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 《老子談成功之道》 姚淦銘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4日 10:20)
主講人簡介:
姚淦銘:1948年生,蘇州吳江人,畢業于南京大學,文學碩士。現為教育部所屬“211”之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專著有:《王國維文獻學研究》、編校《王國維文集》(四卷本)、《漢字與書法文化》、《漢字心理學》、《哲思眾妙門──老子今讀》、《禮記譯注》、《趣談中國摩崖石刻》等,已發表160多篇文獻學、語言文字學等學術論文。曾獲國家圖書獎。
內容簡介:
清代的思想家魏源曾經説:“《老子》是一本救世的書。”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的話,《老子》其實是一本教人成功的書,教你怎麼樣走向成功。
一、恍恍惚惚的成功之路
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必定要去找那一條走向成功的路。老子説了,道這個東西是恍恍惚惚,但是確實存在,只不過我們看上去是模糊的,它裏面有形象,有物體,有它的精神,還有它的規律。這個規律,而且是可以驗證的。
二、有為與無為
陳省身是國際大數學家,他成功在“有為”和“無為”。他是怎麼“有為”的呢?他一生當中只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數學。他怎麼“無為”的呢?什麼名,什麼利,他統統不管。他還有一種“無為”。他做數學所所長時,把有能力的數學家找在一起,找來之後就不管了,讓他們自己搞去。這種理念和老子的“無為而治”是合拍的。
三、大器晚成
老子讓人們知道,人最容易忽略的,是因為想早早出名,想脫穎而出,想及早地成功。人的毛病出在這兒。所以他叮囑你,提醒你千萬不要盲動,千萬不要著急,千萬不要早早地拔苗助長,而應該自然而然讓他“大器晚成”。但不否認,“大器早成”確實應該,在今天這個時代當中,年輕人應該有一個“大器早成”的理念,但是還要用一個“大器晚成”來矯正自己,那才是聰明的。
四、以“柔”達到成功
老子叫你柔,老子叫你弱,老子叫你柔弱,就是在柔弱的當中,找到一種成功的力量。海嘯來了,狂風來了,大樹刮斷了,小草依然在那裏;大地震來了,大樓倒塌了,小平房還在,柔弱勝剛強;水滴滴答答地不停地滴,水滴石穿,等等。
五、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是老子成功論當中又一個智慧的亮點!范蠡他幫助勾踐政治成功以後,他就引身而退,“功成身退”。歷史上最不成功的人,可能韓信就是一個,他捨不得“功成身退”,結果被殺。“功成身退”還有一種智慧,就是説,你有功不要居功自傲、擺老資格,這也叫“功成身退”,人家也就尊重你了。並不是一定要隱居起來。
(全文)
在人生的問題上,有一個永恒的話題就是愛情。大家可以想,成功是不是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呢?
人人都想人生成功,哪一個人不想自己人生成功!自己發覺,我的人生不成功,大家很自然地會把這個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當孩子第二代還是不成功,又很自然把它寄託在第三代身上。同志們想,人生成功的問題是一個世代延綿的問題,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清代的思想家魏源曾經説:“《老子》是一本救世的書。”他寫的這本書叫《老子本義》。我想,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的話,《老子》其實是一本教人成功的書,教你怎麼樣子走向成功。我們經常説,一字值千金,《老子》這本書只有多少個字啊?五千多個字。正因為它難讀,所以它不普及。但是這五千多個字,字字勝過千金!
一、恍恍惚惚的成功之路
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必定要去找那一條走向成功的路。你一輩子找不到這條走向成功的路,那你就一輩子不能成功。所以要找這一條路,要找這條達到成功的路。
今天我們這句話,大家一定很熟悉,叫“男怕幹錯行,女怕嫁錯郎”。這是我們老百姓的話,男的就怕行業選擇錯了,一輩子這個路沒有走準,女的婚姻問題很重要,就怕嫁錯了郎,郎一嫁錯,婚姻失敗。所以我們老百姓最關心的成功問題,這兩句話當中就看出來一個通向成功的道路問題,千萬不能“幹錯行”,千萬不能“嫁錯郎”,因為路不對,走壞了。所以中國人對道,對路的問題體會是深刻極了。同志們想想看,我們經常説,人生有“白道”,有“黑道”,道啊。同志們你們看,我們叫“飲食之道”,叫“成功之道”,叫“茶道”,叫“棋道”,叫“劍道”,叫“長壽之道”等等,道啊,道就是路啊,路就是道啊。所以,要成功就要去找那條路,找那一條道,找到了那一條道,找到了那條路,你就開始往成功那個方向走去了。所以同志們想想看,為什麼這本書叫《道德經》啊?《老子》叫《道德經》,就跟你講裏面的道,跟你講裏面的路,讓你知道道,悟道,得道,行道,讓你人生成功。所以這五千個字不得了,字字賽過千金。其實老子這個人是個天才,特別聰明,他把一個我們走路的一個實在性的道,昇華成為一個抽象的、智慧的道,一個哲學的道,多高級!
