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百家講壇 > 正文

2月23日 《傳統武俠小説中的武功》 孔慶東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4日 10:27)


  主講人簡介: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説與武俠小説,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著作有《北大往事》《47樓207》《黑色的孤獨》《口號萬歲》《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等。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變幻莫測的世界--眼花繚亂的掌拳手法、精妙絕倫的搏擊比拼、卓爾不群的套路招式、琳瑯滿目的江湖門派,這就是武俠作家筆下的武功世界。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一批武俠作家開始走出古代武俠小説單調、程式化的武功描寫,逐漸增加了作品中的技術性和觀賞性,獨創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學名詞,打通了一條通往現代武俠世界的大路。在這批武俠作家中,平江不肖生就是一位具有開山作用的代表作家。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愷然,因生於湖南平江而取筆名為平江不肖生。從1923年開始發表武俠小説,並以《江湖奇俠傳》《近代俠義英雄傳》等作品掀起了民國時期武俠小説的第一個創作高潮。在《近代俠義英雄傳》中,一代武學宗師霍元甲的事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那麼,平江不肖生是如何讓讓霍元甲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的?又是如何評價霍元甲的武功的?

  將武功分為內功與外功的思想,使得武俠小説創作煥然一新,境界大為提升。而對於今天的讀者耳熟能詳的“武功”一詞,又是如何橫空出世的?它究竟被賦予了怎樣的新定義?

  在平江不肖生和趙煥亭之後,一位名氣更大的武俠作家出現了,他就是還珠樓主。從1932年開始,還珠樓主以蜀山為題材創作了武俠小説36部,形成一個龐大的“蜀山系列”。在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蜀山劍俠傳》。那麼,《蜀山劍俠傳》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這部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武俠作品為什麼會被許多人斥為荒誕不經?

  還珠樓主的劍仙奇俠,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視野,而對武功本身技術性與觀賞性貢獻最大的則是白羽和鄭證因。白羽以《十二金錢鏢》為代表作共創作武俠小説18部,而鄭證因以創作武俠小説88部位居民國武俠小説家作品數量之首。白羽和鄭證因在各自的作品中獨創了難以計數的拳法、輕功、兵器、暗器等各類武術名詞,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武俠世界的魅力。那麼白羽和鄭證因是如何創造這些新名詞的?又是如何把武學建設為藝術化的紙上功夫的?武林中的黑話,又是怎麼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的?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孔慶東繼續“華山論劍”,“武戲文唱”,品評五位傳統武俠作家的武功“秘笈”,感受曼妙神奇的武功世界。

  (全文)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以武會友,講一個跟武功有關的話題,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傳統武俠小説中的武功》。

  武俠小説、武俠小説,提到“武俠小説”這個名詞,有幾個基本的因素,就已經天然地蘊含在裏面了:一個“武”;一個“俠”。雖然很多人認為,在武俠小説的各個要素中,俠是最重要的,或者説俠比武要重要,我以前講武俠小説中的俠義精神的時候,也特別強調了這一點。但是只有俠沒有武,又是不行的,雖然俠比較重要,但是必須有武這個因素作為基礎,我們不能設想一個武俠小説,它叫武俠小説這個名字,但是只有俠沒有武。如果一個作品只有俠,到處行俠仗義,做好事,沒有武,那就不叫武俠小説,那叫“雷鋒的故事”,對吧?所以説武俠小説和“雷鋒的故事”的區別,就是它除了俠,它要有武。武俠小説中這個武打描寫,它越來越詳細,越來越精緻,這個事情發生得並不是很早。儘管我們追溯武俠小説的歷史很久遠,但是,武俠小説中一招一式、一筆一劃地來寫這個武功,它是現代的事情。我今天所説的這個傳統武俠小説,這個“傳統”是指1949年以前,特別是説我們現代歷史上所産生的武俠小説。

