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12月24日:廣交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30日 09:55 來源:CCTV.com

    

1971年第29屆廣交會

 

  “第一次來交易會,攤位費是單位職工集資的,揣著大餅坐著火車過來,到這裡一看就傻眼了,廣交會遍地是黃金啊……”一位參展商對記者講述著她的回憶,用她自己的話説,那是一段想起來就“頭皮發麻”的日子。事實上,在第100屆廣交會的現場,很多參展商都有類似的經歷,但他們還是年年如約而至,因為他們要在這裡尋找“破繭成蝶”的機會。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市圓滿閉幕,事後,大會組織者公佈了一系列龐大的數字令所有人驚奇而又信服──212個國家,近20萬名境外採購商;50個交易團,近1萬5千家中國企業;會展12天,成交額360多億美元……這個中國人搭建起來的交易平臺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展會,但很少有人知道,50年前舉辦第一屆交易會的目的卻幾乎是“情非得已”……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急迫的工業化建設需要大量物資,但是橡膠、鋼材、機械甚至瀝青等都需要從國外進口。然而當時某些西方國家對新中國採取“經濟封鎖”、“貨物禁運”等手段,我國對外貿易的80%都是與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以記賬方式進行。由此導致的外匯短缺成為困擾年輕共和國的一道難題。
   1956年6月的一天,新中國第一任外貿部(現商務部)部長葉季壯在辦公室收到了一封廣州的來信,他閱後不久,這封信的內容就被上報到中南海高層,並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寫信的人是一位外貿部駐廣州的幹部,在廣東省委、廣州市委的支持下,他以個人名義寄出這封信的時候,也許還不會想到,新中國對外貿易的歷史將由此正式拉開帷幕。信中的內容大致是這樣:借鑒國外大型展覽會的經驗,吸取我國傳統廟會和集市的特點,辦一個大型的商品展覽會,請國外商家前來洽談,以和平貿易賺取外匯。而廣州毗鄰港澳,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對外溝通與交流的口岸,選址廣州是最佳方案。
只有儲備充足的外匯,才能換取境外物資,改變國家工業建設舉步維艱的局面,就這樣,在一系列審慎研究後,1957年4月,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正式在廣州拉開帷幕,新中國的企業代表和外貿人才從此開始了與國際市場的“親密接觸”……
   然而肩負著重要使命的廣交會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是一帆風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由那一刻起,也開始了對新中國外貿人的輪番考驗……

2006年第100屆廣交會

責編:重訪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