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志問天九層

CCTV.com  2007年11月20日 13:48  來源:CCTV.com  

  主持人:前不久,嫦娥一號衛星的發射,獲得了圓滿成功。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造訪地球以外的天體,而那一刻也凝結了許許多多的人多少年來的心血和喜怒哀樂。擔任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的欒恩傑搞了一輩子的航天,他曾經負責過許許多多重大的航天工程,在百忙之中 ,他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他將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故事呢?

  解説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自古以來,對於人類就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中國嫦娥奔月的古老傳説更為它增添了一絲神秘,1969年,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就曾在太空中向人們講述過這個美麗故事。

  阿姆斯特朗:你好,中國古代有個傳説,有個叫嫦娥的中國美女,在月亮那邊住了4千年。

  解説詞

  2007年10月24日,現代版“嫦娥奔月”的幕布徐徐拉開,欒恩傑和他的同事們早早地就在嫦娥一號衛星的發射現場守侯。

  欒恩傑:我去日本的時候,日本航天局的一個官員,他寫本書送給我,我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我和他有同樣的感覺,他説他每次進靶場,心臟就跳動加快,就像學生進了一次考場一樣,這是日本人,我看了以後我覺得,和我們完全一樣,就是去的時候,總是擔心有點什麼閃失,你要説沒信心,我絕對沒有,一定有信心地去,要沒信心就不去了,一定有信心但是就怕有閃失,每次都是一種考試,同考試一樣。

  解説

  嫦娥一號衛星的發射非常成功。第二天一早,當人們打開報紙便看到了這條消息,可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們依舊在緊張地忙碌,追蹤著衛星的飛行軌跡。

  解説

  四十多年前,欒恩傑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自動控制專業,從那時起,他便與中國航天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十年裏,欒恩傑曾負責過多項重點航天型號的研製,在載人航天工程中,他曾擔任副總指揮,參加了包括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的發射和回收工作。

  2004年初,中國正式對外宣佈啟動繞月探測工程,由欒恩傑擔任工程總指揮。從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三十八萬公里,而在此之前,中國發射的衛星距離地面最遠不過7萬多公里。

  欒恩傑:當我們深入研究,要去的時候,我們才能體會,這個路程並不容易。我們攻克了十幾項關鍵技術,在這裡面耗費了很多同志的心血。

  解説詞


  對於所有曾開展過月球探測的國家來説,成功恐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從1958年至2006年10月,包括美國、前蘇聯、歐洲和日本在內的國家和地區進行的月球探測活動共計122次,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五十。雖然科技在不斷進步,航天卻始終是最具風險性的行業之一,成功與失敗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差距只有一毫釐。

  主持人:我們在準備採訪您的時候 ,其實我們也查了一些資料 ,作為一個不是航天系統裏的人 ,一個外人,我看著一連串失敗的時候 ,我都會有點觸目驚心 。

  欒恩傑:搞航天現在屈指一算,有40年了 ,有些同志,有些説常勝 ,我看航天沒有。

  主持人:沒有常勝將軍?

  欒恩傑:沒有 ,中國航天的發展,我們遇過很多的挫折 ,但是中國航天好在哪 ,我們沒有被挫折嚇倒 。

  主持人:始終在往前走。

  欒恩傑:我們始終往前走,確實像我們古人説的,失敗是成功之母,但願這個母親不要太多 。

  解説

  在之後的十多天中,嫦娥一號衛星通過自身的動力實現變軌,從地球軌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最後將到達月球,在距離月球表面200公里的軌道上,進入工作狀態,在整個過程中,它的實際飛行距離超過100萬公里。

  主持人:實際上這一套通俗地講,就是説我的第一站是哪兒 ,然後在哪個地方加油 ,然後再進入到高速公路 ,從什麼時候又下高速公路 ,到月球上。

  欒恩傑:要準確的。

  主持人:因為事實上太空中沒有高速公路 ,要去計算這個軌道。

  欒恩傑:對 。

  主持人:最難的是什麼?

