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應“廣州講壇”之邀,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清史專家閻崇年先生日前來到廣州做了一場題為《明亡清興六十年》的專題報告。報告結束後,閻崇年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閻崇年小傳:
1934年生,山東蓬萊人,自2004年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清十二帝疑案》以來,作為清史專家的閻崇年把自己和《百家講壇》的名氣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網上網下“年糕”甚眾。根據講稿集結的《正説清朝十二帝》短短一年銷售了30萬冊。而閻崇年在出名之前,他在1994年曾出版過一本《袁崇煥研究》,僅印了200冊,據他稱至今還沒有賣完。
百家講壇是眾口難調
記者:很多報道説,您是央視百家講壇捧紅的第一人。作為一個學者,您覺得在電視上講學和在大學校園講學是否一樣?或者説有哪些區別?
閻崇年:大學和電視講壇都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目的是一樣的。而且深淺程度差不多。我講明亡清興六十年,電視是50講,要是在大學開課,也就30多個課時,因此,電視講壇並不比普通的課程淺。不同的是:一,講壇要大過講堂。大學講堂,最多也就200多人。但電視講壇就大多了,百家講壇多的時候有1000多萬人收看,空間規模不能相比。二,大學講堂上,人員年齡相倣、文化程度差不多、專業基本一致。百家講壇,年齡從90高齡到七八歲孩童都有,文化程度差異很大;職業差異也很大,有公務員,有軍官,有白領,有私企老闆等等。唯其如此,也就比大學更加難講,因為眾口難調。
記者:您現在是全國知名學者,擁有眾多“粉絲”,但是因為您的名氣高,所以聽眾對您的要求也越發的高。即便您出一個小錯誤,網上就會有不少流言蜚語,有的人甚至總結出了您的《“明亡清興60年”之十三大錯誤》,對此,您是怎麼看待的?
閻崇年:我覺得這個沒關係。哪個字錯,或者是史實錯,聽眾(網友)能給我指出來,我很感謝。聞過則喜嘛。有時候,也可能是技術上問題,比如,歷史上人名和地名本身就生僻字多,那些搞攝影、錄音的技術人員就難免出錯。但總體上,我歡迎聽眾給我找錯。
應客觀評價清朝歷史貢獻
記者:明朝末年曾經出現資本主義生産關係的萌芽,不少人都認為,由於清朝的入關,導致這個萌芽沒能繼續發展。該怎麼總體評價清朝對歷史的貢獻?是促進了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
閻崇年:清軍入關,定鼎中原,統一華夏,對中國歷史雙重影響,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積極的一面,就是十大貢獻:營建大清帝國、奠定中國版圖、實現多民族的統一、創制滿洲文字、英傑人物輩出、中國人口激增、吸收外國科技、興建皇家園林、保護歷史文物等等。消極的影響就是:剃髮、圈地、佔房、文字獄、極端專制、滿漢分城居住等等。至於資本主義萌芽,清朝也有,比如貨幣地租,清朝也有出現。總體上,清朝是牧獵文化,它對中原的農耕文化,難免要有個衝擊。然而,即使任明朝發展下去,也沒有把農耕文明轉化為工商文明的經濟政治條件。明末的皇帝不但專制,而且20多年不上朝,不可能指望他們發展資本主義生産關係。
稱清朝為“大清”沒有褒義
記者:您的“粉絲”中也有很多您的反對派,您講過清朝的十大貢獻,如統一疆域等,就被有的網友進行了一一反駁。
閻崇年:我們要弄清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清朝歷史不是愛新覺羅家族的歷史,而是中華各族人民的歷史。不能僅站在漢族的角度,以狹隘的民族觀看問題。
記者:您經常説“大清”、“天命漢”這些詞,有的網友認為您在講座中透露出了皇帝老兒的英雄史觀,説您在為清朝歌功頌德,您對此怎麼回應?
閻崇年:這個問題不能這麼看。人家就叫“大清”,對吧。就像我們叫“大明”、“大唐”一樣。書上就是這麼説的,這也是國號。我説“大明”、“大唐”你沒有意見,説“大清”你就有意見了?“天命”是年號,説“天命漢”只是客觀敘述,沒有褒的意思。
記者:您在一講中提出“大清帝國296年”和“清12帝”,有網友認為您誇大了清朝的時間,再者,清應該是“十帝”,歷史真相是什麼樣的?
閻崇年:清朝年數有三個算法:一是從天命元年,也就是萬曆44年(即1616年)到宣統三年,共296年;二是從崇德元年(即1636年)到宣統三年,總共276年;三是從順治元年(即1644年)到宣統三年,總共268年。三個算法都對。如果從中國通史的角度看,就是268年。如果從清史研究的角度看,就不止268年。修清史,不可能從順治才開始,清太祖、清太宗都應該算,所以我們説應該是十二帝。
清王朝滅亡的教訓有四條
記者:老舍曾經説過:“我們滿人對中國是有罪的”,有網友以此來反駁您講到的清朝的貢獻。該怎麼理解他的這句話?
閻崇年:老舍先生是個文學家、作家,不是政治家、歷史學家。他説滿人有罪,是滿族人民有罪呢?還是滿族的一部分人有罪?要説一部分人有罪,哪個民族都有一部分人有罪。要説人民有罪,滿族人民沒有罪。引用老捨得話,關鍵要把含義弄準確。
記者:最近《大國崛起》十分受歡迎,求解大國的崛起,也應該考察大國的衰落,清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帝國,兩百多年由盛而衰,其中有什麼教訓值得今天我們汲取?
閻崇年:清王朝滅亡的教訓有這麼幾條:一是封建專制與民主潮流越來越不相適應。人家華盛頓等人早已在美國建立了當時最先進的民主共和政體;中國還把一個3歲的孩子當一把手,這完全是笑話。二是八旗制度。在清政權鞏固後,八旗就該改革,但是該改沒改,後來變成社會進步的阻力。三是沒對西方文化進行積極的吸收。清朝後來越發趕走傳教士,這等於把西方文化的窗戶關了。四是閉關鎖國、狂妄自大。自以為是宇宙第一,人家已經發現了新大陸,道光皇帝還在問:騎馬到英國得幾天。
【來源:廣州日報】
責編: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