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百家講壇 > 正文

5月24日 《無為而治》 方爾加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30日 10:15)


  主講人簡介: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兼職教授。著有《荀子新論》等專著多本,多年來一直潛心研究孔孟哲學,多年被評為學校“最受歡迎的老師”。

  內容簡介: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歷經4任皇帝,70多年,終於成就了後來漢武帝的豐功偉績。如果説作為劉邦左膀右臂的蕭何靠有為使其做上了江山,那麼在劉邦之後的漢惠帝又是依靠什麼來把把漢朝的基業繼續發揚下去的呢?公元前193年,蕭何在病危時,向漢惠帝推薦曹參繼任宰相。這就是歷史上“蕭規曹隨”成語的由來,從此曹參開啟了歷史上無為而治的先河,然而曹參的工作風格就是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無為而治就是無所作為嗎?

  這種無為而治實際上用的是歷史上一種哲學思想,也就是所謂的黃老道家,黃老道家是戰國時期産生的這麼一個思想流派,它是把老子的思想,老子無為,老子順自然無為的思想,和當時的社會實際相結合,吸收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黃老道家不像莊子的道家,莊子的道家消極避世,那麼黃老道家是積極入世。它只是把老子的自然無為的思想,作為一種用世的方法,用來治世,而不是用來消極避世。在這種思想中,包含這樣一種説法,老子説過“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道按照道來做,那就是無為,無為才能無所不為,作為統治者,你要守著無為而治的原則,這樣萬物可以自我化育,萬物可以自我運行。

  之所以當時以曹參為代表的這些統治者,他們能夠用無為而治的思想,這是由當時社會的一種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條件決定的,那麼當時社會是一種什麼特殊背景,什麼特殊的條件呢?大體説來,有這樣一些情況,那麼這些情況決定了統治者不能不用無為而治,不能不使用黃老道家。中國政法大學方爾加教授,將為您講述恢弘漢朝的歷史一頁。

  (全文)

  今天我給大家講漢代初期的無為而治,在漢高祖劉邦和蕭何死了以後,漢朝的皇帝是漢惠帝,漢惠帝漢朝的宰相是曹參,這個曹參他的工作風格和蕭何不一樣,這個史書記載曹參整天在家裏飲酒作樂,好像是無所事事。在任用其他的官員方面,曹參是這樣,如果哪個官員辦事特別嚴格,特別較真的話,曹參就不用他,曹參願意用什麼樣的人呢,願意用那些比較粗,比較和緩,大而化之,不那麼苛察,不那麼細緻的人,願意用那樣的人,凡是特別細的特別較真的他不用。那麼周圍的很多官員看了以後,心理很不安,覺得這樣好像他有點怠工,不工作,都感到很不安,很快曹參這些作為就傳到漢惠帝的耳朵裏,那麼漢惠帝也很擔心。當時曹參的兒子在朝廷裏頭做官,漢惠帝就把自己的擔憂跟曹參的兒子説了,意思是你看看你父親現在,先帝去了,我們要靠你的父親來把朝廷的工作做好,可是你父親這種態度,這麼個作為,希望他的兒子希望曹參的兒子呢,能夠勸一勸曹參,勸一勸這位老臣。那麼曹參的兒子回去以後,因為曹參的兒子對自己的父親也有看法,覺得你看這個父親整天好像不正常工作,不好好工作,消極怠工,他也有看法。所以他就回去開始勸他父親,把皇帝的憂慮把漢惠帝對他的憂慮,跟他説了,這個曹參不但沒有接受兒子的意見,反而對兒子態度非常不好,還打了兒子,説兒子不懂事,那麼這個漢惠帝知道以後,決定親自登門,去勸一下曹參。那麼漢惠帝登門了,見到曹參,談了自己的憂慮,他説你看現在很多工作需要做,可是丞相您卻是這麼一種態度,這麼一種姿態吧,那麼這種姿態對工作很不利,希望丞相能夠積極地開展工作。這個曹參當時就問這漢惠帝,説陛下您比漢高祖您覺得怎麼樣?漢惠帝説我哪比得了高祖,我絕對不能跟高祖相比,我達不到高祖那個程度。曹參就問,説陛下您看看我和蕭何丞相比又如何呢?那麼漢惠帝説那好像也是不如蕭丞相,當然不如蕭何了。那麼曹參這個意思很清楚,讓這個漢惠帝跟漢高祖比,然後把他和蕭何比,都不如。然後曹參就説,既然我們都不如他們,而他們在去世之前,把各項規章制度,各種法度都已經給制定下來了,我們後頭的人不如他們,我們就守著他們的制度就可以了,照他們既定的制度去做就可以了,我們不必要在他們的制度之外再去有什麼其他的作為。所以漢惠帝馬上就明白了,這也就是歷史上所説的蕭規曹隨。歷史上把這種做法,曹參的這種做法叫無為而治,所以史書記載,漢代的無為而治應該是從曹參開始的。

