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圖片來源:百家講壇)
蒙曼,女,滿族。1975年生,河北人。1992年9月~1999年7月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1999年9月~2002年7月就讀于北京大學歷史系隋唐史專業,獲博士學位。2002年7月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史、軍事史及中國古代婦女史。
武則天是如何當上皇帝的?她到底有沒有毒殺自己的長子李弘?她和唐高宗的關係是怎樣的?近日,年僅32歲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蒙曼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1300年前的女皇武則天。由於長相和説話腔調與于丹相似,所以易中天稱呼她為"小于丹"。雖然頂著"最年輕主講人"這個頭銜,但蒙曼一點都不謙虛,"年齡和外貌不應該是挑選主講人的因素,我會把武則天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講給所有的觀眾聽。"直言快語的蒙曼在12月5日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武則天生在高官家庭 性格剛毅受父母影響
記者:武則天是一個神奇的女子,在她身上有許多未解的謎,您在《百家講壇》講武則天,會從哪些方面來進行揭秘呢?
蒙曼:主要圍繞三個最大的謎:第一,她是如何當上皇帝的?第二,她為什麼會失去皇位?第三,她失去皇位後,為什麼還會贏得子孫及後世的尊重?在這三個謎題之外,再涉及次一級的謎:比如,她和唐高宗的關係是怎樣的?她的親子關係是怎樣的?她和大臣的關係是怎樣的?等等。其次,每一集都涉及具體的一些問題。
記者:武則天在您心目中是怎樣一個人?
蒙曼:她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是個果敢、堅毅、有為的皇帝。有人認為她和漢武帝有相似之處,我部分贊同這個觀點。
記者:武則天是一個神奇的女子,人們感興趣的是她的家族背景?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了武則天這樣的奇女子呢?
蒙曼:她是官貴結合的産物,她的父親是唐朝的高官,母親是隋朝的貴族,這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優勢組合。同時,她的父親敢冒險,有政治眼光,她的母親受教育程度高,性格剛毅,這些都對武則天的性格産生了積極影響。
李弘死於肺結核 武則天殺子是誤傳
記者: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正因為她的特殊身份,給這位女政治家帶來許多罵名,其中就包括為了登上皇位毒殺長子李弘,據您的考證,真相果真如此嗎?
蒙曼:武則天的親子關係確實比較複雜,在她奪取最高權力的過程中,也確實曾經以犧牲子女的利益甚至生命為代價,但是,李弘並不是她毒死的,而是肺病自然死亡。"毒殺長子李弘"的説法應該屬於歷史誤判。
李弘是武則天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隨著武則天成為皇后,李弘也子以母貴,當上了太子。但他的身體比高宗還差。高宗得風疾(心腦血管疾病)是在成年之後,而李弘從小就體弱多病。根據《舊唐書孝敬皇帝傳》的説法是瘵病,就是肺結核,李弘是死於肺結核。
記者:在大多數人看來,武則天對唐高宗應該是絕對掌控的關係,唐高宗無能,是庸君,您的觀點是怎樣的呢?
蒙曼:唐高宗並不是一個昏聵的皇帝,他和武則天的關係也應該是以他為主的二人合作,是戰友關係。
唐高宗提出天后攝政的議案。這個議案恰恰證明了唐高宗的權力慾望。當時的唐高宗已經纏綿病榻,無法親政。如果他傳位太子,那就只能當太上皇,而當太上皇就意味著徹底放棄權力,永遠不能再收回。而如果讓武則天攝政,一旦唐高宗身體好轉,他還可以收回權力。
記者:武則天是一個女皇帝。人們説到皇帝,常常會首先想到"三宮六院""佳麗三千"。武則天的私生活是怎樣的呢?
蒙曼:武則天沒有正式的"嬪妃",但是她有史可證的男寵一共有四個。在這一點上,她沒有超越一般皇帝的道德水準。在大部分時間裏,她都能把男寵控制在私生活的範圍內,但到了暮年,她的男寵也開始干政,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武則天被政變推翻。
詩歌書法造詣高 評價不一才立無字碑
記者:在一些史料上記載,唐朝時,在皇宮馬球流行,許多皇帝迷戀打馬球,不知道武則天有沒有什麼愛好呢?
蒙曼:武則天應該會騎馬,但是,她最大的愛好還是詩歌和書法。特別是在書法方面,有相當高的造詣,她的"升仙太子碑"是歷史上第一次以今草入碑,至今仍被視為唐代書法珍品。
記者:人們都知道在乾陵有一塊"無字碑",對於未刻一字的石碑,後世有很多猜測,歸納起來主要有五種:一説功高德大無須説,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説,三是功過是非留給後人説,四是稱謂不統一不便説,五是信奉佛教萬事皆空不用説。不知您的觀點是怎樣的?
蒙曼:無字碑是武則天去世之後立的,和武則天本人的思想活動沒有關係。武則天去世之後,對她的評價長期難以取得一致,導致了無字碑的出現。
上《百家講壇》無壓力"小于丹"是媒體炒作
記者:到《百家講壇》講武則天有沒有壓力或擔心呢?
蒙曼:沒有壓力,雖然之前沒有上過電視,但是我並沒有覺得緊張,對我來説,還是像上課一樣,只不過聽眾換了,他們年齡層次不同,又來自不同領域和行業。教師的天職就是傳道受業解惑。我願意把我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通過我的講解加深對中國歷史的理解和喜愛。
記者:您被媒體稱為"小于丹",對於這種稱呼,原意接受吧?
蒙曼:"小于丹"在很大程度上是媒體炒作的結果。我希望和于丹老師一樣,為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作出貢獻,但是,我也希望媒體以及觀眾們更多地注意我們每個人的個性,而不是共性。
責編:何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