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暑假總動員 > 正文

《暑期總動員》第7集——“天然成奇趣”(7月14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6日 11:23)

   (視頻)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我們今天的《當代教育》。我是曉輝。我們生活的這個藍色星球呢,已經有了數十億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歷程中,地球經歷了火山 、地震、板塊碰撞和大陸漂移,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山川、地貌和生命現象。想了解更多的地質秘密?就請隨著我們今天的暑假總動員一起,到國家地質博物館去看一看吧。

  中國地質博物館是亞洲最大的地學類博物館。這個老字號日前剛剛結束了三年的改造升級,這對於喜歡地質學的青少年自然是個好消息,今天一大早就有三位中學生朋友興致勃勃地來到了這裡。

  北京市八一中學初一學生: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恐龍這一類的史前生物,所以今天來到地質博物館,主要想看一下史前生物這方面的內容。

  北京市八一中學初一學生:我喜歡寶石,寶石多有意思呀。

  北京市八一中學初一學生:

  平時地理課上呢,我們老師都很少講一些有關岩石、礦物方面知識,所以今天我們主要想要了解一下有關岩礦方面的一些東西。


  帶著種種期待與好奇,同學們開始了今天的地質之旅。地球廳裏主要是介紹地球的演化史和自然環境的變遷過程。這裡隨處都可以感受到現代科技技術營造的寓教于樂的生動氛圍。你看,地殼運動、火山爆發、海底擴張這些多媒體、數字化的模型無不讓同學們大開眼界、興趣盎然。而且還有動手操作的項目能讓你更直觀地了解地球的構造和運動。咦?這是幹什麼的?原來,這是一個模擬板塊碰撞的實驗器,簡單的操作就能夠形象地演示出板塊碰撞成山的現象,但是這其中有什麼原理呢?我們還得從遠古時代説起。那時候地球是由一個完整的古大陸慢慢分裂為了六個板塊,這些板塊並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不停地進行著碰撞和擠壓等運動,這樣碰撞的結果就會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皺山,像著名的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就是這樣形成的。

  聽了老師的講解同學們還了解到,神奇的板塊碰撞不僅能形成山脈,還會引起另外一種地質現象——地震。説起地震,人們印象裏總是認為震級越大,地震就越強,破壞性也就越大 。其實,震級只是反映地震的強度,並不能表示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衡量破壞性的指標其實是地震的烈度。比如説在人煙罕至的地方,震級雖然大,但破壞性並不大,而在人煙稠密的城市,同樣的震級就有可能造成極大的損失,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

  北京市八一中學地理教師 盧通生:

  你們知道喜馬拉雅山脈是哪兩個板塊碰撞形成的嗎?

  學生: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板塊。

  老師:那麼大家想一想我們周圍你見過哪些山,或者你知道哪些山是屬於這種情況?

  學生:燕山、長白山。

  老師:再比如説像大興安嶺、秦嶺等等,還比如説在這個圖片中我們能看到的褶皺成山就是這樣一個原理。那麼以後我們在課堂上再學到六大板塊和學到相關知識的時候,是不是大家就有了感性認識了呢?

  學生:對

  了解了地震的基礎知識,同學們來到了這個“地震感受室”,在這個房間裏有幾處是安全的避險點,你可以通過下面的按鈕來找出正確的答案。

  北京市八一中學地理教師 盧通生:

  我們中國也是一個多地震國家,那麼我們平時這些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是特別注重房屋的結構與地震的關係、還有如何避險等等。