  平江不肖生筆下的武功--內功與外功

  平江不肖生,他本名叫向愷然,筆名叫平江不肖生,因為他是湖南平江人。這個平江不肖生,他就是真的懂得武術的。他是我們國家很早到日本去留學的留學生之一,他年輕的時候還編過一本武術方面的專著,自己是真懂得武術。後來,由於生活情趣的變化,成了一個著名的武俠小説作家。現代武俠小説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思想,都是從平江不肖生這裡開始的,有的是別人開始,到他這裡加以發揚光大。比如説,他把武功分為內家和外家,我們現在讀過武俠小説的人都知道,內功和外功,我們大家沒事都這麼談論,他內功好,他外功好,好像世界上真有這麼一回事一樣。這個概念從哪兒來的呢?我們想一想古代有這個詞嗎?《水滸傳》裏講過嗎?沒有,這在古代的武俠小説中是沒有的。我們想一想李逵是內功好還是外功好啊?林沖是內功好還是外功好啊?都沒有。《水滸傳》裏從來沒寫李逵沒事坐在那兒,盤膝、打坐,調整一會兒精神,沒有過,李逵是想殺人掄起板斧就殺,從來沒有説運一口真氣,沒聽説過。這一套説法是從現代開始的,也就是説從平江不肖生開始細化的,開始細緻地探討。

  內功和外功到底區別在哪?這個平江不肖生講得很清楚,也非常形象。特別是他通過他筆下的一個人物,叫做霍元甲,通過這個人物,把內功和外功的問題闡釋得很清楚。霍元甲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人,這個人不僅僅是一個文學人物,他是一個實際人物,是中國近代武俠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武術家。關於霍元甲的事跡,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了,八十年代有一個連續劇就是《霍元甲》影響非常大的,就是根據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的故事改編的。當然一開始,最早寫霍元甲故事的就是平江不肖生。霍元甲是赫赫有名的中國武師,武功很高超,但是很不幸,霍元甲正當壯年,就去世了,很早就去世了。我們説你是個練武術的人,你即使不能打倒很多人,起碼應該自己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吧?可是霍元甲這麼大的名氣,壯年就死去了。有人傳説是日本人害死的,這是一種傳説。平江不肖生他怎麼看這個問題呢?他認為霍元甲的內功練得不好,這是他從武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他説霍元甲的功夫都是很兇猛的外功,霍元甲的毛病就在於手上的功夫練得太快,內部相差太遠。他説霍元甲這一拳打出去的力量有一千多斤,一千多斤的力量,他説敵人固受不起,敵人是承受不起的,但是自己的內部也受了傷,這個道理是以前我們沒有聽説過的。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力氣越大越好嘛,那個時候,特別是外國人辱罵我們是“東亞病夫”,我們希望自己強身健體,恨不得我們人人長得泰森那樣才好。我們如果有幾千萬個泰森,那麼這個國家就強大了,我們原來是想當然這麼想的,沒有從辯證的角度去考慮內和外的問題。這個內和外它的區別呢,我們可以做兩個很形象的比喻:

  一個比喻是一個鐵箱子,一個堅固無比的鐵箱子,但是裏面裝的都是玻璃,這個鐵箱子外面任你拳打腳踢,怎麼打都打不壞,刀劈斧砍可能都砍不壞它,但是打開鐵箱子,你可以看到裏面的玻璃都已經碎了。他就比喻説外功很好,但是內功不好,表面上看上去沒有受傷,其實裏邊受了重傷。

  再有一個比喻是好比一艘商船,一艘泰坦尼克號,但是上面放著幾十尊大炮,放上大炮,這一炮放出去,轟然地打出去,能夠把敵人的船打沉,確實能把敵船打沉,但是自己的船也給震壞了。因為你這個船是承載不了這樣的炮的,自己的結構不適合於這樣的威猛的力量。按照平江不肖生的描寫,霍元甲的武功就是這一路武功--威猛無比,但是自己的五臟六腑沒有練好,根基不穩。所以他每一次與敵人交手,固然把敵人傷得很厲害,但是每一次自己的內臟都受了傷,雖然他回來可以加以調理,但是年深日久,這些傷就積累下來了,積勞成疾。所以説一個人打到了中年,其實就已經是一身傷病。所以我們中國武術的一流高手裏邊很多同時都是名醫,都是中醫高手。我們看很多練武術的人,他們都會推拿、接骨,都是中醫高手,這就説明他是重視內功的。要先練內臟,練精氣神,然後外練筋骨皮,這是練武術的人都熟悉的。而平江不肖生所講的這一套理論,我們今天聽起來很容易理解。但是在那個時候,在二十年代的時候,在八十年前的時候,中國人是沒有聽説過的。啊,原來有這樣一層新的境界展現在我們面前,原來武功是可以這樣分的。從那兒以後,寫武俠小説的人就繼承了他的這種思想,繼承了這個思想。

  趙煥亭筆下的武功--定義“武功”

