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百家講壇 > 正文

3月4日 《艾森豪威爾》(下) 馬 駿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3日 10:16)


  主講人簡介:

  馬 駿:法學博士。1953年生,曾就讀于東北師範大學、國防大學和北京大學,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軍事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外國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研究工作,現執教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為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會理事。著有《世界經典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風雲人物》等著作。

  內容簡介:

  一、作為盟軍的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站得高,看得遠,他能夠超然地將國家、民族和個人的好惡等狹隘的觀念置於腦後,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在北非戰場上迅速戰勝德、意法西斯的軍隊。基於這一堅定的信念,在1943年年初展開的突尼斯戰役中,艾森豪威爾力排眾議,毅然決然地將參戰的美軍交給英軍將領亞歷山大指揮。

  二、由於艾森豪威爾的正確決策和用人得宜,高明地協調了盟軍間的關係,維護了團結,提高了盟軍的戰鬥力,取得了突尼斯戰役和此後歐洲戰場的一系列勝利,從而贏得了英國人的尊敬。這對於艾森豪威爾提高威望和擴大影響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然,作為盟軍的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深知,努力協調好盟軍之間的關係,並不等於一味地牽就、退讓。這在1944年6月盟軍實施的諾曼底登陸作戰等原則問題上,即可看出艾森豪威爾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使得英國首相丘吉爾也不得不做出讓步。

  三、作為一個資歷很淺,正式軍銜很低的將軍,艾森豪威爾是如何與他手下那些高級將領相處的?他有什麼錦囊妙計,使得那些--無論是軍銜,還是資歷高於他的將軍,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呢?

  四、作為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絕不意氣用事,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團結好盟軍中的各方,調動各位將領作戰的積極性,以便最終共同戰勝德國法西斯。即使面對像蒙哥馬利這樣桀驁不馴、經常與他叫板的將軍,艾森豪威爾也會巧妙地避其鋒芒、避免爭論,積極採取各種措施,以保護其作戰積極性不受損害。

  五、作為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深知為將之道,對某些將領可以寬容,而這種方式對另一些將領就並不適用;如果一味地寬容,那就成了縱容了。面對阿登戰役的危急情況,艾森豪威爾能夠採取什麼措施讓巴頓這樣脾氣倔強的將軍服從大局呢?

  (全文)

  聯盟作戰,指揮權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一般説來,盟軍都希望自己指揮他國的軍隊,而其他盟軍的軍隊也希望在指揮問題上有所主動。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好,盟軍間的關係會搞得非常僵。艾森豪威爾非常注意這個問題,該用英國軍官的時候,一定他要將指揮權交出去。

  1943年初,在北非的突尼斯戰役中,艾森豪威爾就把參戰的美軍交給了英國人亞歷山大指揮。當時,艾森豪威爾的北非盟軍的副司令是亞歷山大他是一個英國人。對此,美國軍官認為不妥,就找艾森豪威爾:“你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他們提醒艾森豪威爾説:“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潘興將軍就一直拒絕把美軍與協約國合併,潘興將軍的威興由此而建立。你要向潘興學,不要和盟軍的軍隊合併,要保持獨立。”

  艾森豪威爾當時非常嚴肅地對這些人講,他説:“你們説的,我知道。可是你們忘記了潘興將軍當時對法國元帥福煦説的一句話:‘我們的每一個人,每一枝槍,每一件東西都歸您使用--只要您認為恰當就行。’在戰場上,只要能戰勝敵人,其他並不重要……這件事不要再議論了,如果有錯,我甘願承擔一切後果。”就是該交出的權利,艾森豪威爾交出了。

  實戰證明,艾森豪威爾在北非戰場把美軍交給英軍指揮是對的。英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直想在地中海地區,集中兵力打德國人。它認為,整個軸心國是一個“大鱷魚”,鱷魚最薄弱的地方是哪兒?是腹部。所以丘吉爾把這個叫“柔軟的下腹部”。那麼,德國軸心國的“下腹部”在哪兒呢?在地中海。所以説,英國人一直想集中兵力在地中海,同德國人作戰,而美國不行。美國是堅決主張在歐洲大陸開闢第二戰場,打敗德國人。艾森豪威爾在北非戰場上,讓了英國人一步,卻為後來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時,贏得了英國人的配合。這就是一個大戰略家的目光,不簡簡單單的是軍人,是戰略家。

  1944年6月,美國、英國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正向法國縱深進攻時,正在這個時候,一直難以丟掉那個“柔軟下腹部”地中海的英國人又提出,就是丘吉爾。丘吉爾説:“準備在法國南部登陸的盟軍應該調往地中海。”因為當時盟軍先在法國北部諾曼底登陸,然後準備又在法國南部登陸,來解放法國。他對艾森豪威爾説:“如果不能這樣做,我將向國王辭去我首相職務。”這等於要挾。

