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今有些事情“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先拍影視劇作,然後隆重推出文學作品,先搞電視講座,然後結集出書。正當紅火的《百家講壇》主講人也借這股“東風”,紛紛出書,這不《百家講壇》主講趙林就推出了新書《趙林談文明衝突與文化演進》。不過與其他主講人感激《百家講壇》不同的是,趙林多有微詞,明確表示自己和欄目風格並不相符:“欄目要求多講故事,但我不想放棄學術性,而且這是一個很作秀的講座,我並不感興趣,以後再也不想上《百家講壇》了!”
説實話我沒有看過趙林在《百家講壇》的講座,不敢對他的講座妄加評論,也無法評論。看趙林所講的主題,如《文明衝突與文化融合》、《中西文化的精神差異》、《奧林匹克競技會》、《特洛伊與英雄史詩》,雖然都是我所感興趣的,但毫無疑問這些內容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説太過於學術化,沒有一些基本的知識儲備的人聽起來恐怕要象聽天書,我想這也是百家講壇此前一直收視率不高,直到閻崇年、劉心武、易中天他們這些“普及版”推出來之後,才受到熱捧的原因。
趙林之所以覺得上《百家講壇》很不爽,是因為欄目要求他“多講故事”,而趙先生又不想放棄學術,自然是“以後再也不想上《百家講壇》了”。不過,自己不上也就罷了,相信不會有人強迫趙先生,而且對趙先生這樣堅守學術的學者,我表示尊敬,在這個麥當勞、好萊塢和超女流行的浮躁年代,這種堅守尤顯難能可貴。但是電視作為一個大眾傳媒,畢竟不是學術刊物,它需要觀眾,需要市場,自然就要“三貼近”。央視辟出這樣一檔普及學術、傳播知識的欄目,在我看來總比一欄無聊的八卦節目好。從自身的收視率和觀眾的接受能力來看,這檔節目提倡“多講故事”也是客觀需要,至少算不得是什麼大不了的壞事。
令我疑惑不解的是,趙先生或多或少從《百家講壇》獲得了一些知名度,而且自己的新書的封面還打著“CCTV《百家講壇》”的字眼,且十分顯眼,可以説簽售這樣一本書,其實是打了《百家講壇》的旗號,卻説什麼“這是一個很作秀的講座,我並不感興趣”。這就好比得了便宜還賣乖,得了別人的好處説別人的壞處,不論如何,是一種不厚道的行為。如果《百家講壇》“是一個很作秀的講座“,那麼是不是意味著自己在《百家講壇上》也曾經“很作秀”?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嗎?退一步講,不學術就是作秀嗎?講故事就是作秀嗎?從觀眾台接受心理上來説,通過帶有表演性的演講,通過豐富有趣的故事來完成知識的傳播,稍為作秀一點又何防!
現在有些人患上了“作秀病”,仿佛什麼東西不作秀一下不足以吸引眼球,於是就象網絡紅人一樣使勁地作秀。而有些人則患了“反作秀病”,一聽到看到有點不尋常的人和事,腦子就條件反射式的、不問青紅皂白的一律斥之為“作秀”,而且一呼百應,贏得大片喝彩。可是在我看來,趙林既不是患“作秀病”的人,因為他不想放棄學術性,也不是“反作秀病”的人,因為他對自己的同事兼好友易中天,就大加讚揚,説易中天“講得很不錯”。那趙林是什麼樣的人?我説趙林是利用“作秀”的人,那就是用他“反作秀”的手打自己“作秀”的臉,出其不意地博取眾人的眼球,然後又偷偷地、一臉無辜地地説:“都是他們(出版社)的意思,以後不會了!”
看看,這是一張多麼精明的,精英的,得了多方便宜賣多方乖的臉!
[稿源:紅網]
責編: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