  為了進一步了解地震的知識,同學們又做起了一個“抗震試驗”,同學們在用積木模擬搭建房屋時發現。房屋的結構和抗震性有很大的關係呢。這底座結實的房屋,抗震效果就非常好,可是這搭建得雖然漂亮但是基礎不牢固的房屋,就根本無法抵禦一點地震的侵襲。看來,房屋的抗震性對於檢測建築物的質量好壞還是非常重要的呢。 同學們紛紛感嘆著大自然真是奧妙無窮,需要大家去探索的領域實在太多了。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礦物岩石廳,同學們一進來就被這些千姿百態、色彩繽紛的礦石給迷住了。這些礦物晶體、晶簇都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寶藏,它們是由各種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化合物,而且都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説我們隨身佩帶的各種寶石,就是由不同的礦物組成的。鑽石是“寶石之王”,它晶瑩剔透、光彩奪目,可你知不知道它的化學成分其實是很不起眼的碳元素呢,它和我們使用的鉛筆是同一種類。這些碳原子是在幾億年的時間裏,經受了十萬個大氣壓、幾千度的高溫燃燒以後才形成了這樣熠熠生輝的鑽石。而這顏色鮮艷的紅寶石、藍寶石的礦物名稱都叫剛玉,他們的化學成分都是三氧化二鋁,但為什麼它們的顏色不同呢?那時因為晶體中所含的雜質不同,因此就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這個孔雀石,不僅可以做好看的裝飾品,而且還有個重要的作用——發現銅礦。因為它是一種伴生礦,一般都生長在銅礦附近的地表上,因此有孔雀石的地方必定會發現銅礦的身影。除了這些珍貴的寶石,還有很多精美的礦石標本讓你目不暇接。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它們,這裡還有很多互動的設施讓你仔細去查詢、鑒別礦物們的特性。既欣賞了美麗的奇珍異寶,又學到了有用的知識,真算得上是一舉兩得。不過還有更精彩的內容在等著我們呢。

  説起史前生物,大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恐龍了,因為關於它的電影、動畫片是數不勝數、多種多樣,可是你知道影視中的恐龍哪産生的嗎?告訴你吧,它們都來源於1964年在我國山東諸城挖掘的一具鴨嘴龍化石。比如説經典的恐龍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那個兇猛善戰的恐龍就是從它演化而來的。而後來的一些恐龍的鑒定和研究也都以它為重要依據。而這具化石的關鍵部位就在地質博物館裏。

  北京市八一中學初一學生:我覺得這好像是脊椎, 還有一些肋骨。

  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 尹繼才:

  你們説對了,因為這個是山東龍的骨頭。剛才你們説脊椎,我給調整一下, 叫薦椎。薦椎就是靠後腿、後大腿的上半部分、腰帶這個地方, 叫薦椎。

  學生:那這只是一小段,真正那個大骨頭得多大?

  研究員:這個龍長15米、高8米,很巨大的龐然大物。恐龍裏頭分很多類,這個就是叫鴨嘴龍,屬於鴨嘴龍類的。

  學生:它大概相隔現在多少年了?

  研究員:這個恐龍基本都是在中生代的,大部分生長在中生代這個地方。這一塊化石呢 ,是真正的化石骨頭擺在我們面前,也是國寶。

  其實除了恐龍,在這裡還可以看到很多生活在遠古時代的生物化石。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歷史的變遷,在這裡都有跡可尋。這些形態各異的海百合、三葉蟲等珍貴的動物化石讓同學們非常興奮,親手觸摸遠古生靈的陳跡,仿佛在和億萬年前的生命進行了對話。而眼下,這個龐然大物也讓同學們覺得驚奇不已。在博物館老師的介紹下,我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種非常奇異的魚龍化石。

  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 尹繼才:

  那個時代正好是叫三疊紀。這個化石呢,主要是産在貴州的關嶺。你看它當時有了很大的牙齒,從頭開始説,一直牙齒到這兒,這邊有四個鰭,也就是咱説魚的魚鰭。後面還有兩個,然後有一個腹部,這是肋,整個這個叫脊椎。一直這個脊椎推向到了尾巴,長長的尾巴。如果把它整個復原回去,整個連身上頭都貼上肉,這起碼得快一噸重。這麼大的一個東西,上千斤,這種東西在海裏太多,就跟今天的鯊魚一樣稱霸海洋世界。


  在古生物廳感受了歷史的滄桑變化和生命的交替延續,同學們來了參觀的最後一站——國土資源廳,這裡最有意思的是,你能清楚的在腳下找到長江、黃河從發源地到入海口的脈絡和路線。當你走在這片山川河流上,是否會感覺到更加熱愛腳下的這片國土呢?同學們在這兒意猶未盡、流連忘返。要是你也想更多地了解祖國的地大物博和豐富資源,那就不妨親自來這裡,走一走看一看吧。

  主持人:短短十分鐘的旅行,我們既了解了地球壯觀神奇的歷程,也目睹了它今天的困境。一天走下來,我們的同學們還意識到了我們肩負的責任——這就是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保護我們的星球。好了, 明天暑假總動員我們將在一些挑戰性的體育運動中去體驗一下現代的休閒和快樂。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