  這種無為而治實際上用的是歷史上一種哲學思想,也就是所謂的黃老道家,黃老道家是戰國時期産生的這麼一個思想流派,它是把老子的思想,老子無為,老子順自然無為的思想,和當時的社會實際相結合,吸收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黃老道家不像莊子的道家,莊子的道家消極避世,那麼黃老道家是積極入世。它只是把老子的自然無為的思想,作為一種用世的方法,用來治世,而不是用來消極避世。那麼當時漢初用的統治思想實際上就是這麼一種思想。曹參實際上用的就是這種思想,那麼在這種思想中,包含這樣一種説法,老子説過“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道按照道來做,那就是無為,無為才能無所不為,作為統治者,你要守著無為而治的原則,這樣萬物可以自我化育,萬物可以自我運行。老子還説過這種話,“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為,我做到了無為,老百姓自我化育,該種地種地,該休息休息,該做什麼做什麼,自我化育,自我生産,自我繁殖,自我休養生息,所以“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你不要老是今天想做這個事情,明天想做那個事情,老在老百姓所要求的之外,老百姓的生活之外,老想再附加做一些事情,用不著,你好靜,老百姓自我端正,用不著你去糾正老百姓,你別怕老百姓不端正,用不著你去端正,你只要靜止在那兒,老百姓自己就端正了;“我無事而民自富”,你不用再做什麼其它的工作,在老百姓的生活之外,你不用再更多地要求做其它的事情,老百姓自己就能夠恢復經濟,自己就能富裕起來;“我無欲而民自樸”,你沒有慾望老百姓就樸實,你慾望越多,那麼老百姓呢,他就不樸實了,他就越來越耍滑頭。那麼老子還説過這種話,説“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聖人也不要在老百姓不要在社會的人民的內心之外,人民的想法之外,人民的意志之外,再有什麼其它跟他們不一樣的想法,你的想法應該跟廣大民眾,跟社會,成員之間的想法應該是一致的。所以説,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這是老子的思想,那麼黃老道家把這種思想拿來了。那麼漢初實際上用黃老道家的思想來進行它的治理,來進行統治這樣一種思想。

  那麼這種無為而治的思想的運用,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你這個思想的運用必須適合當時社會的狀況,如果跟社會狀況不一致,你這個思想推行不下去,你這個思想運用不了,那麼之所以當時以曹參為代表的這些統治者,他們能夠用無為而治的思想,這是由當時社會的一種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條件決定的,那麼當時社會是一種什麼特殊背景,什麼特殊的條件呢?大體説來,有這樣一些情況,那麼這些情況決定了統治者不能不用無為而治,不能不使用黃老道家,那麼大體社會當時是這麼一種情況,總的來説是社會矛盾比較緩和。

