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主講人簡介: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1981--1995年,進入中國青年出版社,擔任編輯。
從1980年起,馬未都就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十餘年裏他以瘦馬等為筆名發表小説、報告文學等上百篇,後由作家出版社結集出版。
馬未都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20世紀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傢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等。1992年他的《馬説陶瓷》一書,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文化的啟蒙讀物;接著他還寫了《明清筆筒》等文物鑒賞、研究的專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論文小品文章,在《收藏家》、《文物報》上發表,並參與編寫《中國鼻煙壺珍賞》。
馬未都的另一部專著《中國古代門窗》已于2002年面世,並於2003年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第二屆全國優秀藝術圖書獎一等獎。目前他又致力於關於中國古代傢具藝術的研究和整理。
內容簡介:
俗話講,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叫站如松,坐如鐘,是中國人講究,坐有坐姿。我今天給大家先看一張圖片,這是皇帝的寶座,皇帝的寶座呢,是一個床形,它為什麼是一個床形呢?我們知道中國人待客的中心是睡覺的地方,所以床就形成了一個傢具地位最高的一個傢具。寶座是皇帝坐的,所以它在形制上有別於普通的傢具,普通的椅子,所以它就做成了一個床形。我們如果有機會去故宮看,在故宮的每一個皇帝停留的房間,都可以看到寶座,它這個寶座,就是一個床形,這就是等級制度所造成的。
那麼中國傢具設計是有原則的,我們這個原則從寶座上就可以充分的體現,它叫尊嚴第一,舒適第二,當它發生碰撞的時候,舒適一定要讓位於尊嚴,這跟西方的很多設計理念是不一樣的,中國過去的設計原則不是以人為本,是以人文精神為本,這一點大大的高於西方的設計原則。我們強調的是精神,不是強調一個純物質的東西。以人文精神為本這句話表明了中國傢具的一個設計的總體原則,這個總體原則在我們所有的傢具中都可以體現。
我們抓住了這個原則的時候,再欣賞中國傢具,再了解中國傢具的時候,就覺得遊刃有餘,就是我們解釋了,我們過去很多坐具,為什麼非常的不舒服,皇帝的坐具也是非常不舒服,乾隆皇帝坐在椅子上,那感受還不如你們坐在沙發上,你可以靠,還可以倚,他什麼都靠不住。椅子非常大,他的寶座非常大,有多大呢?最大的一個寶座,目前存在頤和園,有2.95米長,1.4米的進深,有1.85高,比我還要高,1.4米的進深,是可以躺下一個人的,那麼皇帝坐在這張寶座上,實際上是四邊都不靠,皇帝就如同坐在一個板凳上,對皇帝來説是一個非常痛苦的事,但他強調的是尊嚴,那麼,除了帝王所坐的這些椅子之外,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上,究竟都在使用怎樣的椅子,這其中究竟又有怎樣傳奇的故事呢?敬請關注,《馬未都説傢具收藏之正襟危坐》!
責編:何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