  欒恩傑:我們的衛星要被月球捕獲 ,要形成它的衛星。


  主持人:捕獲是不是通俗地講 ,就是我們的衛星到了月球附近的時候 ,速度要正好被它吸引住。

  欒恩傑:繞著它 ,要進入到月球的引力場 ,而且在準確的時間,準確的地點,準確的速度控制 ,才能被月亮準確地吸納。

  主持人:那麼這個衛星應該是踩著點剎進軌道。

  欒恩傑:對呀,剎早了 ,速度降得很低 ,然後被吸收吸收可能撞上去了。你剎晚了速度很快,擦身而過 ,跑了。

  解説

  2007年11月5日,距離發射12天后,中國的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首次飛達近月點。現代版“嫦娥奔月”能否完美上演呢?

  工作人員:根據北京實時軌道監視判斷,嫦娥一號衛星第一次近月制動過程正常,已順利進入12小時環月軌道。

  解説

  成功地進入月球軌道,只是嫦娥一號衛星開展一系列工作的開始,隨之而來的將是對它更多的考驗。我們了解到月球是一個荒蕪、死寂的世界,那裏沒有聲音,沒有磁場,重力很小,沒有大氣層,太陽輻射可以長驅直入,早晚溫差高達三百多度。嫦娥一號衛星由許許多多的器件組成,要確保這些器件在這種環境下能夠正常工作,而且工作時間至少為一年。

  欒恩傑:因為航天的發展 ,我説是個鏈條 ,有一點壞 ,甚至一個器件壞 ,都有可以使我們整個系統,可能塌陷的。

  主持人:在嫦娥工程裏頭,估計會有多少個器件?

  欒恩傑:上萬啊上十萬啊!

  主持人:上十萬?

  欒恩傑:器件,那當然了。咱們的器件在地面,因為咱們人類生活,在地面的環境下 ,一般來講,氣溫就是高到五十幾攝氏度 ,低到負的五十幾攝氏度 ,溫差差不多一百攝氏度,就已經夠了 ,可是到那兒去以後,零下一百七十攝氏度,零上一百三十攝氏度,差不多三百攝氏度的溫差。最低溫度零下一百七十攝氏度 。

  主持人:零下一百七十攝氏度,會發生什麼?所有的這些器件 ,您説的上十萬件的器件。

  欒恩傑:我們這個器件 ,各種材料 ,我們這個器件呢,往往在地面上應用 ,因為咱們陸地上的人,沒有在零下一百七十攝氏度過冬的。

  主持人:陸地上能再現這個溫度嗎?

  欒恩傑:那很難做的 ,但也不是不能做 ,但廣泛做起來那就很難了 ,現在我們採取的是什麼辦法呢 ?比如你這個東西放在這兒 ,你要知道衛星這個地方溫度環境多大 ,它自己本身在地面上要做大量的這樣一個環境的試驗 ,來驗證我們的産品是可以的 ,我們的器件是可以的 ,但是確實有些器件 ,恐怕是由於溫差的問題 ,就有些器件不穩定,發生了一些問題 ,那我們就要進行研究和更換了。

  解説

  除此之外,嫦娥一號衛星需要太陽能來支持它的繞月飛行,在它繞月飛行的一年中會發生兩次月食,在這段時間裏,太陽、地球、月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月球處於地球的陰影中,衛星的太陽能電池陣無法接觸到太陽光,如果月食的時間長于星上蓄電池的工作時間,嫦娥一號將無法工作,在月食的陰影裏,衛星的溫度將急劇下降,如不採取有效的熱控措施,系統將面臨崩潰的可能。


  孫家棟:為這個事情多帶電池,從重量來講也不是特別合算 ,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就有意識採取一些措施 ,在月食的時候 ,有一些儀器不用的時候,可以提前把它關掉 ,可以省一些電,因為它是一個特殊情況。