  首先當時社會經濟需要恢復,當時的社會經濟可以説是普遍貧困,中國社會當時,漢朝剛建立,在這之前已經經歷了長期的戰爭,那麼中國從春秋戰國時代就是戰爭,這個戰爭的規模從春秋到戰國時期,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大家都知道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那個長平之戰秦國一下消滅了趙國的主力45萬,就是這麼一場戰爭,一下死這麼多人。實際上長平之戰類似的戰爭很多,像秦國跟韓魏聯軍打仗,白起消滅了韓魏聯軍150多萬。那麼這種戰爭的規模説明什麼?戰國時期這個戰爭規模非常非常大,非常非常殘酷,這個社會人民的付出,整個社會老百姓的付出,非常非常大。最後,這個經過戰國後期,秦國統一全國的戰爭,全國終於統一了,統一以後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呢?沒有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大家都知道秦朝的暴政,秦朝沒有給老百姓喘息的機會,而是繼續推行他的一些我們後來説的暴政,這些暴政包括很多,大量地大批地調用民力,修各種各樣大規模的工程,比如像長城,像石道,像驪山陵,同時還調兵攻打匈奴,所以老百姓,因為全國剛剛統一,統一了以後老百姓應該有一個喘氣的機會,但是秦朝建立以後沒有給老百姓喘氣的機會,而且秦朝的各項法度,非常苛,非常嚴,使人民感到喘不過氣來,使人們動輒就犯法,讓人們生活在驚恐的一種氣氛當中,整天心理非常不安,負擔又重,又感到驚恐,精神上感到不安定,精神上感到非常緊張。所以秦朝這種所謂的暴政很快就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發生了秦末農民大起義,那麼秦末農民大起義以後,又是戰爭,這個反秦戰爭打得也是非常殘酷,全國性的戰爭,戰爭的規模也非常大。那麼接著呢,兩大支反秦力量,一個是劉邦的力量,一個是項羽的力量,他們把秦朝推翻以後,繼續打仗,因為他們倆要爭奪統治權,爭奪當皇帝,這也就是歷史上所謂的楚漢相爭。那麼這個楚漢相爭打了多少年,大約打了五年,而且也非常非常殘酷,大批的人被殺,大批的人流離失所。那麼這説明什麼呢?説明就是中國,從我説了春秋戰國,到秦,到秦末,到楚漢相爭,中國始終就沒有安定過,一直在戰爭中,一直在打仗,所以到漢朝剛剛建立以後,當時的社會經濟可以説非常非常殘破,人民的生活可以説非常貧困,不光人民生活貧困,整個社會包括那些貴族,包括那些功臣,包括皇帝的生活也都不富裕。大量的土地荒蕪,人口流失,人死了很多,很多地方沒有人。當時社會經濟殘破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這個當時的皇帝劉邦,當了皇帝嘛,那麼多少得講一些排場,排場可以不特別大,可以不特別豪華,但是簡單的排場,基本的排場要講的,因為你是天下之主,天下的皇帝。那麼他想弄四匹純白色的馬,配一套皇帝坐的馬車,就是皇帝的專車,用四匹純白色的馬配不出來,因為沒有這麼多馬,達不到這種要求,馬匹牲口大量地都服務於軍事,所以這樣的馬配不出來。而且據説當時的很多將相,將軍,丞相,一些大臣出門怎麼樣?沒有馬車坐還得坐牛車。可見當時社會整個大家貧困到,你看統治者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就更別説了。

  在農業社會,勞動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麼光有土地不行,當時土地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大量的土地荒蕪,人沒有,人缺少,嚴重地缺少勞動力,沒有勞動力,農業生産就開展不起來。劉邦當時到外面視察的時候,路過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當時叫曲逆。歌曲的曲,逆反的逆,這個地方大概在現在河北的完縣,西南,它大概屬於保定地區管,路過這個曲逆地區,這個曲逆地區在秦朝的時候當時大約有三萬戶人家,那麼劉邦到外頭去視察,路過這個曲逆地區的時候,當時那個地方有多少人呢?大概有五千戶左右,那也就是秦朝時期的六分之一。可是劉邦路過這個地方的時候,卻驚嘆這個地方人夠多的,劉邦當時説了這麼個話,説“壯哉,縣!”,這個縣人夠多的,實際他並不是説大,不是説面積大,而是説這個縣人夠密集的,人夠多的,劉邦説“吾橫行天下,獨見洛陽與近而”。我打遍天下,走了很多地方了,又打仗又視察,我也就見到洛陽有這麼多人口,人口有這麼密集,也就看到洛陽。所以人口也就相當於原來的六分之一,卻使得劉邦這麼驚嘆,可見,當時其它地方人口流失到什麼程度,沒了,土地荒蕪了,沒了。而且想想洛陽,洛陽應該説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大都市。劉邦看到曲逆這個小地方,這些人口拿它跟洛陽相聯絡,可見洛陽當時人口也不是很多。本來它是數一數二的大都市,這樣的大都市人口看樣子也不太密集,那麼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什麼呢?看出當時社會人口流失到什麼程度。所以當時社會總的來説,經濟上是一片凋敝,非常非常殘破,所以當時首要的第一個任務是什麼呀,就是恢復經濟,先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這是什麼,最最重要的,第一要務。這個吃喝穿住問題都不解決的話,其它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經濟是基礎,這是漢朝初期無為政治,産生的第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大家都要去解決恢復經濟問題。

