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科教頻道2005暑期編排即將推出《快樂成長》系列節目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1日 14:55 來源:CCTV.com

  本著“打造快樂校園,創建美好家庭,營造和諧社會,共同為青少年成長營造良好氛圍”為宗旨,科教頻道2005暑期編排即將推出《快樂成長》系列節目。《快樂成長》板塊由“校園篇”、“家庭篇”、“社會篇”三大部分組成,每期40分鐘,總計42期。

  “校園篇” 以打造快樂校園為主要內容,精選了《交流》欄目自播出以來的優秀節目,重新整合而成。包括《老師的煩惱》、《上鎖的日記》、《家長會之後》、《我們的漂亮老師》、《手機在校園》等。在小學、中學使用手機已經成為孩子們司空見慣的事:孩子們的相互聯絡留的是手機號碼、上課發發短信用手機、就是考試打小抄也用手機,手機不僅是聯絡工具,而且還充當了孩子們顯示身份的角色。因此很多學校在給家長開會的時候,在致家長的一封信中都提到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帶手機,有的學校乾脆明令禁止嚴禁學生帶手機到校園。學生要帶學校要禁,由此,在學校、學生、家長之間引發了一些矛盾。《手機在校園》這期節目中學校、學生、家長三方相互溝通,各抒己見。“校園篇”堅持《交流》節目特色,以關心人的發展為根本點,以典型人物的故事為切入點,立足於大教育視野,邀請多身份、多層次人士就人的成長、成才和成功等方面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交流成功經驗,進而實現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上的真誠溝通。

  “家庭篇”由《當代教育》和《家庭》欄目中的優秀節目整合而成。共5集,每集播出2期20分鐘的節目。《農民爸爸的教子經》講的是王福志是一個普通農民,他的兒子王京6歲上小學,9歲上中學,15歲考上清華大學,在當地被稱作“神童”。別看王福志高中都沒念完,可在教育兒子上他卻是一個有心人,十幾年來摘抄了十幾本教子筆記,鼓勵孩子親近大自然,超越自己並與孩子共同經歷挫折,後來還寫下了十幾萬字的一本書。他有著怎樣非同一般的教子方法呢?《大學自習室》是2003年在互聯網上高踞人氣榜首的歌曲,作者郝雨的父親從事政治思想工作,對郝雨所選擇的道路,有許多的不贊同乃至困惑,由此,在父子之間演繹出許多碰撞和衝突。《歌聲引起的分歧》中講為你精彩講述。《博士之家的秘訣》給您介紹的是在浙江瑞安市提起蔡笑晚可以説是家喻戶曉,他是一個普通的個體醫生,他的出名是因為教子有方,他家裏有六個孩子,三個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另外三位也是國內名牌大學的高材生。節目仲介紹了蔡家的教子秘訣。此外,還有《雯雯的成長經歷》、《霍艷的故事》、《打開心鎖》、《我是父親的眼睛》等一批優秀節目。

  “社會篇”的《新教育風暴》共15期,每期播出2集20分鐘的片子。節目概括反映了我國近年來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及成果,對新世紀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進行了深入地探討和思考。每天連續播出2集。

  節目的播出時間:7月18至29日(12天)《校園話題》, 7月30至8月3日(5天)《父親的責任》,8月4至8月8日《母親的力量》,8月9至8月13日(5天)《兩代之間》,8月14至8月28日(15天)《新教育風暴》。

  《快樂成長》系列節目具體內容及播出時間

  一、“校園篇”( 7月18日至29日播出)

  (1)《我們的漂亮老師》學生最喜歡的那位老師所教的功課一般就學得特別好。老師的外貌固然能夠吸別人的注意,但是更能吸引人的往往是人格魅力和知識水平,能夠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本期節目請來了五位頗受學生們喜歡的老師,他們用自己的學識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從學習中尋找到樂趣。