老子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這個東西啊,不是可以用平常的話説出來的;道這個東西,如果用平常的話説出來,這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道了。同志們想想看,我們説出來的道,都是某一個具體的道,長壽之道──教你幾個長壽的方法。你看看,正是宇宙這個大道,我們説不出來啊,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等人還在研究,是説不出來的。凡是説出來的道,都是某一個具體的道。很深刻!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看,宇宙當中好多,我們還沒給它命名啊,命名不了啊!多深刻!一字千金!所以講得出來的不是那個常道,是一般的道。
下面我們再看,老子説了,道這個東西啊,它是恍恍惚惚的,惚惚恍恍的,模模糊糊的,糊糊模模的,看不清楚的,辨不明白的,晃來晃去的。但是那個東西有“象”在啊,那個東西有“物”在啊,那個東西有個“精”在啊,那個東西有個“信”在啊。什麼東西啊?就是道這個東西是恍恍惚惚,但是確實存在,只不過我們看上去是模糊的,它裏面有形象,有物體,有它的精神,還有它的規律。這個規律,而且是可以驗證的。譬如説,我們要到月亮上去,今天當然我們已經登上去了。但是老子要登上去,那個時代登上去,但是他想像的就有這個道,恍恍惚惚的道,有一天我們發現了,給它命名了,然後我們造了某個東西登上去。你看,實在啊!
我們要到宇宙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我們現在恍恍惚惚啊。但是老子説,你不要看,恍恍惚惚,中間有啊,有東西在裏面。是的,經過多少年以後,可能我們就發現了。所以老子講得多哲學,多深刻!
那麼老子就跟我們講了講一個什麼東西呢?成功的路。你要成功,你要人生成功,也有這麼一條路,但是這條路是恍恍惚惚的。但是這條恍恍惚惚的路是存在的,它是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可以找到的。所以大家要去找,要去找到這條恍恍惚惚的路,找到這條成功的路。那麼我們現在聯絡一些家長了,我們一些家長都希望成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希望孫子這一輩成功,希望孫子的兒子成功,一代一代希望他們成功。哪個不想成功?這是正常的心理,但是我們學了《老子》就知道,哦,要兒子成功,要孫子成功,中間有一條恍恍惚惚的道,你得找準了。現在我們的家長,心是非常好,從星期一到星期天,七天時間都給孩子“充電”──都安排了彈鋼琴、唱歌、舞蹈、外語,統統排滿了,以為這是一條成功之道。
NO、NO、NO,不一定對啊。你看看,丁肇中就這麼説過:“考試能拿第一名並不代表一切,因為考試是解決別人解決了的問題。”聽到這句話,同志們回去,思想境界就高了,兒子沒有考第一名,孫子沒有考第一名,不要怪他,不要緊的,丁肇中都説:“我所認識的20世紀的物理學家、化學家,拿諾貝爾獎的,幾乎沒有在學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後一名的倒有幾位。但這些人都能挑一個題目,根據客觀情況,認定這是自己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為了這個,其餘的東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由此,我們明白了這樣的道理:第一,不要把小孩子星期一到星期天全部排滿了,認為是成功之路;第二,小孩子不考第一名,要寬容,説不定大材,不一定考第一名。丁肇中就這麼説的,成功之道確實是恍恍惚惚,模糊不清的。
楊振寧就這樣説過,大學裏有好多優秀的研究生,他們自己和老師都不能預測未來的成就有多大,可是二、三十年後,成就卻可能有很大懸殊。事後一回想,成功的同學在當時不見得就比不成功者優秀許多。這其中的一個基本道理是,有人走對了路!
