燦爛笑容。照例,她不先聊正事,而是慰問一下大家前段時間的工作,然後招呼大家洗水果吃,再發表一下關於最近天氣的評論,提醒你注意天熱了該吃什麼來保養。很自然地,慢慢地就講到了接下來的節目。
“故事”,她提到了這樣一個關鍵詞,喊口號不如講故事,有那麼多與“八榮八恥”相關的動人故事,何不用它們來打動中學生呢?真誠!故事本身就是真誠的,尤其當這些故事是有根有據的時候。
聊了許久,漸漸就有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系列節目的雛形,將“以熱愛祖國為榮”和“以服務人民為榮”兩個內容合併在一集節目中,因為熱愛自己的祖國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最起碼的道德底線,而服務人民是我們必須盡的義務,熱愛祖國的最廣泛表現就是愛這個國家的人民、服務於人民。
“以辛勤勞動為榮”和“以艱苦奮鬥為榮”兩個內容也被合併成了一集節目,因為這兩句話密不可分,它是我們從小就受的教育,它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落實,只有辛勤勞動了,才算得上艱苦奮鬥。
編導們心裏有了明確的概念和方向,我們吃著草莓,滿臉笑容,對做好這六集節目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馬淩雁)
責編:白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