  那麼由於經濟處於這麼一種狀況,所以當時的社會矛盾,像什麼階級矛盾,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就相當緩和,不是説社會矛盾一點沒有,但是相對來説社會矛盾在當時比較緩和的,因為什麼,因為當時農民可以説沒有什麼土問題,封建社會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衝突最主要是土地問題,那麼地主階級兼併土地,農民失去了土地,農民失去土地跟地主衝突,衝突起來,就爆發各種各樣的事情。那麼在當時社會在漢朝初期,這個問題可以説不存在,土地問題基本不成,我不是説所有地區,總體來説,土地問題不稱其為問題,有的是土地,你去種吧,你只要有能力,你就去種,土地基本上都可以滿足,問題不大,而且當時應該説地主也不多,都窮,社會普遍地窮,連統治者也窮,沒什麼可剝削的,大家的慾望也不那麼強烈,因為整個社會貧窮。後來經濟發展了,社會普遍比較富裕了,有了一些錢了,大家的慾望起來了,統治者的慾望起來了,那麼漢朝初期大家的慾望可以説沒有什麼太高的慾望,社會就這麼一種狀況,所以應該説當時的社會矛盾是比較緩和的,那麼整個社會大家的想法應該説是比較一致的,再加上在劉邦還有蕭何時期有一些問題,他們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給解決了。什麼問題呢?比如説諸侯王的叛亂問題,劉邦打下天下以後,封了很多他的老戰友吧,當初一起打天下的人,封了這些人為王,這些人和劉邦不是一個家族的,不是同姓,他們不姓劉,他們是異姓王,那麼劉邦打下天下以後呢,封了這些人為王,然後劉邦為了今後劉家的天下,把這些異姓王把一一都剪除了,應該説到漢惠帝到曹參時期怎麼樣,這個問題這個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問題不能説完全解決,百分之解決,但大體上應該説整個來説應該解決了,差不多,地方封的都是同姓王,後來出現了叛亂,開始應該説他和中央還是一致的。而且我説了經濟上比較殘破,不管中央還是地方,中央朝廷還是地方的那些小王侯們,大家第一先去發展經濟,所以應該説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異姓王掃除之後,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應該説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緩和了。

  那麼再有就是匈奴問題,匈奴多次侵犯漢朝,和漢朝發生衝突,但當時的情況是什麼呢?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由於從劉邦開始,跟匈奴搞和親政策,後來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也是對匈奴搞和親政策,基本上是以和平為主,匈奴當時他也侵犯漢朝,但他對漢朝的侵犯應該説不是致命的,也就是搶一些東西,達到一些短期的目的,達到一些局部的目的,也就完了,匈奴當時也沒有能力,來滅掉漢朝,也沒有能力深入到漢朝的腹地,也沒有能力挑起更大的衝突,他也就是騷擾你一下,所以應該説匈奴的這種邊境的這種禍患應該説不是致命的,還是有,還是有一些麻煩,有一些騷擾,但他怎麼樣,不是致命的。那麼由於這樣一些原因,所以漢初採取了無為而治這樣一種統治方式。

  那麼這種漢初的無為當時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呢?這個從時間上看,漢初的無為時間應該是這樣,應該是從漢惠帝曹參開始,然後是漢文帝,漢景帝,然後是漢武帝的一段時間,漢武帝的前期一段時間,大概這個無為政治延續了這樣一段時間,那麼在這段時間裏,漢朝統治者,他們在哪些方面來進行了無為?他的無為政治大概體現在那些具體的做法當中?