  和平江不肖生同時,還有一位重要的武俠小説作家,名字叫趙煥亭。

  趙煥亭是河北人,我們知道河北很多地方都是武術之鄉,我們國家很多武術家都産在河北,趙煥亭在武學理論上和平江不肖生不謀而合,一南一北,當時叫“南向北趙”。南方的向愷然和北方的趙煥亭不謀而合,他也強調內力,強調那個叫“罡氣”,天罡的“罡”,天罡星的“罡”,強調罡氣、內力。總之,他們都是強調人內在的修養,能夠作為外功的基礎。你要練好外功,你要先修養內心。

  趙煥亭對於武俠小説還有一個功績,就是他強調,他把所有這些打架的技術,搏擊、騰挪、修煉,把所有這些東西合一起,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武功。我們今天講這個題目裏叫武功,我們今天一説武功都知道怎麼回事,但是這個詞以前不是這樣用的。我們今天説的這個武功不是古代人説的武功,古代也有“武功”這個詞,這個詞的意思指的是一個人在軍事上、在政治上所取得成就。有一個成語叫文治武功,是指一個人在統治方面的成就,比如説乾隆皇帝有十大武功,這個意思不是説乾隆他會十項打人的技術,不是説乾隆武術水平很高,不是,是説乾隆曾經平定了西藏,平定了回疆,東征西討,一共有十項光輝的成就,這是他政治統治方面的成就,十次功勞而已。而到了趙煥亭這兒呢,他把搏鬥、打坐、輕功、飛檐走壁、暗器,所有這些加起來,合起來叫做武功。後來就成了一個日常用語,我們大家就都接受了這個詞。現在,這個詞又流傳到了世界上,就叫做功夫。全世界都知道一個漢語詞叫功夫,這已經不是一個漢語詞了,是全世界通用的一個詞,也成了一個英語詞。全世界的人一説“功夫”,就想到了中國武俠片的那些形象,那些飛檐走壁,可以在樹上互相搏鬥的那些場面。他們覺得中國人很奇怪,外國人認為中國人都是會功夫的。南京發生過一件事,有一個留學生,是個女的,她在街上被一個小偷把包搶走了,然後周圍看的人都沒有人去伸手幫助她,然後她後來就很氣憤地對警察説,你們中國人不是都會功夫嗎?怎麼沒有一個人幫助我?然後警察告訴她,連我也不會功夫。所以外國人覺得中國人是天生地和功夫神秘地聯絡在一起。所以功夫是最早進入英語的漢語詞之一,它就是我們所講的武功。

  還珠樓主筆下的武功--仙魔小説

  還珠樓主他原來的名字叫李壽民,他是四川人。這個人是一個全才,從小就博覽群書,把佛家、道家的書都讀得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是會氣功、會武術的,他曾經上峨嵋山專門找師傅學過,據説氣功的水平很高的。他也是武俠小説創作上的一個全才,他自己一生的命運很坎坷、很傳奇,這裡我們不細講。