  解説詞

  而後來隨著研製工作地進一步深入,人們發現這樣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

  欒恩傑:現在研究研究發現我們,這個蓄電池,本身就需要溫度。在冷的環境,就不行,它本身就不能動了。

  主持人:這個我們有經驗 ,在東北拿照相機拍照 ,拍不了幾張就沒電了。

  欒恩傑:它本身就需要溫度去保護它 ,就是自己電源本身發電,去保護自己的溫度 ,所以這樣翻來覆去,推敲,去認識 ,加強電源設計的支撐性 ,支持這個環境的研究工作 ,最後這些困難我們都解決了。

  解説詞

  早在10多年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以後,國防科工委就已經開始組織對探月工程的實施方案進行策劃。

  欒恩傑: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 ,經過航天的發展 ,當時的航空航天部就有議論過,醞釀過,要不要到月亮上去。

  主持人:因為如果人能實現載人航天了,自然就開始想飛得更遠?

  欒恩傑:對 。

  主持人:那時候就開始想了?

  欒恩傑:對,那時候就有議論了。

  主持人:敢想了?

  欒恩傑:敢想了,月亮中國人一定要去 ,那只是時間問題。我説這個應該在我們這撥人裏,把它實現,所以要説探月工程的起步,真正運行的話 ,那應該是從1998年開始以後。

  解説詞

  事實上,關於月球探測,歷來有著許多不同的聲音。20世紀最著名的月球探測活動莫過於美國的阿波羅工程,因為需要大量高端科學技術支持,阿波羅工程消耗了鉅額財富。假如沒有豐厚的回報,探測月球只能是一場成本高昂的科技遊戲。美國的探月活動在阿波羅工程前後6次共12人登陸月球之後,全部停止,全世界的月球探測陷入平靜。

  主持人: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後來放棄這個登月計劃的時候 ,所遭受的那些壓力 ,比如説它勞民傷財 ,説它花了大量的錢,這樣的壓力在您推動,我們的探月工程的時候 ,有沒有同樣地遇到過?

  欒恩傑:支持的多。

  主持人:支持的多?

  欒恩傑:任何一個工程開展了 ,都是有各種不同的意見的 ,議論是議論 ,一旦要做的時候,都要進行一種權衡 ,這個權衡的時候,就各種不同的意見都有了 ,我們航天界的同志基本是一個意見 ,要做這個事 ,還有就是過去對美國探月活動跟蹤一直很緊的有關的各個科研單位和科學部門都支持中國能開啟中國探月活動。

  解説詞

  2000年,一個承載著對新世紀渴望的特殊年份。這一年11月22日,中國政府公佈了航天史上第一本白皮書,規劃了未來中國航天的發展方向,這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動。隨即,西方各主要通訊社就對此做出報道,一篇文章的開篇寫到:中國以白皮書的形式向全世界公佈了它將成為空間大國的計劃,重點是建立衛星網絡和開展月球探測。這時,一個問題成為國際上議論的焦點,中國人要開展月球探測活動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欒恩傑: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也是我很難答的問題 ,就是上月球幹什麼去。當時我曾經跟同志們説過一句話 ,我説就是扔個鐵塊子也過去?

  主持人:扔個鐵塊子也過去?

  欒恩傑:過去。

  主持人:這個好像聽著有點賭氣啊?

  欒恩傑:就是爭氣的。

  主持人:這還真是爭氣。

  欒恩傑:就是,因為當時來講就是説 ,我們去任何一個地方,首先要問第一個問題 ,你能不能去。


  主持人:對,這是你的能力問題。

  欒恩傑:對,所以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我搞航天的,一定要説,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經過論證以後 ,同志們取得了共識 ,去那兒,我們是值得一去。我們這個活動 ,既是表徵能力 ,又能牽引發展 ,這時工程就比較完美了,就不是我説的扔個鐵塊子。

責編:科影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