  第一就是首先緩和和民眾的矛盾,和老百姓的矛盾,和農民的矛盾,減輕老百姓的負擔。那麼,在減輕老百姓負擔這方面呢,那麼最重要的就體現在降低賦稅,或者減免賦稅。從這個漢惠帝開始,當時對農民的賦稅負擔大概確定在十五分之一,這個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大概十分之一,那麼到了秦朝的時候又重了,那麼到了漢朝建立,到了漢惠帝那時候,把它減成十五分之一,而且漢文帝時期還曾經有12年的時間,免稅,全國老百姓免稅,不要了,12年的時間,為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免了12年,到了漢景帝的時候,進一步減輕民眾的負擔,漢景帝時候把這個稅率由十五分之一,減成三十分之一,進一步減輕老百姓的負擔,讓老百姓能夠更好地發展經濟,所以經濟上做了很大的讓步。同時在徭役上,儘量少使用老百姓,儘量少調發徭役。那麼據説漢文帝漢景帝為了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怎麼樣,生活非常非常簡樸,漢文帝穿的衣服據説非常樸素,沒有什麼穿金戴銀,穿的都是粗布。漢文帝給自己造陵墓的時候,據説不用金銀這些奢侈的東西,用的都是瓦器陶器,非常儉樸。漢文帝據説有一次他要造一個露臺,那麼當時讓工匠給他測算一下,説造這個露臺大概需要多大的成本,多少錢呢,那麼工匠給他算了一下,大概要一百金,這一百金相當於什麼價錢呢?相當於十個中産家庭的財産,那麼當時皇帝的意思就是太貴了,算了。所以他們比較樸素,這樣他是為了減輕老百姓的負擔。那麼這是在經濟上,經濟上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是最最重要的。

  同時,在其它方面,比如在法律上,法律上怎麼樣?把過去漢高祖時候就廢除了秦朝的很多非常嚴,非常殘酷,非常苛刻的一些刑罰,那麼到了漢文帝時期,繼續地廢除,繼續地減少。當時,發生了一件事情,這個事情是這樣,在地方的藩國齊國有一個太倉令,管倉庫的這麼一個小官,這個小官叫淳于公,這個淳于公平常工作還是非常認真的,還是非常廉潔的。大概工作出現了什麼失誤,犯法了,那麼犯法就得受到懲罰,按照原來的法律的懲罰可能是比較殘酷的,這個淳于公呢,有五個女兒。這個淳于公,他犯了法被抓起來特,淳于公大概覺得自己這次是逃避不了懲罰了,懲罰可能比較嚴厲,所以 可能是發了牢騷,怨氣,對他的女兒説,我只能生女兒,不能生兒子,到關鍵的時刻呢,沒人能夠幫助我解憂排難。意思是我命苦,我不行,他就罵吧。這個罵實際上也是一種牢騷怨氣,淳于公有一個小女兒叫緹縈,這個緹縈呢知道了父親的這種困境,她想幫助父親解決這個問題,幫助父親來緩解這個困境,所以緹縈當時給皇帝寫了一封信。那麼信裏大概是這樣一些內容,説我父親因為犯了法,我父親平常是很廉潔的,工作是很認真的,但是可能工作出了失誤,還是犯了法了,犯了法就要受到懲罰,可是這個法呀,它在處分犯人的時候,要麼就是死罪,要麼就是殘酷的肉刑,這個殘酷的肉刑也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你把他給殺死了,或者你給他使用了一些嚴酷肉刑,給他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比如砍了他的胳膊或者砍了他的腿,他將來想改都改不了,想改過自新都沒法改過自新了。所以緹縈的意思呢,就是説我緹縈甘願自己到朝廷這兒來,當奴隸,給官家當奴隸來救恕我的父親,能不能別我把的父親處死,或者對我的父親不要施于肉刑,讓我的父親有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那麼這件事引起了漢文帝的重視,漢文帝也感覺到當時的刑法還是比較嚴苛,還是比較苛刻,還是比較殘忍,這種殘忍這種苛刻不利於人的改過自新,而且不利於社會矛盾的緩和,所以漢文帝馬上就下令,怎麼樣,把刑罰再進一步地加以整理,刪除一些殘酷的刑罰。那麼,可能死刑的條件比原來怎麼樣,更嚴了,不像原來可能有些罪判死刑,那麼有些按原來法律可以判死刑的,現在可以不判死刑的,那麼死刑比過去更嚴了,而且取消了滅族的那些刑罰,就他一個人犯罪,你不要去滅他的家人,不要滅他的族,不要再搞滅族的殘酷的刑罰了。在肉刑這方面,那麼他也要求減少一些,緩和一些。比如説這個人犯罪了,原來應該打五百鞭子,那麼漢文帝的意思説呢,進一步減少,五百鞭子改成三百鞭子,三百鞭子也夠狠的,打完這個人之後,基本上這個人能不能活,很難説了,打得也相當厲害,但是起碼比起五百鞭子應該説緩和多了。三百鞭子呢,改成二百鞭子,二百鞭子改成一百鞭子,進一步減少使這些刑罰進一步減緩,同時漢文帝還規定,打人呢,不要打別的地方,打屁股,屁股肉厚,就是儘量不要打得致他于死命,不要造成嚴重的後果,儘量不要把他打殘了打死了,讓他有個改過的機會。那麼這種做法應該説對緩和社會矛盾是有非常非常大的作用的。這是第二,這是在法律方面。

