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地,重山層層疊疊地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的確是到了南方的大山腳下。不知道這山的名字,也不敢説這山有多少海拔,可它的出現至少捎帶來了一絲涼意的風,為我們暫時削去了初夏的鋒芒,而這個地方,這座不知名的大山腳下,就是我們的目的地——漢旺鎮。
2005年5月15日 晴 第一天拍攝
聽東汽廠的李大哥説,在這個地方拍攝空鏡,最佳時機莫過於雨停之後的兩天,山上積攢的雨水還沒來得及蒸發,天空定是一塵不染的碧藍,更遠處的山峰也能清晰地看到。很遺憾,我們顯然錯過了最佳的拍攝時機。回憶一下,最近一次的雨水也已經是四天前的事情了。經過幾天的烈日烘烤,霧氣已經瀰漫開來,此時的山更像是一位待嫁的新娘,頂著厚厚的蓋頭,只不過這蓋頭卻是白色的。這或許就是我討厭南方大山的原因吧,雖然她們都以秀美自居,卻總是一副嬌滴滴的模樣,不是陰雨綿綿就是霧鎖重山,難得有機會能一睹全貌。
既然這樣,我們只得臨時改變原定計劃,開始在廠區內尋找更有價值的景致。蹣跚地走在一段鐵軌上,腳下踩著佈滿皺紋的枕木,碎石和木質結構偶爾會産生劇烈的摩擦,“咯吱、咯吱……”聲音仿佛是由遠而近地傳來,它們中的一部分開始不假思索地撞擊我的耳朵,另一部分則通過鐵軌的折射四散開來,有些彈到了不遠處的一睹“綠墻”上。起先我並沒有太在意,隨著我們離“綠墻”越來越近,我忽然覺得聲音好像從波峰一下子跌到了波谷,被它反彈之後一下不見了蹤影,甚至連周圍的寂靜都被這堵墻牢牢地抓住,站在它的旁邊就好像進入了封閉錄音間。怎麼會這樣呢?我回過頭來看了看旁邊的攝像大哥,他似乎並沒有察覺聲音的異樣,而是全神貫注地開始拍攝對面的老廠房。無奈之下,我開始獨自打量這堵“綠墻”。
整個墻體被濃密的樹蔭籠罩著,或許是常年得不到陽光的照顧,上面長滿了厚厚的青苔。我俯下身,用手觸摸青苔的柔軟,並盡可能地把臉湊上去,細細地觀察每一根苔絲。因為只有這樣近的距離,才能看到青苔之下岩石的本色。苔蘚類植物從來都是集群生長,沒有任何一個苔絲可以獨自在堅硬、寒冷的岩石上存活,因為它們的個體實在是單薄而渺小,只有抱成一團才有抵禦山風侵襲的資本。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一位東汽老職工的一句話:“我們不佔天時、地利,企業要想生存,唯一的出路就只有靠‘人和’。”那麼,“人和”到底是什麼?我在青苔這兒似乎找到了答案——“人和”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團結,信任,依靠。當年的三線建設者們背井離鄉來到這裡,大山阻擋了他們與外界溝通的大部分渠道,就像這青苔被樹蔭遮擋了大部分陽光一樣。青苔是在冰冷的岩石上尋找生長的空間,他們是憑著一股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跟惡劣的生活條件作戰。閉塞的環境在客觀上保留了他們最初的淳樸,他們團結一心,用了40年改變生活,改變環境,改變生産技術,才有了今天這個世界領先的企業。
難道説這墻上的青苔真的就是“人和精神”最恰當的比喻?一瞬間,我從“綠墻”上找到了些什麼:“托物言志,豈不快哉?”
正在快意的時候,攝像大哥拍完了墻對面的老廠房,這意味著我們又要去尋找其他場景了。然而就在放眼向前的一剎那,我忽然發現在前方200米處,竟然還有一堵更長,更大的“綠墻”……
編導:彭可
責編:當代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