  (2)《閃光的大號》 145中的馬進同學,以前也是一個學習不好,又愛打架惹事的孩子。父親説他是一棵歪脖子樹。但班主任老師發現了他的閃光點。後來,馬進喜歡上了吹號!老師就鼓勵他,使他有了精神寄託和生活目標。從一個差生成為北京西城區的先進學生。

  (3) 《放飛我們的翅膀》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艱苦的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尤其是生活在父母呵護下的孩子們,幾乎已經到了無“苦”可吃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想一些辦法,採取一些手段,讓孩子們吃點苦,在艱苦的生活中,磨練一下孩子們的意志,讓他們早一點獨立面對挫折,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於是,在一個假期,一群城市裏的孩子被父母送到了偏僻的山村……

  (4)《上鎖的日記》日記作為記錄自己心路歷程的特殊載體,一般不會對外人公開,它屬於個人的隱私。但是,有一些家長卻認為孩子的日記大人就應該看,是有利於配合學校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並且要定期地對日記進行檢查。遭到孩子反對的,甚至還採取一些不正大光明的手段。

  (5)《老師的煩惱》有人説,只有不稱職的老師,沒有不稱職的學生。學生和家長對老師有怨言,老師對學生和家長也有苦衷。

  (6) 《家長會之後》在老師和家長的眼裏,家長會是家長和老師坦誠交流的一次機會,是了解孩子思想、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但是很多學生都不喜歡開家長會,甚至怕開家長會,稱家長會位“告狀會”。

  (7)《今天你讀書了嗎》 現在買書非常方便,但缺乏的就是看書的時間和看書的心情。當我們面前的圖書越來越多的時候,當我們獲知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的時候,看書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嗎?

  (8)《外面的世界》 13歲的劉東陽居然能夠不帶一分錢,不依靠任何一個親戚朋友的情況下,獨自從南京遠行到湖南闖蕩十二天。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家長該如何把握“收”與“放”的尺度?

  (9)《全班個個都是官》 長春一汽一中推行“班級自主管理”的新型教育模式,使全班36個人,個個都是“官”, 人人有事做。 這樣鍛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使他們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儀態儀錶,舉止行為,操行規範,使得學校的一切變得井井有條。

  (10)《出格老師》 我們常説:為人師表,認為為人師者,首先就應該成為學生的楷模。本期節目中請來的這位老師,學生們都稱她“出格”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出格”老師,曾創下過連年中考高分的奇跡,學生們也在各種比賽中頻頻獲獎。

  (11)《我的大學》 人們常把考大學比作是鯉魚跳龍門。跨進大學門就好比到達了幸福的彼岸,事業的成功已完成了一半。本期節目請來了四位清華女生,她們家庭背景雖然各不相同,但她們有著同一個目標——清華!她們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實現了心中的理想。

  (12)《手機在校園>手機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的使用者也不再僅僅是那些成年人,很多中學生,小學生中都在使用手機。有的學校明令禁止嚴禁學生帶手機到校園。一個小小的手機,在學校、學生、家長之間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那麼,中小學生該不該使用手機呢?我們今天的節目中請來了北京市十一學校的趙婉璐、呂行、胡皓三位同學,請他們的談談對小學生中學生帶手機的看法。

  二、“家庭篇”

  之一、“父親的責任”:(7月30至8月3日播出)

  由《當代教育》、《家庭》兩欄目中精選出以下節目組成:

  1、《歌聲引起的分歧》 《帶你走四方》

  《大學自習室》是2003年在互聯網上高踞人氣榜首的歌曲。它的作者郝雨的父親從事政治思想工作,對郝雨所選擇的道路,有許多的不贊同乃至困惑,由此,父子之間演繹出許多碰撞和衝突。

  一場意外使6歲的嚴江和輪椅為伴,父親嚴志剛在兒子的生活中變換著不同的角色。他關閉了生意不錯的美術設計公司,帶兒子徒步走北京和香港,歷經艱難和快樂。他鼓勵兒子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2、《農民爸爸的教子經》《武福安的煩惱》