  他從1932年開始,就在天津連載他的著名的小説,叫《蜀山劍俠傳》,《蜀山劍俠傳》可以説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小説之一。如果按照一部作品來比較的話,包括金庸的武俠小説拿出一部來,可能都沒有辦法和《蜀山劍俠傳》的影響相比。我們只能説金庸的所有小説加起來影響巨大,但是拿出一個來,你説拿出《天龍八部》來,拿出《鹿鼎記》來,其影響現在來説還沒有《蜀山劍俠傳》更大。包括今天的很多網絡遊戲,都是從《蜀山劍俠傳》那裏得到了啟發,都是《蜀山劍俠傳》的模式。而這部書是把神話、誌怪、劍仙、武俠全部結合在一起,寫出一個非常浪漫的武俠世界。而這裡邊的劍仙,他們的那種武功是完全超自然的,是無所不能的,寫得像《西遊記》的那樣,那種境界,帶有神魔色彩的,但又不是完全地是個神話,它是打通人與仙之間的界限的。那裏的人物武功練到很高的程度,就可以操縱人的生死,比如説他們拿的這些武器,已經不是什麼刀槍劍戟,簡單的一些冷兵器,這些武器非常類似我們當今的現代化的高科技的武器,類似高科技法寶。比如發明一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一催它,一發光,大海就煮沸了,大海就咕嘟咕嘟開鍋了,就可以練出這種武功來;一掌打過去,一道紫光,喜馬拉雅山的雪就融化了,武功練到匪夷所思的境地。所以對他的批評者非常多,批評者説這不是胡説八道嗎?荒誕不經。特別是解放以後,有一批文章,批判還珠樓主,就説他是宣揚荒誕不經的迷信。其實你説他荒誕可以,但是小説中就是有一種專門是荒誕的,荒誕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在藝術中它是一路,我們不能因為《西遊記》很荒誕,我們就否定《西遊記》的藝術成就啊,《西遊記》還是我們推崇的四大名著嘛。因為它寫的是一個神話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它符合自己的邏輯就可以成立了,我們不會因為它寫得荒誕,我們就認為生活中真有這樣的人。而還珠樓主所寫的這種神話世界呢,又隱隱地映照著現實世界,因為他在九?一八之後創作這個小説的,他是帶著一种家仇國難,這樣一種心情,面對著國土淪喪的事實來寫的。所以他在寫《蜀山劍俠傳》的時候,他的小説中充滿了正邪的對立,對邪魔歪道的痛恨,都發泄到他的筆端。正邪兩道的鬥法,其實就隱喻著現實生活中他的這種邪不壓正的思想。而他小説中對那些神奇武功的描寫,雖然在他本身看來,好像有些荒誕,但是給了以後的武俠小説作家以很多的啟發,像梁羽生、古龍、包括金庸,很多武功都是從還珠樓主那裏學來的,很多,包括名字都是直接從他那裏拿來的。金庸的小説中還喜歡寫一些人和動物、動物和動物之間的搏鬥,這都是從還珠樓主那裏直接或者間接地吸取來的。有人問過還珠樓主,説你小説中寫的那些怪物之間的搏鬥,你是怎麼想像出來的?宇宙中那些好像遠古的生物之間那種殘酷的搏鬥,還珠樓主説這很簡單,你就想像兩個小昆蟲在打架,然後把它放大十萬倍,就成了那種非常恐怖的場面,把兩個小昆蟲的打架放大十萬倍,我們想這不就是現在好萊塢大片裏經常出現的場面嗎?還珠樓主早都設想過。

  白羽 鄭證因筆下的武功--手上功夫、輕功、兵器、暗器、武俠組織

  在現代武俠小説作家,一個叫白羽,一個叫鄭證因。這兩個人,鄭證因是會武術的,有一本書叫《武術匯宗》,他們根據這本武術的著作,就展開想像,描寫了許許多多的拳術。在他們的小説中,廣泛地描寫了如下這些拳術:太極拳、五行拳、通臂拳、八卦掌、鐵沙掌、劈挂掌、擒拿手、摔碑手、羅漢手,這些武功,都是武術界確實存在的,武術界真的有這些名目。然後在此之上,他們又加入個人的發明創造,就是武術中不見得有的,是他們自己編的,比如白羽就創造出大力千斤掌,這就很藝術了。混元一力掌。還有彈指深通,我們熟悉金庸小説的人一定會記得這個名字。彈指深通這不是金庸發明的,這是白羽發明的。白羽就寫過彈指深通。鄭證因寫得更多,鄭證因筆下有綿掌、混元掌、排山掌、劈空掌、般禪掌、大力金剛掌、小天星掌力、牽緣迴環掌、先天八掌、龍形八掌、雲龍三現掌法、三陰絕戶掌,還有金剛指、天罡手、鷹爪力、黑煞手、毒蛇尋穴手、五行真力,還有乾元一氣子午神功,等等等等,發明了這麼琳瑯滿目的功夫,你一下子覺得武打就好看起來了。如果簡簡單單地只寫武術界真實存在的那些太極拳、八卦掌,寫起來不是那麼豐富多彩,經過他們這樣,一藝術化加工之後,這個武林世界就活起來了,就活動了。而這些功夫有的屬於內功,有的屬於外功,有的是內外結合,然後它們又與人物的性格結合起來,為作品平添了無窮的魅力。不是説一個人他隨便可以練某些功夫,這個功夫他要和人的性格結合起來,而他們做的這些工作,自己看來是開創的,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這些工作為後來的武俠創作,開闢了光明的大道。

  比如説金庸筆下有一個叫西毒歐陽鋒的人,《射雕英雄傳》裏東邪西毒,西毒歐陽鋒。歐陽鋒的絕技武功是什麼?蛤蟆功,大家都知道。蛤蟆功就不是金庸發明的,蛤蟆功就是從白羽的名著、代表作叫《偷拳》--他有一個小説《偷拳》,《偷拳》裏面就有蛤蟆功--金庸就是從《偷拳》中又“偷”去的,“偷”成自己的,叫蛤蟆功。還有剛才我講的彈指神通,這是金庸筆下東邪黃藥師的一項絕技,這個的祖師爺也是白羽。

