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宣傳片:
關節病變,他們不能正常行走,
神經受損,他們面癱、胳膊不能活動,
脊柱嚴重變形,他們夢想正常人的生活,
惡性骨腫瘤,一種讓人膽戰心驚的癌症,
骨科醫學泰斗盧世璧,為您講述科研如何直面臨床。
開場白:今天我們要共同面對的是醫學大家盧世璧先生,作為一名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老醫生,盧老並不願意去談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手術和他曾經挽救過的病人,而是更多地在談材料學、力學等物理學或者工程學的內容,就像一位時刻準備去解決問題的工程師。
解説:中國人民解放軍骨科研究所所長盧世璧,曾經是一位有近四十年臨床經驗的骨科醫生,他的雙手因為長期在x光下對骨折病人進行復位,導致指甲和指關節嚴重變形,曾治愈過無數骨科病人的盧老,卻擁有這樣一雙粗糙的手。在我們看來,這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一定會津津樂道于那些記憶深刻的病例,但是,盧老接受採訪的時候一開始,就關於醫生培養問題向我們提出了他一個獨特的觀點。
盧世璧:現在培養醫生的模式不是作為一個醫生、臨床醫生的模式來培養,而是應該培養科學型的臨床醫生。就是你光會開刀光會看病人不行,做了幾百幾千個手術,也還是重復。而你要是科學型的研究的話,他就會想出來我是不是還可以做的更好啊?
主持人:有一個研究興趣和能力在那。
盧世璧:我是不是應該再做啊,是不是我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就會來了。這是高一個層次的認識,不是手術匠。由臨床的經驗來説哪個國家也沒有中國的醫生有那麼多經驗。
主持人:因為病人多。
盧世璧:因為病人太多了。
| |
主持人:病人太多了。
盧世璧:有些醫院已經忙到什麼程度了,忙到他沒有時間做研究。要站的跟高才能把中國的醫學放到世界前列去,否則的話,你做那麼多病人,可是你始終在後頭。
解説: 盧世璧之所以一直主張臨床和科研相結合,是和他從醫的經歷分不開的,曾經在骨科多個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盧老,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從不將目光局限于臨床。這位患者叫王繼義,他從天津趕到北京住進解放軍總醫院的骨科關節病房,是因為髖關節的嚴重病變導致他根本無法站立。
髖關節是人體中負重最大的關節,它承載著人大腿的全部力量。王繼義髖關節完全壞死,走路只能依靠膝關節,大腿根本無法擺動。如何才能讓王繼義重新站起來呢?盧世璧關注此類病症已經近半個世紀,最初解決的辦法是一種接近殘忍的手術──關節成形術。
盧世璧:關節成形術那個時候關節成形術,是把關節切掉,本來這麼磨你把它切掉,切掉以後兩個就這樣了。
主持人:疼。
| |
盧世璧:它又可以活動了,瘸的很厲害。
主持人:就是因為它是因為關節是套在裏邊的變成平的了。
盧世璧:對,變成兩個游離的了。
主持人:變成兩個游離了。
盧世璧:它可以動了。
主持人:但是互相之間沒有接觸。
盧世璧:所以他瘸,它也不疼可是他瘸。
解説:關節成形術消除了病人的痛苦,卻也讓人從此殘疾。同王繼義一樣,還有很多人因為膝關節、髖關節嚴重受損,都不能正常行走,生活無法自理,引發這些病症的原因大都是關節炎、粉碎性骨折或者股骨頭壞死。據統計,有各類嚴重關節問題的患者大概佔到人口的0.3%,在中國約有300萬人。上個世紀60年代,在德國人們發明了最早的人工關節,很快人工關節被用來替代已經壞死的人體自身關節,這一發明曾經轟動全球,通過人工關節的更換,基本可以滿足人體對於關節功能的需要。但是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國內人工關節領域仍然一片空白,關節壞死患者只能在手術臺上接受關節成形術或者乾脆放棄治療。當時,盧世璧是解放軍總醫院骨科一名普通的醫生,他想能否自己作出一個人工關節呢?
盧世璧:可是那時候咱們什麼都沒有,到看見了也是雜誌上可以看見國外有這個形狀。
解説:當時正值文革,國外科研信息完全被封鎖,盧世璧根本就沒有親眼見過人工關節。但是通過自己兩年的摸索,他終於模倣國外雜誌上人工關節的形狀作出了我國第一個人工關節。這是一個髖關節,它除了重量稍重之外,完全符合人體自身髖關節的形狀。可是,這是一個金屬關節,手術中摘除了人體自身關節之後,如何才能將它固定在人的斷骨上呢?
