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36期(9月10日):漢語遠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31日 17:38 來源:CCTV.com

  2005年7月20日至22日,盛夏的北京向世界展示了另一種熱度───熱遍全球的漢語魅力。第一屆世界漢語大會的召開,吸引了來自66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們,他們紛紛表達了漢語於他們的驚喜,以及其所承載的悠悠中華文化對他們的吸引。會議的議題着眼在多元文化交融與漢語需求、新時期漢語教學的運作機制、國際第二語言教育發展前景等問題,實際詳盡,旨在更進一步地將漢語推出國門傳至世界。


  據統計,現在世界上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3000萬人,100個國家超過2500多所大學在教授中文,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始開設漢語課程,各種社會培訓機構不斷增加,發展勢頭迅猛。漢語的出門遠行開始加速。


  語言是記錄一個民族思想與文明的重要載體,是文化發展傳承的基礎工具。席捲而來的經濟全球化浪潮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拉動不同民族、國家去遵循同一規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它又使得不同民族、國家的文化個性削弱和丟失,喪失自我發展的內涵支撐。在此情境下,世界各國都極其重視本民族語言的發展和推廣。傳播廣泛的語言也是強國的標誌,漢語的發展,也需要與中華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相稱。

  面臨漢語熱的升溫,中國要做的應該是為其加把柴。顯然,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次的世界漢語大會是個很好的契機,正如羅馬尼亞前駐華大使羅明先生所説,“它標誌着中國社會意識到在世界宣傳和推廣有關中國文化文明的知識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有實際意義的任務。”

  作為推廣漢語的專門機構,國家漢辦對此更是不遺餘力,提出了三項新的運作機制,即儘快建成百所海外孔子學院,向海外招募漢語教師志願者,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師教材建設,旨在解決目前最緊迫的漢語教師、漢語教材不足等問題。


  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保持強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但是漢語的聲音,中國的聲音,在國際舞臺上變得越來越有份量,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然而在聯合國恢復新中國合席位之前,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裏,漢語不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聯合國大會的講臺上,也聽不到幾億中國人民所使用的漢語的聲音。1971年新中國第一次在聯合國大會上登臺亮相,掌握流利外語的中國代表喬冠華,用漢語向世界表明中國的立場。從此,中國的聲音一次比一次響亮。漢語成為聯合國正式語文和工作語言之一,這種承載着一個文明古國輝煌燦爛的文化底蘊的語言,它的地位和作用正伴隨着中國經濟高速持續增長,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而越來越大。

  2600年前,孔子有一個夢想,坐著木筏出海,但這個夢想他一生也沒能實現。2600年後,借助着現代化工具,孔子開始走向了五大洲,他的思想,他的學説開始為世界各國所了解。各國孔子學院的建立,成為孔子“四海之內皆兄弟”、“和而不同”思想的成功注解。

責編:李菁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