  這些是手上的功夫,除了手上功夫之外,現代武俠小説作家又發明了各種輕功。

  “輕功”這個詞以前我們也聽説過,從練武術的人那裏聽説過,他們也講練輕功。比如説腿上綁上沙袋子練習跑,可以跑得很快,我們想像這個輕功就是跑得很輕快而已,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説輕功是可以脫離地球對人的吸引力,我到現在也不是能夠從物理上理解這個輕功,就是人能夠戰勝地球的引力,這個很厲害。我們看武俠小説中輕功好的人可以一跳數丈之高,後來我想我們中國現在還有沒有這樣人,有這樣的人幹嘛不去參加奧運會呢?那不很輕鬆的,哪怕跳個兩丈高就可以了,平地跳六米高,已經超過那個撐桿跳了嘛,那金牌不都是我們的嗎?後來我想實際中沒有這樣的人,如果有的話,他一定會,哪怕派一兩個徒弟,也會把金牌給我們拿回來。可是這種輕功到了現代武俠小説作家那裏,就開始大規模地涌現。比如白羽就有“登萍渡水”,“登萍渡水”在現代武俠中也是很常見的一種輕功,説是很寬闊的一片水面,上面有幾個浮萍,他就能踩著過去,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功夫。還有“踏雪無痕”,學地上走過去一點腳印都沒有,這用物理學怎麼解釋?一鶴沖天、燕子鑽雲,燕子穿雲縱、燕子三抄水、蜻蜓三點水,還有什麼移形換位。現在武俠小説中的輕功也是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輕功是可以專門加以研究的。鄭證因的筆下有草上飛、雲裏翻、追雲趕月、八步趕蟾(八步趕蟾是武術中的一個術語,確實有這個)、飛鳥淩波、蜉蝣戲水、金鯉倒穿波、細胸巧翻雲、燕青十八翻、仙人換影等等,五花八門的輕功。

  我們想想古代武俠小説中也有輕功描寫,描寫最厲害的就是《水滸傳》中有一個人叫鼓上蚤時遷。鼓上蚤時遷去盜金甲,其實也不過就是説這個人善於飛檐走壁而已,走路能夠很輕,沒有聲音,從墻上翻過去,偷偷到人家裏把東西偷來,我們覺得這就是輕功了。而到了現代武俠小説這裡,鼓上蚤時遷已經成了不入流的,那點功夫太不值得一提了。而這些輕功的描寫,有聲有色,有根有梢,因為他也是以內功做基礎的,説內功練得好,你輕功才能好,所以這些描寫大大地誘發了我們對人體極限的想像力,人真的能這樣嗎?能夠跑那麼快,跑那麼遠,跳那麼高?這是輕功的描寫。

  在兵器方面,兵刃方面,我們過去想的兵刃或者我們常聽評書,評書一説十八般兵刃,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鐮槊棒、鞭锏錘抓,一説也無非就這麼幾種,什麼帶棱的、帶刃的、帶刺的、帶尖的。在這個基礎上,現代武俠小説出現了很多奇怪的兵刃,白羽發明了叫三棱透骨錐、子母鴛鴦鉞、金絲藤蛇棒、青鋼日月輪,還有娥眉刺、梅花奪、混元牌,甚至還有鐵煙袋,煙袋也可以作為兵刃,這也是武俠小説中的一個特色。日常用品,可以當成兵刃。金庸小説中更多了,像什麼棋盤,圍棋可以當兵刃,筆可以當兵刃。鄭證因也有日月雙輪、九鋼連環、離魂子母圈、雙頭銀絲虬龍棒,這些兵刃從它的來歷、製作、材料、結構、功能,方方面面都寫得非常詳細,又合乎物理,聽上去好像現實中真有這樣的兵刃一樣,這是直接用來打鬥的兵刃。

