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不會品茶的人,平日喝得最多的也就是猴王牌茉莉花而已。但是清明節前的杭州之行,正好趕上了採摘龍井的時節,在杭州一家滿是古董的茶館裏,我認識了一群人,一群因為茶葉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的普通人。
龐穎,一位浙江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工科生,34歲才開始接觸茶。為了品出各種茶葉的滋味,她甚至還醉過茶,一天一夜不醒人事。後來她開茶館,研究茶宴,一天除了睡覺的5個小時,把自己全都給泡在茶裏了。説起茶菜,我實在是搞不清這和街頭做茶葉蛋的原理有什麼不同。但是看到龐穎冒雨在黃山的荒郊野外尋找野生毛峰的時候,也許你會明白這就是一種信仰──只有自己找到的茶葉才是最香的。
進士,中國古代只有皇上才能冊封的頭銜,現在成了一個日本年輕人的名字。這一切也要歸功於中國茶和像龐穎這樣茶友。以茶會友,在龐穎的和茶館裏,一個從來不買日貨的中國青年第一次有機會和一位來自日本的年輕人溝通。進士不胖,甚至還有些消瘦,但卻梳了一個日本相撲大力士的髮型。這也讓人隱隱感覺到大和民族內斂的力量。因為喜歡中國的茶葉,他來到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漢語,畢業後還希望繼續在中國就業,享受中國的香茶。在一杯龍井的陪伴下,我們談安倍晉三的對華政策、日本崛起的秘密,日本的電子産品、甚至還有早已沉沒的戰列艦大和號。不知不覺中喝到淩晨。臨走時,愛喝茶的攝像送給進士一小袋從福建帶來的大紅袍,進士則很有禮貌地回敬了自己的鐵觀音。採訪結束了,我卻覺得我們還會見面的,也許就在另一個茶館的某個角落。
簡小姐,台灣人,後留學日本,後在日本成家立業。她的公司在日本只有一張茶桌,卻有600公斤中國茶的年銷售業績,這讓龐穎這個在三個城市擁有5家分店的老闆也很是羨慕。簡小姐每年都要和龐穎一塊去尋訪中國的名山大川,尋找那些傳説中的優質茶葉。對於她尋茶的本領,她相當自信,聲稱中國百分之九十的好茶都在東京。龐穎和簡小姐應該説是競爭對手,但是他們之間卻沒有隔閡,互通有無,甚至龐穎做茶宴的想法就是簡小姐提供的靈感。不知道這和龐穎的茶酵素理論有沒有關係,竟然可以將茶和雞鴨魚肉結合在一起。
(周旭)
責編: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