  艾森豪威爾堅持自己原來的作戰計劃,堅決反對從歐洲大陸抽調兵力。他同丘吉爾多次通話,最終説服了丘吉爾放棄自己的決定。據艾森豪威爾在回憶錄裏,他談到了。他説,我的秘書後來跟我講,丘吉爾流淚了!他一邊抱怨艾森豪威爾不接受自己的意見,一邊同意繼續在歐洲大陸集中兵力作戰。所以,在原則問題上,艾森豪威爾是不讓步的--我該和,則和;和時,保證不驕縱。該鬥,則鬥;鬥時,保持鬥而不破。

  艾森豪威爾藝術般地處理了聯盟作戰的諸多關係,使得這位資歷遠遠低於其他高級將領的人,成為一名卓越的統帥。所以他成了一位在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指揮過如此眾多兵力的五星上將。難得啊!所以英國名將蒙哥馬利在評論艾森豪威爾時,他説過這樣一句話:“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最高統帥,一位軍事政治家。我認為,沒有其他人能用他的方式,把盟軍組合成這樣一部能徵善戰的機器的,並且在許多衝突和干擾成分之間保持平衡。那麼這些成分不時地威脅著我們這艘航船。”就是干擾這艘船。所以,蒙哥馬利這個評價,點明艾森豪威爾在協調盟軍之間的問題上,藝術!

  “寬宏大量,性格開朗”這句評語不是別人説的,誰啊?巴頓,是巴頓對艾森豪威爾的評價。很準確!恰恰反映了艾森豪威爾自己的個性。

  前面談了,艾森豪威爾資歷很淺。1942年7月7號晉陞中將的。而且這個軍銜是臨時軍銜。就是説,如果他不擔任這個統帥,他還退回到原來的軍銜。可是,他挂著臨時上將的軍銜,到了盟軍統帥部的時候,他的副手正式軍銜都是上將。空軍司令特德,他的副司令亞歷山大,等等--你看,都是上將!所以説,他軍銜就比別人矮。

  論資歷,很多軍官也在他之上,如,英國的蒙哥馬利在旅長、師長崗位上都幹過,作戰經驗非常豐富;而且當過集團軍的軍長,巴頓,不僅當過師長與軍長,而且是美國裝甲兵的創始人,作戰頑強、兇猛,當時就有名氣了。

  可是,艾森豪威爾卻使得一切--無論是軍銜,還是資歷高於他的人,都像一架機器中的螺絲釘一樣,發揮自己的作用。那麼艾森豪威爾有什麼轍,能夠讓這些人甘當一個螺絲釘呢?我歸納兩個詞:寬容與機智。

  我們先看看他的寬容。我舉蒙哥馬利這個例子。看看他的寬容,艾森豪威爾的寬容。

  蒙哥馬利是英國一員虎將,在北非戰場上,他竟然打敗了大名赫赫的隆美爾,沙漠之狐--隆美爾。當時,隆美爾是大名鼎鼎啊,他打敗了隆美爾。英國宣傳機器將蒙哥馬利稱之為“戰神”,稱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拿破侖”。既然叫“神”了,就要有神氣了。所以蒙哥馬利也認為自己氣度不凡,應該負有,也能夠負有更大的使命。於時,他開始和艾森豪威爾“叫板”,他認為自己最適合盟軍統帥,你艾森豪威爾不靈。當時,英國的許多將軍也私下議論,蒙哥馬利應該成為盟軍的統帥。所以説,蒙哥馬利在作戰中經常對艾森豪威爾表現出輕蔑的態度。當時,很多美國人看不下去。布萊德雷他是美軍第12集團軍司令,他找到了艾森豪威爾,他説:“如果你想把指揮權交給蒙哥馬利,那麼你立即給我送回國吧,因為在他手下幹,我沒有勝利的信念。”當時,巴頓正在布萊德雷的旁邊,他拍了拍布萊德雷,他説:“夥計,如果你不幹,我也將和你一起離開。”這不就是共同施壓--一個,蒙哥馬利在施壓,叫板;美國人內部也看不下去,也向艾森豪威爾施加壓力。你可處理好這件事。艾森豪威爾笑著説:“沒關係,我會有辦法處理的。謝謝!”

  那麼,他有什麼辦法?其實,他的辦法最簡單,也最難做,就是寬容!

  在蒙哥馬利與自己爭奪統帥權的問題上,艾森豪威爾能做的事:大肚能容,容他人難容之事!

