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12月17日:海峽情思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26日 17:28 來源:CCTV.com

    東山縣是福建省最後一個被解放的縣。1950年,國民黨就是從這裡敗退台灣。臨走前將當時東山島上有四千多名青壯年都抓去台灣當兵,很多村莊一夜之間只剩下老人、女人和孩子。人們將這些村子稱為“寡婦村”。

    2001年,在東山縣的銅缽村,建立一個寡婦村展覽館。在成為福建有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銅缽村”就是寡婦村的一個典型。1950年國民黨抓壯丁的時候,全村有289戶人家,147個男人被抓去台灣,91個已婚婦女守了近半個世紀的活寡。

    現在,“銅缽村”已經今非昔比,從遠處看去,一大片以青石塊或花崗岩石砌成的房子,加上新建的紅磚小樓,全都座落在鑲嵌著木麻黃和龍舌蘭的海面坡地上。多年來,國內外媒體的爭相報道使“寡婦村”遠近聞名。

    黃鎮國是銅缽村的一個普通村民,但他同時又是這裡的知名人士。四十多年來,他義務為村裏一百多戶人家代寫書信,一封封深情款款的書信被輾轉寄到台灣,架起了海峽兩岸骨肉親情聯絡的橋梁。曾經有一位從台灣回來的老人,一次就帶回了100多封從這裡寄出的書信,全都是由黃鎮國代筆的。幾十年的代筆生涯,也讓黃鎮國見證了全村一百多戶人家悲歡離合的家庭故事。

    在寡婦村展覽館裏,陳列著一支刻有“代筆功高”字樣的金筆,是1988年從台灣回到東山的老人黃建忠登門拜訪黃建國時特別贈送給他的。“一筆聯結兩岸情”,這是寡婦村的村民們對黃鎮國的讚譽。

    1985年的3月9日,對於銅缽村的村民來説,是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日子。本村的黃克文在離家三十五年後終於回來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是黃克文心中最真實的感受,在背井離鄉的日子裏,他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在東山縣被抓走的四千多個壯丁中,他是第一個踏上故土與闊別多年的家人重逢的。此後,他再也沒有離開村子,直到去世。

    據現在統計,在銅缽村,除了在台灣亡故的55位鄉親外,從1988年起,其他85%都輾轉回鄉與親人團聚過,有17人回鄉定居安享晚年。

    在閩南沿海有一種古樸的祈求方式:親人出外未歸,女人便在夜間來到海灘上,一面燒紙錢,一面向媽祖娘娘叩求心願……”幾十年過去了,在東山島去臺人員中,已經有1300多人在台灣去世,他們的親人只能在家鄉的海邊祭拜在海峽彼岸的亡靈。淺淺一灣海峽水,阻擋了他們回家的路。

    現在,“寡婦村”這個名稱雖然已經成為過去, 但近半個世紀的生離死別,向世人展示了兩岸骨肉分離的辛酸歷史,從來家與國,命運總相依.發生在寡婦村的故事證明了國家的分裂帶給百姓的只有無盡的痛苦。

責編:李菁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多哈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