  那麼第三,在處理其他社會矛盾方面,那麼漢朝的皇帝也採取了一些緩和的做法。比如説,當時一些地方的藩國,對中央的朝廷不恭敬,或者對中央的朝廷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那麼漢文帝時候呢,對他們這種地方的這種對中央的不恭敬,漢文帝的態度是比較緩和的。比如當時的南越國,當時的南越國它是秦朝那個時候派到南方去的一些北方人,在那兒建立的。那麼這個南越國漢高祖呂后時期,對南越國是相當不客氣的,對它進行打押,對它進行封鎖,對它態度非常非常不好,所以南越國是這樣的,你越對我不好,我越跟你對抗,南越國是這麼一種態度。漢文帝時期對南越國的態度就比較緩和,當時的國王是尉佗,尉佗在南越國稱帝,稱帝哪成,整個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你哪能在地方稱帝,應該是興兵討伐你,應該用最嚴厲的手段來制裁你,但是漢文帝沒有這樣。那麼漢文帝呢,他好像是什麼,以德報怨,你不是在地方稱帝嗎,我不但不打你,漢文帝還把尉佗老家在他老家,因為尉佗是北方人,那麼漢文帝,在北方在尉佗的老家來照顧了尉佗家族的人,大概給他在那兒蓋了廟,讓他們家族在那兒可以祭祀,同時對尉佗家族的人,對尉佗的弟弟,對尉佗其他家族都給予一定的照顧。這件事情使得在南越稱帝的尉佗非常感動,覺得你看我在這兒稱帝,我在這兒做了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朝廷對我怎麼樣,並沒有懲罰我,並沒有説株連我們家的人,懲罰我們家的人,懲罰我們家族的人,反而對我們家族的人是這麼一種態度,所以尉佗非常感動,最後主動取消了帝號,就説我不再稱帝了,他用這種方式處理問題。

  再有比如當時地方的藩王吳王,這個吳王劉濞,跟中央也有很多矛盾,劉濞一直圖謀不軌,不過當時漢文帝時期他還不敢公開地反叛,但是跟中央之間已經有了隔閡。跟中央之間呢,磕磕碰碰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這個地方的藩王定期要到中央來朝見,那麼地方吳王劉濞跟中央疙疙瘩瘩老有一些矛盾,所以他不來朝見。那麼漢文帝當時對這件事什麼態度呢?漢文帝這樣,你不來朝見沒關係,主動派人怎麼樣,賜給劉濞拐杖,就表示您是老者,您既然是老者,您可以不來上朝,表現出對劉濞的尊敬,所以使得劉濞有點不好意思。因為你不來上朝,你這也是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為,你這不尊重朝廷的行為,應該受到懲罰,可是朝廷不但沒懲罰你,反而尊敬你,所以劉濞起碼從面子上他不能跟朝廷對抗,所以這種做法在一定的程度上緩和了中央和吳國和劉濞的關係,緩和,不能根本解決,但是起碼能夠緩和,這是對待地方的藩國是這麼一種態度。