  除了這些,還有暗器,暗器是用來遠距離傷敵的。白羽發明鐵蓮子、鐵菩提、透骨釘、蛇焰箭、毒蒺藜、五毒神砂、子母神梭,還有最有名的叫十二金錢鏢,這是白羽的一個小説的名字,叫《十二金錢鏢》。裏面的人物使用的,就是擅長使用的就是錢鏢,所以當時這個小説連載的時候非常有名,叫做“家家説錢鏢”。鄭證因筆下有梅花奪命針、七星透骨針、金剛燕尾鏢、沙門七寶珠、烏雲噴水筒、蛇頭白羽箭等等。這些暗器或者單打,或者連發,或者先發後至,或者後發先至,變幻莫測,它隨時可以控制它的方向、速度、力度,都可以控制的。這就使我們不禁想到,為什麼古代小説中沒有這些描寫?而到了現代戰爭的背景下,這些兵器的發明,我們要注意它的背景,什麼背景?恰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正好是現代化的大規模殺人武器層出不窮地推出的時候,在武俠小説中就出現了這些超級的兵刃。現實生活中的科學家,大規模地改進熱兵器,不斷地推進坦克、大炮、飛機,包括各種機關槍、步槍、手槍;而在武俠小説中,作家們大規模地改進冷兵器,這都不是偶然的,這都是有很多相應之處的。我們不能設想這樣的東西可以在古代社會想出來,可能在清朝都想不出來。恰恰是到了二戰的時候,戰爭促進了科技的發明,然後也促進了武俠作家們對於各種奇怪兵刃的想像。所以我們看,有了這些現代化的功夫,現代化的兵刃,現代小説中的武打場面,就像戰爭片一樣,壯觀、好看。

  武學的廣大,除了武打技術的提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武俠組織的描寫。到了白羽、鄭證因這裡,就把幫會描寫和武俠的想像結合為一體。你這個小説既要有紀實性,有真實的基礎,又要有文學的想像性。白羽發明了一個詞叫做“武林”,而這些武林中人所使用的一些術語、黑話,慢慢地就進入了我們日常的生活。比如説什麼暗青子、鷹爪孫、萬兒、點子、扎手、風緊、扯活、並肩子,慢慢地我們就都知道這些話的含義,都知道了。比如我們今天經常説大腕,從王朔開始,“大腕”這個詞開始出現,還有一個電影就叫《大腕》,寫成手腕子的“腕”,這是無知,這是不知道這個詞從哪兒來的。“萬兒”這個詞本來就是江湖用語,“揚名立萬”,這個“萬”是千、百、萬的“萬”。説一個人很有“萬兒”,在江湖上很有聲望、地位很高的人叫“大萬”,是千、百、萬的“萬”,王朔大概從小聽説過這個詞,不知道是哪個字,就順便寫成腕子的“腕”,這個是不通的。但是呢,這個語言它有這個特色,雖然不通,但大家都這麼用,用來用去,大家也就認可了,這樣寫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大家都説毛阿敏是“大腕”,我老想著毛阿敏的腕子能有多粗啊!其實應該是千、百、萬的“萬”。這些詞本來是黑社會用語,但是慢慢地都進入了我們正常人的生活,我們用它來稱一些明星。語言就是這樣,發展了,豐富了。所以以後的武俠小説作家都從中受益匪淺,人人樂於使用。如果小説中少了這些用語,我們就會覺得他不內行,好像説他沒有受過科班訓練一樣。而這些江湖組織裏邊的規矩、黑話,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映照,有的時候我們會感到恰恰是通過這種虛幻社會的描寫,反過來批判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不完善的、無秩序的、無法無天的狀態。

  正是從白羽他們這一代人開始,中國當今的武俠小説一直延伸到現實武術,都越來越具有舞蹈性和表演性。我們看看現在,我們奧運會上沒有武術,全運會上是有武術的,還有各種武術大會、武術大賽。我們看看這些武術比賽,到底是實戰的成分多,還是表演的成分多?比如我們想像,李連杰是拿過武術冠軍的,李連杰的功夫到底如何?是實用性強,還是表演性強?我聽一些武術界的人説,真正的武術高手不會出來當演員的,出來當演員的武功可能也不低,但是絕不是一流的。但是對於我們廣大的民眾來講,武術的實戰技能在現實生活中可能越來越不需要了。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地觀賞,我們需要的是看到李連杰這樣打得非常漂亮,非常瀟灑的這樣的武打明星,我們要看的是這個明星。至於那個高人,你在深山老林裏也好,你在高等院校裏偷著摸著當教授也好,我們都不管你,反正那跟我沒關係。我們越往現代社會發展,就會看到舞蹈性和表演性,不僅僅是武俠小説,武俠影視發展的趨向,也是整個中國武術發展的一個趨向,所以詭異得很啊!所以真不知是武術影響了武俠小説,還是武俠小説反過來影響了武術?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國文化神秘的地方。實與虛相結合,實虛相生,有無相生,是我們從武功中能夠悟到的一些文化的妙諦吧!

  好!武俠小説中的武功這個話題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