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叫響央視《百家講壇》的河南學者:王立群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0日 15:04 來源:CCTV.com

  河南日報報道:(劉哲)他被預測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明年最火的學者;他在古代文學領域深有造詣,卻因講歷史名揚全國;他是河南大學唯一上課用繁體豎寫板書的老師;他歷經磨難,但常常能抓住瞬間機遇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他就是王立群──叫響《百家講壇》的河南學者。

  如果你喜歡上網,可以在百度上找到一個“百度貼吧”。在那裏,有個河南學者幾乎已經成了千萬網民的偶像。這個河南學者叫王立群,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在“王立群吧”裏,眾多網民高呼,“我愛百家講壇,更愛王立群”,更有王立群的粉絲自稱“網(王)絲”、“群眾”……

  發自內心的追崇,源自這位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的精彩演講。2006年初,王立群走入《百家講壇》。他的“漢代風雲人物”系列《項羽》、《呂后》,收視率居高不下,贏得滿堂喝彩。在8月份《百家講壇》“十大名嘴”評選中,王立群以“最學者化”入選。

  等了41年的命運拐點

  去河大採訪時,王立群騎著一輛小摩托來到約會地點。摩托很小,而摩托上的人穿著潔白的襯衣,袖口緊扣,領帶打得一絲不亂,兩相對比形成一種鮮明的喜劇效果。王立群説話和他在《百家講壇》上風格差不多,字斟句酌,慢條斯理,有條不紊。身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王立群帶著3屆5個博士、17個碩士,主要研究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他的《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專著在國內學術界有相當影響,還常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産》等國家級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我的主業是搞研究,業餘就是散散步、聽聽音樂。”本來,61歲的王立群過著一種恬淡、寧靜的學者生活。

  命運因《百家講壇》發生改變。“當時王老師在北京出差。”河大文學院副院長楊國安説起王立群入選《百家講壇》時並不驚奇,“我立即打電話讓他回來參加選拔。平時他講課是很受歡迎的。那天王老師一大早才趕回學校,非常疲勞。他請求第一個講,講完後回家睡覺。他講的是《鴻門宴》。平時給學生上課不知講過多少遍了,所以張口就來。”第一次與央視接觸,王立群就以他的儒雅、平易的外形,娓娓道來、不溫不火的演講,給編導們留下了深刻印象。4月份,《漢代風雲人物──項羽》推出,平易而富有學術氣息的講座,讓人耳目一新。隨後,《呂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有290萬觀眾自始至終觀看了這個系列講座。王立群也由此在《百家講壇》站穩了腳跟。

  王立群説,“百家講壇倡導‘學術品位,大眾口味’,它的受眾非常廣泛,必須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故事情節來吸引他們,講壇要求‘三分鐘一個懸念’。所以我很快完成了兩個轉變:從平時教學模式轉換成電視講座模式;把論文結構轉換為戲劇結構。很多引文我都能背下來,但不能那麼講,必須轉化成現代漢語。總之是根據受眾的接受習慣來確定講述方式。”

  王立群的講座風格,觀眾認為,“客觀,淵博,平和而又意味深長”。他對所涉獵的每一事件,都有著透徹的研究,儘量貼近史實,旁徵博引,決不自己想當然地“戲説”。《史記》研究會會長、著名史學家張大可先生談到,有時候王立群在北京錄節目,還特意打電話和他探討節目中涉及的一些問題。深厚的歷史、文學史學養,支撐起了王立群的獨特風格。“我平時不愛和人開玩笑,講課也是這種風格,不大會調侃,正統的學院派教師。講座模式可以換,但講話風格恐怕不容易改變。”王立群説。

  嚴謹、平和並不意味著呆板。有一次,王立群講到呂后接到匈奴單於的“求愛信”,把現場觀眾逗得樂不可支。王立群的講座,就像江湖上傳説的五毒化骨散,無色無味,初服感覺淡淡的,但越品越有味道,越聽越上癮,把人俘虜于不知不覺之間。

  王立群講座成功的另一原因,用他自己的話説,是“解讀歷史人物,用現代視角讓歷史人物成為鮮活的人”。用人物講述歷史,在講故事中再現人物個性和心理,在性格決定命運和命運塑造性格的雙向緯度上展現鮮活的人物。比如在講項羽發現劉邦已派人佔領並把守著函谷關口時“勃然大怒”,王立群認為,“項羽怒得無知,怒得幼稚”。他分析説,秦滅後,歷史到了一個新的“拐點”,此時項羽和劉邦從反秦武裝的同道已經轉化為兩個對立的軍事集團。比劉邦強大得多的項羽,正愁沒藉口消滅劉邦,當劉邦的政治目的狐狸尾巴終於露了出來,“瞌睡時給個枕頭”。

  項羽應該像曹操赤壁之戰逃跑路

  上“大笑”才對。“‘大怒’是感性的反應,‘大笑’則是理性的反應。‘大怒’表現了項羽在政治上是何等幼稚,他終於沒有抓住機會。”對他所講的每一個人物,王立群總是從人物的一個表情、一個細節入手,深刻分析其心理和性格,並於細微處解析歷史的脈絡和走勢。有人評價王立群的講座有著

  引人進入歷史人物內心的高雅文學作品的意味。

  從1965年高中畢業步入社會算起,王立群感慨:“我走了41年,才走上百家講壇。”

  給點陽光就燦爛

  採訪中,王立群對他的人生經歷談了很多。要了解王立群其人、其學術、其成功“秘訣”,他曲折坎坷的閱歷會給出諸多答案。

  “祖籍山東,出生安徽,童年南京,移居開封。”這是王立群對自己人生軌跡的概括。王立群對父母尤其是父親談得很少,只説是解放前南京郵政局的“郵政人員”。但這樣的家庭出身使王立群的人生之路一開始就充滿坎坷。