盧世璧:光有這個關節還不行,因為你要安在人身上,安在人身上的話你一動它晃動,它要鬆動,一鬆動他就疼。
主持人:如何固定它。
盧世璧:要固定它,你怎麼固定它所以要用骨水泥。
主持人:骨水泥?
盧世璧:就是水泥,咱們蓋房子的水泥,它叫骨水泥。
解説:在解放軍總醫院骨研所走廊的櫥窗中,至今展示著最早研製的骨水泥,這個骨水泥當時在天津某廠家作成之後,盧世璧心裏仍然不安。據國外資料報道,骨水泥因為手術中擠壓骨髓,曾引發手術過程中20多起死亡事件。我們自己研製的骨水泥會不會也有問題呢?
盧世璧:那時候是報了總後,説我們研究出來了,我們現在國家需要這個,我們想動物試驗我們也專家評定覺得科考,我們敢不幹用?結果總後説批准了説可以用,但是你們加強措施防止意外。
解説:正在這個時候,解放軍總醫院收治了一例腕關節嚴重病變患者,經患者同意,第一例有骨水泥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就在她的身上實施。這是國內第一例人工關節手術,整個醫院都緊張起來。
盧世璧:手術室別的手術都停了把搶救的設備全弄好,然後給他做。
主持人:這個手術是您做的嗎?
盧世璧:是我做的。
解説:醫院裏所有的手術都停了,各個科室都在待命,隨時準備應付手術室突發情況。盧世璧壓力很大,在大家的注視下他站到了手術臺邊,手術開始了。
主持人:人工這個關節是怎麼固定在這個骨頭上的?
盧世璧:就是進去以後把這個壞的骨頭切掉。
主持人:就是壞的關節這部分切除?
盧世璧:對,這不是幹骨幹在這嗎,就把這個做好的關節插在這裡頭。
主持人:那就是應該插在髓腔裏頭?
盧世璧:應該插在髓腔裏頭。
主持人:就是這個部位插進去?當然這是髖關節很大了。
盧世璧:這個是髓腔裏頭,應該這樣,所以我沒插以前我就把這裡頭填滿了骨水泥。都填滿了,我把插進去。
| |
主持人:等於把它塞住了。
盧世璧:十幾分鐘以後它就固化了,固化了以後它就拿不出來了。就這樣了。
主持人:這個聽起來這個過程是一個很精密的一個操作過程。
盧世璧:對要安的很準確,就十分鐘十幾分鐘的時間。
解説:上關節的時間,只需要短短的十幾分鐘的時間,但是它卻改變了患者的一生,也帶來了國內關節治療的一次革命。使用骨水泥的人工關節沒有在病人身體內産生異常反應,縫合的過程中一切正常,而且術後經過一年的觀察,病人已經可以正常活動手腕,手術成功了。很快,解放軍總醫院開了六次學習班將人工關節在國內推廣開來,掀起了骨科一次關節治療的熱潮,每年各地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達到5000例左右。
王岩:當時這個關節就賣100塊錢一個。填補了國內很大一塊空白,我國很多關節在那個時候,早期知道人工關節,但是無法圓這個夢,通過盧老師研究人工關節獲得了重生。
解説:此後,盧世璧又成功研製出無須使用骨水泥,可以直接固定在髓腔的無骨水泥人工關節。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1995年因身體原因放棄臨床,20多年的時間,盧世璧用自己研究的這些人工關節,解決了國內無數患者關節嚴重病變的煩惱,厚厚一沓患者來信記錄了很多他與患者之間感人的故事。
盧世璧:給我印象很深的來了一個病人,是強直性脊柱炎,他關節都不能動。就這麼躺著,這個髖關節都不了。
盧世璧:農村的,他是靠他70歲的媽媽來養活他。我一看這個太難了好了,把兩個髖關節全給他換了,換了以後他練習活動,因為他很窮了所以沒有方法住很長時間院,所以就回家了。一年以後,他寫了封信來,他説我現在可以站起來,我現在路旁開了一個小店,我來養活我媽媽了。
主持人:這很讓人感動的事。
盧世璧:還有也是強直性脊柱炎的,年輕人兩個髖關節不能動,是強制在伸直位的,他要上廁所大便小便怎麼辦呢?就是靠在墻上,站著靠在墻上,拿個棍這個插下去把褲子往前推,然後大便小便完了以後再穿上褲子。
主持人:身體沒有法打彎。
| |
盧世璧:沒有法蹲下。蹲下都不行男的,做了,做了以後呢他找了工作,理髮。給人理髮自食其力。就説明一個關節做好了,並不是説你發明個什麼東西,不是而是給你最高的獎賞是病人給你的回報。
主持人:一個正常的生活。
盧世璧:解決問題。這就是最好的。
責編:科影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