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講人簡介:
孫立群,1950年4月15日生,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天津市人。1975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現任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所開課程有“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士人史”等。曾參與編寫教材及專著十多部,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主要有《中國古代史》(1979年,人民出版社)、《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199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史記選》(1990年,中華書局)《士人與社會?秦漢魏晉南北朝卷》(199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新編中國歷朝紀事本末》(1995年山西教育出版社)《中國封建王朝興亡史》(1996年廣西人民出版社)《中華文化通志?社會階層制度志》(199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所在教研室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本人曾多次獲教學質量優秀獎、優秀教師獎。主講課程“中國古代史”1998年被評為南開大學優秀示範課。
內容簡介:
在上一集,孫立群教授講到,秦國太子異人回國後不久,老秦王和安國君相繼駕崩。呂不韋力排眾議,幫助異人如願地登上了王位,成為後來的秦莊襄王,呂不韋也如願以償,從一個商人變成了掌控秦國政權的相國。呂不韋擔任相國之後,親自出馬,攻滅了東周,從此“東西周皆入于秦”。正當秦國在呂不韋的策劃下,對東方用兵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一件突發事件,使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登上了王位。面對一個十三歲的秦王,這時候的呂不韋應該怎樣輔政呢?他精心編纂的《呂氏春秋》是怎樣寫成的?
公元前246年,在位三年的異人,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駕崩。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繼承了王位。呂不韋因扶持秦莊襄王有功,所以在嬴政即位後繼續輔佐朝政。在嬴政親政前近十年的時間裏,呂不韋的政治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他在輔政期間所做的事情對於秦國的強大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那麼,呂不韋在輔政期間,具體都做了哪幾件大事?
呂不韋在輔政期間所採取的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等一系列經濟措施,使秦國的政局得到穩定,國力大大增強,比東方六國明顯地佔有了優勢。同時呂不韋繼續執行“遠交近攻”的傳統作戰方針,滅東周、伐三晉,屢戰屢勝,為秦國最後的統一打下了基礎。那麼,接下來,呂不韋又要做什麼呢?
呂不韋按照自己的意願治理秦國。他廣招門客,結識有識之士,以加固秦國的統治並幫助他排除異已。但是隨著秦軍向東的推移,秦國即將統一中國的大勢已漸明朗。作為相國的呂不韋必然要研究治國安邦的思想,並讓它留傳百代。那麼,怎樣做才能讓這些思想永遠載入史冊呢?
呂不韋編纂的這部《呂氏春秋》,目的是要贏政能按照他制定的施政方針行事。然而贏政親政後卻把《呂氏春秋》拋在腦後,他遵循法家韓非的思想,使他加速了統一的步伐。秦始皇登上皇位後,由於他濫用民力,強徵賦役,嚴刑峻法,濫殺百姓,很快就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以至於秦始皇死後不久,秦朝很快就走向滅亡。有的史學家認為,如果秦始皇當時採用《呂氏春秋》作為他的施政方針,秦朝的歷史或許會延續。那麼,《呂氏春秋》究竟是一部什麼巨著呢?
通過孫立群教授對《呂氏春秋》這部書的詮釋,我們知道,《呂氏春秋》所闡述的思想不僅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説最大的綜合者,也是呂不韋執政經驗的總結,同時又是對嬴政的告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嚴於律己的相國,在宮中卻發生了一件秦朝歷史上前所未聞的醜聞──“宮中穢事”,從而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那麼,這件事情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這件事情的發生對秦始皇以後的執政帶來了什麼影響?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