  王立群説:“我的童年少年幾乎沒有歡樂可言,磨難太多了。”小學畢業時,他不能上公立中學,只能去一傢俬立中學。那裏邊都是被劃為“另類”的孩子。這些孩子每週上三天課,另外三天打工掙錢養活學校,十三四歲就搬磚、提泥,當“農民工”。“指頭常常被磚磨破,沒哭過。我不太愛哭。”王立群的高中上了4年,“高一的時候,祖父在老家生病,我‘替父盡孝’去新泰照看孤身一人的祖父。那時我十六七歲,鋤地,收麥子,種豆子、紅薯,看場地都幹過。在野地裏看莊稼,餐風宿露了三個多月,晚上提心吊膽還得不停巡視……”祖父病故後,他才回到開封繼續上高中。“我感覺高考考得很好,報的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但沒等發榜就去就業了。”


  在王立群的講述中,我們能體會到“磨難”帶給他的一些品質。例如他特別獨立,能幹,有一種處逆境但很快適應環境、把握命運的能力。當時,家裏買不起煤球,用“面兒煤”,得和黏土摻和在一起做煤球。他下課後就跑到城外黃河灘淤泥處,背回來淤泥,曬乾,用時再泡開,和煤。“我8歲就開始承擔全家的做飯任務。現在還經常做飯,蒸饅頭,包餃子,炸丸子,煮稀飯,我都做得來。”在空分廠子弟小學教書的7年中,學校沒有音樂老師,讓他頂替,他一星期就把腳踏風琴學會了。以後的教學生涯中,他還教過珠算、大字、美術、物理等課程。

  1978年,恢復了研究生考試,王立群看到了一線曙光,他毅然決定離開中學本來已經不錯的職位,報考河南大學古代文學研究生。“‘謀生’加‘謀學’,光抄古代文學史、古代漢語內容的本子就摞了近一公尺厚。”王立群説,他一生的三次難忘的時刻,一次是考上河大研究生;一次是申報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點被通過;一次是進入《百家講壇》。命運不提供機會則已,一旦提供了,他就能很快抓住。王立群夫人説他:“這個人,給點陽光就燦爛。”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在《百家講壇》講出名後,王立群保持著一顆平常心。他説:“我的目標是流傳而不是流行,做學問是我一生的追求。”

  出名後,不可避免到處被人認出來,要簽名、合影。王立群説:“河大旁邊有個理髮店,店主是個小夥子,看過《百家講壇》後,再給我理髮,理得很認真,其實我還有事,但又不能催人家。他還要跟我合影。我也不知道他拿那個合影幹什麼。但我是要合影就合影,要簽名就簽名。講文學就是講人性,因此要理解人性。”

  王立群的同事這樣描述他:“這個人平時在系裏誰都不是很熱絡。和他共事20年了,想不起來和他有過什麼故事。他不打牌,不喝酒,以前還跳跳舞,現在忙,舞也不跳了。”“他不大愛和人交往,喜歡獨來獨往。有人説這是內向,但這個詞好像不太準確。準確地説應該是‘儒雅’。‘儒’就是做學問,有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雅’,就是説話、儀錶,很講究、得體。”

  對王立群的認真和講課的精當,他們感受很多。比如河大承擔著高考語文試卷的改卷任務,要制定判卷具體標準。王立群就把高中語文拿來讀。有一次,文學院承擔全省骨幹語文教師的培訓,備課時王立群跑到離河大很遠的一所中學,專門去聽中學老師講課,和他們交流,增強自己講課的針對性。“他紅起來是必然的。十幾年前,我們在全省給自考生作巡迴輔導,有些考生都考過了,但聽説有王老師的講座,還專門買票進去聽。很多學生還以能請到王老師吃飯為榮。”

  王立群的學生提起他用得最多的詞語,是“認真”和“理解體貼人”。“王老師性格比較認真,不是投機取巧的人。我上研究生的第一年,他佈置了幾個版本的《文選》校勘,每每他都認真地看作業,任務量很大。他一般不批評我們,有時我們説老師我的作業完成晚了,他總是説,作業無早晚,只要認真就行。”“有一次他在北京錄節目,還專門發了條短信,讓我幫他再查一查某個字的讀音。”“他上課板書都是用繁體字,豎排,他要求我們寫作業也用繁體字寫。老師是要以這種方式讓我們進入古典文學的語境。”“他在《百家講壇》上愛講‘我個人認為’,其實平時在上課時也這麼講。”

  有些小事讓學生們記憶猶新。比如,學生通過E─mail給王立群傳了論文,又給他發手機短信,他很快就會發回一條短信:謝謝。王立群不讓學生給他打電話,“你們是學生,老打電話多貴啊,可以用短信。我們平時就用短信溝通。”學生們替他寄書信,他都會給錢,甚至一個8角錢的信封他也要把錢如數還給學生。研究生胡艷娜説:“我媽媽生病,我經常回家。有一次我沒來得及跟王老師説就跑回去了。剛到家王老師的電話就打來了,找我有事。我説我媽病了。他就説沒事沒事,你家裏有問題嗎?你媽在你跟前嗎?如果在的話,我想問候一下。我對他説,真不好意思,讓您帶這樣的學生。老師説,你已經夠困難的了。”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這是王立群的座右銘。做事、做人,王立群身上都有一種既古典又現代的人格魅力。他似乎通過自己的獨特魅力,為《百家講壇》注入了一股濃郁淳厚的中原氣息。

  【來源: 新華網】

責編:英子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