  本期節目講述的是一位農民爸爸憑藉質樸的教子經讓天資平常的兒子走上成才之路的故事。

  安徽省青陽縣下崗工人宋昌華和他的女兒宋婧簽了一份特殊的合同,合同要求甲方父親宋昌華要時刻遵守道德底線,並堅持擺攤做小買賣供女兒宋婧讀書,對於乙方女兒宋婧,合同則要求她在學習上要刻苦用功,考上重點大學,在生活上則要學會做簡單的家務,在品德上要學會做人。

  3、《協議背後的深情》《慈父王鐵成》

  中專剛畢業,他便收到父親、父母和孩子之間互不依靠的一份協議,這使一對父子的關係陷入尷尬。但在父親激勵下,他最終走出低谷。

  王鐵成的兒子王蔚平今年34歲了,是一個先天性癡呆兒,為了治好兒子的病,王鐵成費盡了心思。為了兒子他放棄藝術和功名,去香港打工,後來因兒子不適應又回到了北京。現在王鐵成把對兒子的愛又擴展到了所有孩子的身上,捐資修建了兩所希望小學。

  4、《舞之夢》 《無奈的父愛》

  蘇琳在廣州芭蕾舞團工作,曾參加過大型比賽並取得好成績,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小明星。成名後的蘇琳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她與父親之間産生了劇烈的衝突。

  周德衛和妻子離婚後,法院把5歲的女兒判給了他的妻子。由於女兒不願意見他,為了見到女兒,他17次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以保證他能探望到女兒。但女兒10歲後法院終止了裁定,他又見不到女兒了。

  5、《博士之家的秘訣》 《父子足球夢》

  在浙江瑞安一個普通醫生的家庭,近年間相繼走出了三位博士和三位重點大學高才生。本期節目將揭開這個博士之家的秘訣。

  魏可的爸爸魏彥春和媽媽在培養兒子問題上矛盾不斷加深。為了全身心地培養兒子做足球守門員,他毅然辭去了優厚的外企工作,憑藉自己年輕時曾是一名守門員的先決條件,他考取了教練證,成了兒子球隊的教練。在家中他任勞任怨,也終於獲得愛人理解。兒子也在一天天進步。

  之二、“母親的力量” (8月4至8月8日播出)

  由《當代教育》、《家庭》兩欄目中精選出以下節目組成:

  1、《三母救子》《流動的愛》

  董重的爸爸董利祥經歷了三次婚姻。在董重因患急性腎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後,他的三位母親都拋棄以往的恩怨是非,為挽救孩子無私付出。

  35歲的魏寶蘭冒著高齡生育的危險生下了兒子黃衛華,就在小衛華出生後不久他們發現孩子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從此魏寶蘭夫妻倆幾乎每個月都要給兒子獻血,到現在持續了27年。

  2、《愛心無價》《母親的守望》

  1992年,40多歲的張昊在早鍛鍊時撿了一個棄嬰,經醫院檢查發現孩子患先天性腦癱。10多年來,張昊夫婦已經累積為這個撿來的孩子花掉了辛辛苦苦掙來的100多萬元人民幣,他們的四個子女也因此都離開了他們。

  許英來兩歲的時候因病雙耳失聰,母親王蘭1987年前帶著她從內蒙古赤峰來到北京求學,16年過去了,在母親含辛茹苦的培養下,許英來成長為一名畫家。

  3、《支撐》《只要我們在一起》

  她的丈夫得了嚴重的空難後遺症,兒子王嘉鵬成了截癱患者。身為畫家的沈麗萍依然選擇了堅強,用偉大的母愛幫助兒子撐起希望的藍天。

  陳翠萍的女兒劉珍在半歲的時候發了一場高燒,患了腦癱,陳翠萍放棄了更好的工作機會照顧女兒,劉珍的雙胞胎弟弟劉琦也和媽媽一起照看姐姐。丈夫劉戰國長期在外地打工,他倆互相理解,用愛支撐著這個家。