  那麼第四對匈奴,那麼在對匈奴這個態度上,匈奴老是騷擾漢朝,雖然不是致命的吧,但也還是對漢朝有一定的威脅,那麼應該説對待匈奴這個態度上呢,它也是體現出它的一種無為而治。那麼無為而治並不是説不反抗匈奴,匈奴來騷擾,並不是説不打,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的時候對匈奴也還反擊,但是他的反擊保持一定的限度,就是説把匈奴打跑就行了,不深入到匈奴的腹地,不繼續往縱身發展,基本上就把他打跑,解除邊患就可以了。甚至當時在匈奴問題上,還發生了這樣一個事情,什麼事情呢?漢高祖劉邦死了,那麼劉邦的夫人,皇后呂后,那麼她當時是太后了,呂后在,這個匈奴王當時寫了封信來羞辱呂后,侮辱呂后,信裏説什麼呢,?説我的妻子死了,沒有了,你的丈夫沒有了,我感到很寂寞,你也感到很寂寞。這個信對呂后,不光對呂后對漢朝是一種羞辱,當時呂后是勃然大怒,大努以後就召集群臣説匈奴敢羞辱我,當然她也不是羞辱我的問題,他是匈奴我們漢朝,怎麼辦?這個呂后意思是咱們是不是得打他,他敢羞辱我們。那麼當時樊噲,漢代著名的將領漢高祖時期著名的將領,樊噲意思説給我十萬大兵我去掃平匈奴,馬上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對,為什麼呢?這個樊噲是匹夫之勇,他對漢朝的實力,應該説他憑一時的激憤,他對漢朝的實力不能説不認識,他知道漢朝的實力弱,他是憑當時一時的激憤説出這種話,實際上你真讓他帶十萬大兵他也掃不平匈奴,實際上打不過。那麼其他大臣呢,當時頭腦比較清醒,提醒呂后,提醒呂后什麼呢?説我們現在沒有這個實力,來跟匈奴對抗,就是説漢高祖那個時候曾經跟匈奴打過,打的結果是什麼呀?我們現在還沒有這個實力來徹底打敗匈奴,現在我們仍然沒有這個匈奴,所以樊噲這個話不現實的,不切實際的,不能打。所以呂后經過大臣們的提醒,只好怎麼樣,給匈奴回了封信,可以説低聲下氣,那麼信裏就説,我年老體衰,不值得您垂顧我。實際上就是還是表示出自己比較弱,表示出自己不能跟匈奴相抗,羞辱我忍了,我等於咽下這口氣了,沒有辦法,所以當時對匈奴是這樣一種態度,那麼這些就是無為。

  那麼經過長時間的無為,無為的結果是什麼呢?無為的結果是經濟開始復蘇,經濟開始發展,那麼隨著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開始有了生機,那麼這個經濟發展由漢朝初期的建立,到後來漢武帝,大概經歷了多少年?大概經歷了七十年左右,一直採取無為而治的方式,漢朝的經濟終於發展起來了,這個經濟恢復了。經濟發展起來了,經濟發展到什麼程度呢?這個史書裏有很多記載,國家的糧食更多了,糧倉全都滿了,當時糧倉存了大量的糧食,有很多地方糧倉裏糧食都腐爛了,國庫裏存了大量的錢,這個錢存了很多,以至於串錢的這個繩子怎麼樣,繩子都爛了,這個民間生活水平也都提高了,很多人飯吃飽了,衣服也穿得比較華麗了,當時記載,出門有馬騎了,騎馬據説當時騎母馬都被人看不起,騎牝馬騎母馬被人看不起,要騎公馬出去,所以整個社會呢,生活慢慢就開始發生了變化,這就是無為政治,所得到的這樣一個結果,經濟復蘇了,經濟恢復了。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