  在他看來,聯盟作戰貴在團結,有團結,就有信心;既然能夠在一條戰線上作戰,就有共同點--這就是戰勝德國人。因此,艾森豪威爾非常注意保護蒙哥馬利的積極性,不讓這員虎將的作戰積極性受到傷害。比如,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中,蒙哥馬利是地面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按照協同,按照當時計劃,蒙哥馬利是最高指揮官,連布萊德雷也必須聽命于他。當時蒙哥馬利是第21集團軍群司令官,布萊德雷是第12集團軍群司令官。按照協同,布萊德雷要聽蒙哥馬利的。尋麼一旦登陸成功之後,鞏固登陸場,蒙哥馬利必須把這個權交回去。而且,把地面部隊指揮官這個權交回,必須公示、公開宣佈。但是,艾森豪威爾擔心,公佈他的指揮權重新交回到盟軍最高統帥手中,蒙哥馬利會因此影響自己的作戰積極性。所以説,一直沒有公開宣佈,只是暗地裏接過指揮權。

  當後來蒙哥馬利借著“阿登戰役”初期盟軍失敗這個事情,再次抱怨,正是把地面作戰的指揮權交回去,才導致這種情況發生。他抱怨,他責備艾森豪威爾。這句話等於説:如果我指揮,就不會這樣了。在1944年年末阿登作戰中。

  這件事情,因為美軍傷亡是最慘的。在阿登戰役中,它一開始傷亡了好幾萬,8萬官兵沒了。所以美軍就譁然,就對蒙哥馬利不滿,你在那兒站著説話不腰疼!就責備他。可是艾森豪威爾還是以寬容,以度量處理了這個問題。當時,這個事情是影響很大,艾森豪威爾召開了一次記者招待會。在會上,他首先讚揚了蒙哥馬利的作戰,讚揚了他的勇敢,然後非常低調地説:“整個作戰行動內容太多,不是一位戰場指揮官能夠處理得了的,我並沒有從蒙哥馬利那裏收回全部的指揮大權,因為指揮大權一直是在最高統帥手中。”其實這就等於“綿裏藏針”地回敬了蒙哥馬利,他是説,指揮權從來在我手裏,你知道嗎!

  所以,艾森豪威爾的寬容,就使得蒙哥馬利也就沒有脾氣了。他沒有公開地責備他。後來,蒙哥馬利自己寫信給艾森豪威爾,承認自己的錯誤:“我並不認為我是一個溫順的部下,我喜歡我行我素。但是您總是在困難和風雲變幻的時刻,使我沒有發生越軌行動。您的英明、引導和寬厚的容忍,對我教育極大。我萬分地感謝您!”這是在1945年的時候,蒙可馬利寫給艾森豪威爾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話,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名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有一個衡量他是否成功的尺度。這就是説,他是否儘量少地使盟軍捲入爭論。而艾森豪威爾做到了這一點。

  什麼是機智?機智是一種能出色地處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戰爭和其他社會現象不一樣,它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偶然性,因此機智對於從事戰爭職業的人顯得是十分的重要。機智和勇敢是分不開的。著名的“兵學之父”克勞塞維茨對機智有一句非常好的詮釋:“要想不斷地戰勝意外事件,必須具有兩種特性:一種是在茫茫的黑暗中,仍能發出內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於隨這種微光前進的勇氣。前者在法語中被形象地稱為眼力,後者就是果斷。”這是克勞塞維茨對機智的一個詮釋。那麼,對於一個軍官,特別是高級軍官中,機智就是大智慧。我們從巴頓和他的關繫上看看這個問題。

  巴頓這個人,大家都知道,他就屬於馬歇爾筆記本中“慎重使用”的那種人。但是,他的資歷要比艾森豪威爾老,也能打仗。巴頓有個特點,脾氣倔強。但是,你如果給他幾句好話,他第一件事,大概就要去拿“指北針”去--要不然,他找不著北。艾森豪威爾就是摸到了巴頓這個脾氣,使得這個倔強的老頭經常為他排憂解難。

  1944年12月16號,德軍為了挽回敗局,制定了“守衛萊茵河”的戰役行動,這就是“阿登戰役”,阿登反撲。25萬德軍在德國陸軍元帥龍德施泰特的指揮下,進攻十分兇猛。這一天,就是德軍發動阿登戰役的時候,1944年12月16號,這一天艾森豪威爾在哪兒呢?他在凡爾賽宮附近一個教堂裏。幹什麼呢?參加婚禮。新娘是誰啊?新娘是陸軍服務隊的帕裏?哈格裏夫下士。新郎呢?新郎是他的傳令兵米基?麥基奧中士--就是他手下兩個兵結婚了,戰場婚禮。這天下雪,天空飄著雪花。當時,美軍第12集團軍群司令布萊德雷也在場。