路,道路,這條路是多麼重要!走對了路,他左右逢源;而有人走錯了路,再努力也難以有大成就。深刻!同志們想想,就都是優秀的研究生和導師,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就是老子説的成功之路恍恍惚惚,惚惚恍恍,不清楚。
那麼我們要講的,這樣一來,不就沒有希望了嗎?不是。老子不是教導你嘛,那一個成功之路是在的,有的,問題是要不斷地把握,調整,去尋覓這個成功之路。
下面我們就看一個例子。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他是一個美籍華人,祖籍是江蘇太倉的,他也要走一條恍恍惚惚的成功之道,經過不斷地努力,他悟出來了,這個悟悟得非常地巧妙,悟得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就像老子從日常生活當中悟出來一樣,他搞的是一個什麼東西呢?是搞的一個激光的冷卻和原子的捕捉技術。激光把它冷卻下來,還有把原子要抓住,這樣一種工作。他正因為這個工作的成功,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這個靈感哪來的?説來很奇怪,他在美國的紐約北部的一個大學裏,那個地方很冷很冷,所以,大學生都要喝酒,為什麼?喝酒抵抗寒冷。他突然就靈感來了。
你看,這些喝醉酒的酒鬼是怎麼走路的?他是晃來晃去,恍恍惚惚,惚惚恍恍,模模糊糊,糊糊模模。但是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興”啊,怎麼回事啊?他總是往低的地方走,酒鬼總是往低的地方走,他不往高的地方走,他更不能往汽車頂上跳。哇,靈感來了。找到道了,悟到道了。他就想了,在那種激光束的,不同的激光一束一束打上去,不同的作用下,原子也是這樣,就像喝醉酒的酒鬼一樣往下走,往什麼下走,往能階、能量低的地方走,哇,有了,通了,明白了。怎麼明白?你看,酒鬼他往底下走,不往上走,更不往汽車上走,那麼我就在酒鬼往下走的地方,我挖一個洞,酒鬼不掉進去了嗎?我不要挖在上面,我挖在下面,挖一個陷阱,酒鬼“撲通”掉下去了。那這個原子不是也可以這樣嗎?我就在各束的激光的作用下,原子不是往能量低的地方走嗎,我就在下面設一個陷阱,好,給我逮住了。他這個靈感就從生活中間來,從酒鬼身上模模糊糊來,他成功了,他悟了道。多深刻!
二、有為與無為
老子講“有為”之道,這一點好懂,“有為” 有所作為。但是老子又強調“無為”。老子在三十七章中,他就説了“道無為而無不為”。“道無為”但是“無不為”。什麼意思?道它永遠是不亂動的,不妄為的。它好像在那裏不動,其實它發揮了天大的作用。譬如,我們舉個例子,有兩個車輪子,它們當中是空的,這就是“道”。它不跟你説,它發揮了作用,於是我們可以插車軸,於是我們可以裝車廂,於是我們可以滾動,於是我們可以坐人,於是我們可以裝貨。你看看, 它不跟你説,它“無為”啊,它就兩個空的。你看看,要你去利用它。所以“道無為而無不為”,多深刻!但是我們往往誤解老子的話,而英國有一個哲人,這人很厲害,叫李約瑟。李約瑟就説了,中國人往往把老子這句話理解錯了。無為是什麼?並不是叫你一點都不為,“無為”是叫你不要違反自然的規律,不要亂來,要符合規律再去為,你就能夠取得成功。
譬如,我們舉個例子。2004年12月3號,陳省身──國際大數學家逝世。這個數學家活了93歲,他是一個特別完美的人生,告別人世,特別完美。他是國際大數學家,楊振寧説,他這個成就,國際上他這個領域可以排到第五個大人物。就在死之前的一個月,國際小行星聯合會特地把發現的小行星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多光榮啊!那麼我們要問問,他這個成功也是成功在“有為”和“無為”。他是怎麼有為的呢?他説,我一生當中只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數學。我那個時候學體育跑不過男同學,別説跑不過男同學,連女同學也跑不過,所以搞體育不行。但是我聽音樂呢,聽不懂哪個曲子美,哪個曲子不美,所以搞音樂也不行。最後我選來選去只能搞數學。