  4、《讓孩子聽到我的愛》《孫岩和他的媽媽》

  姚登峰一歲的時候因為鏈黴素中毒,永遠失去了聽力。在母親的激勵下,兒子考上了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生。

  孫岩是中央音樂學院招收的第一個盲人大學生。他在媽媽的陪同下前往日本,參加了首屆國際殘疾人鋼琴比賽,擊敗了其他32位參賽者,奪取了金牌。

  5、《愛在歡笑淚水中》《媽媽的三次“叫板”》

  身為教師的段淑萍一心想讓孩子考取名牌大學,誰知兒子韓柄龍14歲的時候突然患了嚴重腎病,此時的段淑萍毅然做出捐腎決定,使兒子如願地考上了大學。

  17歲的竇文惠是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孩子,她在母親呂萍的幫助下不僅學習成績全年級第一,擁有“鋼琴國家專業十級”證書,而且還取得過兩枚省級游泳金牌。

  之三:“兩代之間” (8月9至8月13日)

  由《當代教育》、《家庭》兩欄目中精選出以下節目組成:

  1、《雯雯的成長經歷》《霍艷的故事》

  成都高中女生雯雯,由於父母在教育上過於嚴厲苛刻,使雯雯萌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通過青少年心理專家的幫助,使兩代人之間達成了諒解。

  17歲的霍艷是北京市高三年級的學生,三年前她獲得了全國中學生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卻不願順從父母為她選擇的高校和專業……霍艷,為您講述一段成長中與父母愛恨交織的故事。

  2、《打開心鎖》 《我是父親的眼睛》

  張博亞是石家莊市一所中學的學生,因為癡迷網絡遊戲被母親責罵、暴打,但始終都沒有改變兒子對網絡遊戲的依戀。2004年夏天的一次夏令營活動,從一封家書開始,母子間的心鎖一點點打開了。

  20歲的吳天嬌是國家檢察官學院的一名大學生,在她四歲時,父親吳幼乙因為醫療事故雙目失明了, 18歲時她便擔任父親的代理人,用自己的知識為父親打贏了官司。

  3、《小巷人家》 《相互支撐的愛》

  李穩的父親有很大的酒癮,經常喝醉,對老婆孩子施以拳腳。李穩力圖通過考上大學,讓父親重拾生活的信心,改變惡習。2001年,李穩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大學使父親改掉了酗酒的毛病。

  鐘睿的母親為了照顧好女兒,辭去了國營單位的領導職務。由於母女間生活中的衝突,使她産生了失落感,通過一節語文課中一篇《傅雷家書》的章節,使這種關係發生轉變。母與女最終走向融合。

  4、《一次特殊的旅程》 《兒子,回家吧》

  17歲的小文交上了一些社會上的朋友,染上一些不良習慣。父親李強帶著女兒踏上了去廣州的火車去請教教育專家。王教授對他們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這讓父女雙方都有了一些感悟。

  大連的一位高二學生因迷戀網吧,學習成績不好,遭到父親的訓斥後,離家出走。為了幫助孩子,一位青少年教育專家走近了孩子與他的家庭。

  5、《夢醒時分》 《心與心的交流》

  17歲的賈麗莎是一名高二的學生,自小受到家人的寵愛,使她的性格比較脆弱。一次重要考試過後,賈麗莎和父親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開始用各種方式相互靠近。

  今年45歲的張先生確診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而令他更為難過的是,兒子在日記中用“殘暴”來形容自己。經過反復斟酌,最終父親決定與兒子做一次心與心的溝通。

  三、“社會篇”

  《新教育風暴》(8月14至8月28日播出)

  第一集:《我們的孩子失去了什麼》

  30集的發端,站在21世紀的視角,回溯歷史,思考現實,透析差距,展望未來,提出“為順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必須從現在起改革教育觀念、教育手段”。

  第二集:《新西蘭的陽光》

  從一對雙胞胎姐妹在國內外的不同成長經歷,看待中外教育觀念的差異。

  第三集:自信心比知識更重要

  從個案出發,分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樹立自信心的重要意義,同時分析應試教育的模式對孩子自信心的傷害。