  儘管在戰爭期間,當時沒有人能把教堂裏響起的《婚禮進行曲》與這次毀傷81000美軍官兵的阿登戰役聯在一起。一個在教堂,神聖的《婚禮進行曲》,誰想到有這麼一齣啊?所以,當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史密斯少將進來,在他耳邊悄悄地説:“德軍在比利時突破了我們的防線。”艾森豪威爾第一個反應是:“戰爭進行到這個時候,突破防線的應該是我們,怎麼會是他呢?”可是,事實上德軍已突破了米德爾頓少將第8軍的防線,正向西北迂迴,企圖向第12集團軍群合圍。就是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全是美軍。

  那麼,美軍事前的情報,沒有報告阿登山區正面有如此大規模的德軍,25萬人。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進攻,艾森豪威爾很快鎮靜下來了,他明白德軍不是在進行一次瞎打瞎攻,而是進行目的十分明確的反攻。所以説,他要堵住第8軍當面被撕裂的口子,他必須堵住這個口子!

  他從戰場態勢來看,德軍的進攻已經在第8軍正面形成了一個突出部。艾森豪威爾想,必須從兩翼夾擊突入進來的德軍。為此,他需要裝甲部隊。當時,在第8軍左翼有考特尼?霍奇斯的第9集團軍的第7裝甲師,在它的右翼有巴頓第3集團軍的第10裝甲師。艾森豪威爾準備讓這兩個師援助第8軍,攻打洛希姆突出部。可是,巴頓當時正準備按預定作戰計劃在薩爾發起攻擊,他需要他這個裝甲師。布萊德雷提醒艾森豪威爾:“巴頓不會同意將他這個師加強給第8軍的。”艾森豪威爾當時堅決地告訴説:“你告訴巴頓,不是他--而是我在指揮這場該死的戰爭!”那麼布萊德雷就趕緊去説,因為巴頓的集團軍是12集團軍群內的一支部隊,一個編程內行動,所以布萊德雷馬上就告訴巴頓:“你把你的第10裝甲師抽出來,加強給第8軍。”

  巴頓是果然不幹。巴頓直截了當地對布萊德雷説:“是你的失誤,而不是我,才使我們面臨如此糟糕的局面!現在你又想讓我的部隊拉回到北面去救你,不行,我不去!”巴頓原來是布萊德雷的上級,1943年在突尼斯戰役中,巴頓當第2集團軍軍長的時候,布萊德雷是副軍長。一年之後,布萊德雷升集團軍群司令了,我在你手下幹!巴頓本來心裏就不平衡,所以借機就大發牢騷:不是我,是你,搞得亂七八糟!那麼布萊德雷就把這件事報告給艾森豪威爾了。

  艾森豪威爾就立即讓巴頓飛到巴黎,當面説服巴頓:“你的行動關係到全局,如果讓我選擇,我也會交出這個師的。”艾森豪威爾説完之後,巴頓還是不表態,抽著煙不表態。他突然問巴頓:“喬治,你還記得去年北非突尼斯卡塞琳的戰役?”

  巴頓説:“當然了,當然記得!因為你那個時候,剛剛晉陞為四星上將,你就遭到德國人的進攻,我當然記住這個事了。”

  艾森豪威爾就笑了:“好記性!那個時候,是你的奮戰才擊退了隆美爾的進攻。真滑稽!兩天前我剛剛接到晉陞我為五星上將的命令,卻又碰上德國人進攻了。”他就跟巴頓説了這麼幾句話。

  巴頓笑了,回敬一句:“艾克,你是不是還是想讓我為你這個將星再保駕一次啊?”巴頓就説這麼一句話。

  艾森豪威爾誠懇地説:“為什麼不可以呢?準確!再來一次吧!”所以,巴頓聽完之後就把手伸過去,同意把他的第10裝甲師加強給第8軍。艾森豪威爾就這樣智慧地處理了這種突發事件和令他頭疼的部屬,為粉碎德軍阿登地區的反撲奠定了基礎。所以説,艾森豪威爾他的組織才能、協調能力非常強,他資歷那麼淺,軍銜原來也不高,卻令包括他的老上級都服他,這種組織才能不得了!

  那麼戰後,艾森豪威爾接替馬歇爾擔任陸軍參謀長。

  後來退役,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

  1950年恢復軍職,擔任北約盟軍總司令。

  1953年,他當選為美國第34屆總統。然後1956年連任成功。

  1961年離開了白宮。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爾因心臟病突發,不幸去世,終年79歲。

  4月2日,在他的家鄉阿比城,他的遺體下葬,在下葬遺體的時候,宣佈了他的遺言。他的遺言有這麼一句話:

  “我始終愛我的夫人!我始終愛我的兒子!我始終愛我的孫子!我始終愛我的祖國!”四個始終的“愛”。

  所以,艾森豪威爾就這麼走了。作為軍人,他盡到了戰勝對手的職責;作為政治家,他的名字和冷戰政策連在一起。那麼他的功過是非,民眾心中自有看法。但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名將,人民永遠懷念他!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