第一,恍恍惚惚的路他找到了,你看,他有所為,有所不為,體育我不能為,音樂我沒這個才能,我幹數學這一行。選擇對了,幹數學。他從20多歲幹數學,一直到93歲去世,他搞了70年的數學,專心致志。他説,我一生就幹一件事情。他從中國到德國,從德國到美國,從美國再回中國。他説,我一生就幹一件事情,就是數學,其他什麼名,什麼利,我統統不管。
我們再看,他晚年從美國到中國來,在哪?在天津南開大學,他就給自己住的房子叫“寧園”,這個名字非常有意思,他這樣説,這老先生説得很深刻,這晚年説的:“我一般不參加別的活動,只做我的數學。我現在這個住所叫寧園,就有這麼個意思。一個人一生中的時間是一個常數,應該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中國人浪費時間的事太多。”
陳省身先生對於名利看得極淡、極淡。2004年,他一次得獎,大家説説看,他得了多少錢啊?100萬美元,陳省身非常地灑脫,這些錢對我沒有用了,我要這些錢幹什麼?他都捐獻了,捐獻出去。他還有一種“不為”,這種“不為”非常深刻。
1982年,陳省身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他建立了一個數學研究所,他出任第一任所長。他管理理念是什麼呢?他管理理念非常有意思,我做所長,我要管好這個所,我怎麼管?他就這樣説了,他説:“辦這個所最要緊的是,把有能力的數學家找在一起,找來之後就不要管了,讓他們自己搞去……”這個理念就是“不為”啊。你看看,這種理念多超前!這種理念和老子是合拍的,老子是“無為而治”。自由──科學家研究一定要自由,自由才能研究出東西來。這是高級智慧,高級管理方法,
那麼我們要説了,他又是怎麼“有為”的呢?他説,數學嘛,好玩,玩啊,數學很美啊,很好玩。這位陳先生他也精通飲食之道,他説,這個東西就像炒木須肉,炒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深刻!這就是老子所説的“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你看看,他講出來的是大道,但是他嘴巴裏講出來的,是淡然無味的。但是什麼?“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你用,用不完。如果今天各位在座的你只要記住這一點,回去以後要讓你的孩子成功,你千萬注意一點,注意一點什麼?要他愛好學習,愉快地學習,把學習當做一種玩,讓他覺得學習我不是苦,學習我是玩,是一種審美,是一種審美的學習,你教育成功了。你看,這位大數學家,他的一個理念,“玩”,“好玩”,“審美”。你看,多深刻!因為什麼?你如果去玩了,你就不覺得痛苦,你就不覺得逼著我學,我越玩越有勁。為什麼小孩子上網他不肯下來了,玩啊。他玩得飯都不想吃了,玩啊;玩到晚上睡覺都不愛睡,如果你引導他正當地學習也是玩,也是審美,必定成功,必定大成功,必定成大器。
三、大器晚成
同志們馬上要回去吃飯了,碗,我們從來沒有這麼琢磨過。今天回去可以琢磨琢磨。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你家裏一個普通的飯碗,別的人家裏一個玉的碗,哪一個碗做起來麻煩啊?一個玉的碗。那比如我們來説好了,一個紙杯,跟我現在不是一個紙杯,是一個玉雕的,你們説,哪個難做啊?當然這個紙杯容易啊,一下就做成了;那個玉做的杯子,要找這塊玉,還要雕刻,這個玉怎麼用,要一步一步雕刻,把它雕刻成。那麼現在我不是做一個玉杯,我要做一個青銅大鼎。同志們想想看,要做個青銅大鼎,和那一個紙杯能比嗎?和那一個小小的玉杯能比嗎?不能比。所以越是大的東西,越是貴重的東西,它必然是“大器晚成”。這是第一層道。
