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講人簡介:
葛劍雄, 歷史學博士,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從事歷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普天之下:統一分裂與中國政治》、《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簡明中國移民史》合著)、《中國移民史》《往事與近事》、《泱泱漢風》、《未來生存空間?自然空間》、《悠悠長水:譚其驤前傳》、《悠悠長水:譚其驤後傳》、《葛劍雄自選集》、《行路集》、《碎石集》等及論文百餘篇。
內容簡介: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所以人們常説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習慣吃細糧,北方人喜歡吃粗糧,傣族人習慣住吊腳樓,福建沿海信奉媽祖等等。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麼什麼樣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啟示呢?
葛劍雄教授認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夠體現一個區域或者説叫一個空間範圍它的特點的文化類型。它的特點,要求它跟周圍、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説咱們現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這就都一樣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麼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沒有四合院,他住石庫門,這就是不同。
所以它應該是能夠體現一個地方它的特點。其實這種現象,我們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馬遷他寫的《史記》裏面有這麼一句話,他説一般諺語説,叫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在一百里的範圍之內,可能風是一樣的,出了一百里,這個風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麼叫風呢?用現在話講風就是流行,你有什麼流行的東西,它不會傳得非常遠的,也不會過一百里地,在過去這個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麼呢?我們現在講風俗風俗,其實這個風和俗是兩個含義,那個俗的我的理解就是習慣。就是風流行,它流行一段時間以後,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習慣了,那就保存下來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陣子就變了,新的流行又來了,新的風又來了。所以一個地方流行什麼並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為俗了,成為人,一批人的習慣,它就逐漸逐漸保存下來了。地域文化構成的範圍很廣,但是往往有幾種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飲食、民間信仰、民居等。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