  第四集:正螺旋與負螺旋

  從上一集關於“自信心”的分析引深,進一步探討獲得自信心的正螺旋狀態,和失去自信心的負螺旋狀態給孩子成長造成的不同影響。

  第五集:初三的壓力比高三更大

  具體關注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在傳統教育思維的左右下,我們的孩子面臨的巨大壓力。

  第六集:就願與陌生人説話

  從上一集引深,進一步關注孩子隱秘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內心的呼聲。

  第七集: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

  從前幾集的分析探討中,進一步驗證“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育”這一命題。

  第八集:探究的世界

  講述北京京源學校教師王能智在80年代初開展的“研究型課程”的實踐。

  第九集:父親的孔雀石

  展現王能智與自己女兒的教育經驗,而這些實踐與他在教學一線的實踐是相輔相成的。

  第十集:孩子的心都是向上的

  講述王能智的“研究型課程”給學生的學習産生的巨大源動力。

  第十一集:大洋彼岸的教育

  回顧和總攬歐美國家在知識經濟到來前後,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發生的巨大變化。

  第十二集:變教師為導師

  從國外回到國內,從世界性的教育變革,對比看待王能智的“研究型教學”的深層功能。

  第十三集:浙江,孤軍挺進

  在王能智開展他的課程改革實踐時,浙江省針對學生的課本和課程設置也在進行大膽深入的變革。

  第十四集:不可推卸的天職

  浙江教改由於受到各種觀念的束縛,一度出現阻隔。最初的先行者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後繼者依舊契而不捨地堅持走下去。

  第十五集:堅持與妥協想結合

  浙江的教改最終在上個世紀90年代取得了長足進展,並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

  第十六集:誰抽走了這個階梯

  把目光從浙江牽回北京,關注王能智的“研究型教學”在深入開展多年後的成果,同時通過其弟子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進一步看待傳統教育與新式教學的差異。

  第十七集:把課堂還給學生

  展現多姿多彩的“研究型課程”給學生們的學習和身心帶來的巨大鼓舞。

  第十八集:誰在主宰學生的命運

  通過多年的研究型教學的開展,教育的改革者們摸索出一整套經驗,然而當高考當頭時,他們轟轟烈烈開展的素質教育,還是要讓位給高考這個瓶頸——從而提出在“課程改革、師資改革之後的教改第三大命題——評價體系改革”。

  第十九集:大轉型時期的世界教育

  從歐美、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在知識經濟到來之際所進行的教育變革,進一步驗證,開發學生的主體性,並沿這個思路變革教育,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由之路。

  第二十集:國家啟動課程改革

  具體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教育行政部門所進行的改革。

  第二十一集:為億萬學生嘔心瀝血

  介紹為在全國推廣綜合課而進行的大規模的教材編寫的過程。

  第二十二集:實驗區開了鍋

  介紹在國家推動課程改革之後,發達的深圳和相對封閉的山西兩個實驗區的所引起的波動。

  第二十三集:未知也美妙

  深圳實驗區開展了綜合課後,學生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動力。

  第二十四集:不要被經驗捆住

  山西曲沃縣的綜合課實踐産生的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第二十五集:生存的挑戰

  在當前形式下,對如今的孩子、未來國家的棟樑的心理成長的憂思。從另一個角度呼喚變革教育。

  第二十六集:擴大再擴大學生的眼界

  介紹京源學校更為深入廣泛的研究型教學開展的情景。

  第二十七集:開拓家鄉教育資源

  從中外教育成功範例,分析開拓學生眼界從身邊開始,從家鄉出發的實際意義和現實效應。

  第二十八集:北京四中為何享譽京都

  通過對四中歷史的回顧和近年來的教學實踐,進一步探討開發學生自主性和潛能的重要意義。

  第二十九集:大學變革的走向

  站在新世紀,展望未來高等教育的大方向。

  第三十集:中華復興呼喚新教育

  30集的總結。

責編:英子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