我們再看第二層。我們來看這一個紙杯,你説,它裏面有沒有道啊?有啊,有道啊。但是我現在拿一個玉做的杯子,你説説,哪個道厲害啊?當然玉做的杯子那個道高級,厲害。為什麼?它不僅有紙杯的道,它還有工藝,還有工藝的道,還有玉的道,還有其他的道。你看,這道存在的,比那個紙杯存在的道要高級得多,一比比下去了。如果現在是一個大鼎,青銅大鼎,請問三件東西,一個紙杯,一個玉杯,一個大青銅鼎,你説,哪個東西承載的道厲害啊?當然是青銅大鼎。為什麼?古代的青銅大鼎,它佔的什麼道?不得了。中國古代的青銅大鼎,它是一個國家的政權的象徵。你看,這個道多厲害!是一個王權的象徵,是一個王朝的象徵,是一個國家政權的象徵。所以我們有個成語叫“問鼎中原”。為什麼叫“問鼎中原”?因為這個鼎承載的道,是一個國家的道,一個政權的道,從來沒有説“問杯中原”,也沒有説“問碗中原”,為什麼?那個杯子,那個碗,不值得問啊,要“問鼎中原”!這個鼎有大道。這個是第二層意思。所以你看看,“大器晚成”有多麼深刻的含義。
那麼現在我們又反過來講,青年人聽了不服氣啊,不對,今天的時代競爭多激烈啊,我們一個一個等了老了,再“大器晚成”,不行,不對,老子講得不對。你看,跑一百米的,跑跨欄的運動員,“大器晚成”怎麼辦?年齡過了跑不動了,不對不對。你看看,我們的科學家,自然科學家,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到四十到時就要出成果了。如果成果不出來的話,可能一輩子就不行,怎麼説是大器晚成?我們的企業家有很年輕的企業家,不對,老子這句話應該改叫“大器早成”,才符合我們今天的時代節拍。NO,錯了。錯在哪?老子這麼一個靈動的心靈,這麼一個天才,他不知道你的心靈?他難道不懂得他那個時代也有好多的神童,也有很多脫穎而出的那種人才,他不是,他比你更高一個檔次,他讓你知道人最容易忽略的,是因為想早早出名,想脫穎而出,想及早地成功,極易 成功。人的毛病在這兒。所以他叮囑你,提醒你千萬不要盲動,千萬不要著急,千萬不要早早地拔苗助長,自然而然讓他“大器晚成”。這是很深刻的一點。難道不是嗎?今天你看,有的人為了早早出名,早早成才,拔苗助長,結果弄得啼笑皆非。為什麼歷史上這麼多神童,好多好多就沒了呢?就是因為錯在這個毛病上,想“大器早成”。但是我們不否定,“大器早成”確實應該,在今天這個時代當中,我們年輕人應該有一個“大器早成”的理念,但是還要用一個“大器晚成”來矯正自己,那才是聰明的。就是有一個“大器早成”這樣一種志向,又有“大器晚成”這種準備,不斷地矯正自己的心理,那就是厲害的人。
我們再説,都能“大器晚成”嗎?都能“大器早成”嗎?不是的。體育運動員,還有一些自然科學家能“大器早成”。但是有一些不能 “大器早成”,比如説,老練的政治家,他非要經過幾十年的政治生涯的歷練,才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怎麼能夠“大器早成”啊?還有,老練的企業管理人才,他非要經過二、三十年的磨煉,他才能夠胸有成竹,管好這個企業,怎麼能夠“大器早成”啊?還有那些藝術家,不經過一爐一爐的火的煉和烤,怎麼能夠“大器晚成”啊?
大家如果愛好書法,知道兩種體,一種叫“顏體”,一種叫“柳體”,大家都知道。你學的哪一種體啊?我學的“柳體”。你學的哪一種?我學的“顏體”。什麼叫“顏體”?顏真卿的體。我就分析過,顏真卿50歲的時候,這個面目,顏體的面目才剛剛露出一點苗頭,要到50歲到65歲當中,他這個風格慢慢就成熟了。你看,50歲還剛露個頭,50歲到65歲,他才將自己的“顏體”歷練得形神兼備,趨於成熟。到65歲以後,不得了,怎麼不得了,進入化境。他的“顏體”就把生命的哲學和書藝的哲學結合起來,一個是書藝的哲學,一個是生命的哲學,融化在一起。然後這棵生命之樹上,書法之樹上開出奇花異草出來。
四、以“柔”達到成功
老子很厲害,我們一般受的教育是什麼?堅強,勇敢,前進,教你永遠地前進,剛強。老子不是,老子叫你柔,老子叫你弱,老子叫你柔弱。老子説,《老子》五十二章説了“守柔曰強”,你守住柔弱,你就是剛強,多深刻!
