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縣是福建省最後一個被解放的縣。1950年,國民黨就是從這裡敗退台灣。臨走前將當時東山島上有四千多名青壯年都抓去台灣當兵,很多村莊一夜之間只剩下老人、女人和孩子。人們將這些村子稱為“寡婦村”。
現在,“銅缽村”已經今非昔比,從遠處看去,一大片以青石塊或花崗岩石砌成的房子,加上新建的紅磚小樓,全都座落在鑲嵌著木麻黃和龍舌蘭的海面坡地上。多年來,國內外媒體的爭相報道使“寡婦村”遠近聞名。
在寡婦村展覽館裏,陳列著一支刻有“代筆功高”字樣的金筆,是1988年從台灣回到東山的老人黃建忠登門拜訪黃建國時特別贈送給他的。“一筆聯結兩岸情”,這是寡婦村的村民們對黃鎮國的讚譽。
1985年的3月9日,對於銅缽村的村民來説,是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日子。本村的黃克文在離家三十五年後終於回來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是黃克文心中最真實的感受,在背井離鄉的日子裏,他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在東山縣被抓走的四千多個壯丁中,他是第一個踏上故土與闊別多年的家人重逢的。此後,他再也沒有離開村子,直到去世。
據現在統計,在銅缽村,除了在台灣亡故的55位鄉親外,從1988年起,其他85%都輾轉回鄉與親人團聚過,有17人回鄉定居安享晚年。
在閩南沿海有一種古樸的祈求方式:親人出外未歸,女人便在夜間來到海灘上,一面燒紙錢,一面向媽祖娘娘叩求心願……”幾十年過去了,在東山島去臺人員中,已經有1300多人在台灣去世,他們的親人只能在家鄉的海邊祭拜在海峽彼岸的亡靈。淺淺一灣海峽水,阻擋了他們回家的路。
現在,“寡婦村”這個名稱雖然已經成為過去, 但近半個世紀的生離死別,向世人展示了兩岸骨肉分離的辛酸歷史,從來家與國,命運總相依.發生在寡婦村的故事證明了國家的分裂帶給百姓的只有無盡的痛苦。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