老子還説“弱之勝強”,柔弱能勝過剛強。同志們注意了,就是在柔弱的當中,找到一種成功的力量。大家不是嚮往成功嗎?成功要“貴柔”,要“守柔”,守住這個“柔”,要把這個“柔”看得很貴重,叫“貴柔”。“守柔”很重要。老子就跟我們講了,不要怕自己柔弱,而使你自己守不住這個柔弱,你守著柔弱,永遠有一種生命驅動你,你就會最後達到成功。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正確運用“柔”的智慧的話,這是我們成功的一大秘訣。
同志們想想看,你看看,一個嬰兒他為什麼生機勃勃?“柔”,一個嬰兒為什麼生命力這麼旺盛,“弱”,嬰兒柔軟極了。但是他的生命力是如此的旺盛。我們一個老年人,一個100歲的老年人,走路也走不動,為什麼?骨頭硬了,強硬了就開始沒有生命力了。所以“柔”,無限的生機,無限的生命。難道不是嗎?同志們想一想,大家有個體驗,年紀越來越大,身上最堅硬的是牙齒啊,最柔軟的是舌頭。那麼一比,就比出來了,年紀越來越大,牙齒動了,然後一個一個掉了,堅強的東西完了,牙齒都掉光了,舌頭還是好好的,柔弱勝剛強啊,牙齒最剛強,都掉了,柔弱勝剛強。
我們再來看,海嘯來了,狂風來了,大樹刮走了,小草依然在那裏。大樹很剛強,剛強,吹掉了,小草依然在那裏;強烈的大地震來了,摩天大樓倒塌了,小平房還在,柔弱勝剛強;水滴滴答答地不停地滴,水滴石穿;你看看,螻蟻這麼柔弱,可以把一個擋水的大堤壩蛀空;空氣不動,空氣最柔弱,空氣的不動它的力量多大,可以把千年的鐵柱銹掉;空氣一流動,不得了,把大樹都拔掉,最柔弱的東西,多厲害。所以老子這種慧心,這種聰明的智慧,感悟,慧眼,慧心,所以他強調,“柔”,“守柔”,“貴柔”──以柔克剛,柔中有剛,百煉成鋼。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凡是研究梁實秋的人,都要説到他這個美妙的故事,一段佳話,他就是以“柔”取勝。
從27歲開始,他就翻譯莎士比亞的戲劇,用了整整37年,翻譯完了,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當時他已經64歲了,他一個人把莎士比亞的全集從頭至尾統統完成。梁實秋他一個人堅持下來,37年非常地艱苦。他有怨啊,他有恨啊。他怨的時候他説了:“一個星期校對10本莎氏稿子,可把我整垮了,幾乎把我累死!”這是他怨。他恨啊,他恨的時候就這樣説:“有時候我真恨莎士比亞,為什麼要寫這麼多!”他恨,為什麼寫這麼多!他有時候苦,他苦的時候就説:“譯書之苦,不下于生孩子!”他發牢騷的時候曾經説:“我翻譯莎氏,沒有什麼報酬可言,窮年累月,兀兀不休,期間很少得到鼓勵。”你看,他恨,他怨,他苦,他發牢騷,但是他堅持下來了。這就是“柔”的力量。
五、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是老子成功論當中又一個智慧的亮點,是老子成功的智慧鏈上的一顆大寶珠!
老子説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功成身退”,這是天的道,人要符合天的道,功業已經成了,就引身後退,這是一種自然的規律。這又是從哪來的?從現實,從歷史來。
現實當中,同志們看,花開了,花結果了,也就退了。自然不就是這樣嗎!人也是這樣,一代一代一代人,功成身退。如果同志們到無錫去看到茫茫太湖,心胸開闊。無錫有一處名勝叫蠡湖,蠡湖有一個花園叫蠡園,蠡園有個典故,“功成身退”的典故,那就是范蠡。
范蠡他幫助勾踐政治成功以後,他就引身而退,“功成身退”,他就帶著西施,兩個人乘著一條船,太湖裏搖啊,搖啊,搖啊,飄然而去,引身而退,“功成身退”。
歷史上最不成功的人,可能韓信就是一個,韓信這麼大的功勞,他捨不得“功成身退”,最後沒有好結果,殺了,被殺了。
那麼“功成身退”,我“功成身退”,我一定要到深山老林裏去啊?我一定要到太湖上雇條船,漂呀,漂呀,漂呀,不是的。“功成身退”還有一種智慧,就是説,你有功你不要居功自傲啊,你不要擺老資格啊,你不要動不動就是我當初怎麼樣,我怎麼有功勞,這也叫“功成身退”啊,人家也就尊重你了,你不要老是“老子天下第一”,我當年創業怎麼樣,這就不行。所以這種是高級的“功成身退”,並不是一定要隱居起來。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