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11月12日 《傳奇太后之慈禧》 楊天石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2日 14:45


  主講人簡介:

  楊天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及《中國哲學》編委、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專家委員會委員。

  內容簡介:

  慈禧,中國二千年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在無權勢時,慈禧主張抵抗侵略。掌握權力後,慈禧卻又保守狹隘,先鎮壓了光緒皇帝的變法。再蠻幹,向八個國家宣戰,後賣國,靠滿足列強貪慾來維持自己的腐朽統治。無才無能的慈禧,卻有擅長陰謀政變的頭腦,她抓住咸豐皇帝遺命中的紕漏,發動辛酉政變,垂簾聽政,登上了權力的巔峰。正是在她的統治下,光緒皇帝變法圖強的希望被扼殺,中國歷史上最賣國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被簽定。但慈禧垂簾聽政後,在某種程度上曾經支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繼咸豐皇帝死後登基的同治皇帝也英年早逝,慈禧又立皇族載恬繼位,就是光緒皇帝。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光緒皇帝改革,引發歷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慈禧為什麼先同意變法後鎮壓變法,前後幾個月,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呢?慈禧太后鎮壓了戊戌變法,幽禁了傀儡皇帝光緒,在晚清的政壇,可以説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義和團運動興起時,她又幻想利用義和團的所謂刀槍不入來抵抗外來勢力的入侵,這當然是一場難以取勝的戰爭。宮廷政變時的慈禧,精明過人。對抗外來勢力時的慈禧,卻是愚蠢迂腐。在慈禧的統治下,晚清的政局,會走向哪呢?八國聯軍入侵,慈禧西逃,她想到了被自己鎮壓的改革,她重新開始清末新政的改革。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廢科舉、興學堂、改革法制、獎勵實業等,但改革不徹底。新政執行7年後,光緒和慈禧先後死去。風雨如晦的晚清政局,終於隨著慈禧的謝幕,也走到了自己統治的尾聲。新政沒能拯救腐朽的清王朝。

  (全文)

  慈禧太后曾經統治中國47年,她雖然只是太后,但是實際上的女皇帝。關於這個人,大家可能從電視裏邊見過好多次了,那麼我今天講的呢,是歷史上真實的慈禧太后。有些電視裏的情節、有些電影的情節,那是藝術創作,並不可靠。那麼我今天呢,希望給大家介紹一個比較可靠的真實的西太后。

  先講第一個問題,就是慈禧太后的身世。慈禧太后,她有一個姓,這個姓,叫葉赫那拉氏。葉赫是滿語,這是個地名,它也是一個部族的名稱,這個地方就在今天東北吉林省的梨樹縣有一個葉赫鄉。那拉氏的意思,用漢語來翻譯,就是太陽的意思。葉赫那拉氏,就是説葉赫這個家族的,或者説這個地方的太陽。葉赫的祖上,曾經跟清朝的祖上努爾哈赤打過仗。最後是被努爾哈赤消滅了,但是這個不影響後來葉赫這個家族成為滿洲貴族的八個大的家族之一。在整個清朝統治中國的200多年裏邊,那麼葉赫這個家族始終具有崇高的地位。慈禧沒有名字,她有一個乳名,叫蘭兒。她是出生在鴉片戰爭之前五年,大家知道,鴉片戰爭是發生在公元1840年,那麼慈禧太后呢,出生在1835年的11月29日,也就是説,在鴉片戰爭前五年,那麼慈禧太后出生了。慈禧太后的出生地,是北京,她的父親叫惠徵,是一個吏部的小職員,做的是起草文稿和抄抄寫寫的工作,地位不是很高。這個蘭兒呢,她在咸豐二年作為秀女被選到清宮裏邊,當時的身份叫蘭貴人。同學們可能不知道這個蘭貴人這個身份有多高?那麼清朝的皇宮裏,皇帝的后妃一共是七等:第一等是皇后,第二等叫皇貴妃,第三等是妃,第四等是嬪,第五等是貴人,第六等是常在,第七等是答應。大家從我剛才念的七個等級裏邊,你會發現這個西太后進宮的時候,她是屬於第五等,也就是説,她剛進宮的時候,她僅僅是一個貴人,是第五等這樣的身份。

  就是説身份不高,但是這個蘭兒她很有辦法,第一,她長得很漂亮,第二,她很聰明,第三,她會寫幾個字,書法還可以。而更重要一點,慈禧太后她給咸豐皇帝生了一個兒子,而且是惟一的一個兒子。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社會有一句話,叫“母以子貴”,就是説母親的地位是根據她的孩子來決定的,那麼慈禧太后既然給皇帝生了一個男孩,而且又是一個惟一的男孩,那麼因此慈禧太后的身份就迅速升高了。那麼在短短的五年裏邊,慈禧太后從原來的第五等,升到了第二等,被封為懿貴妃。那麼儘管是第二等,但是由於皇后這個人比較忠厚、比較老實,不太願意管事,因此慈禧太后就實際上成為第一等的人物。那麼在咸豐皇帝去世以後,她被尊封為慈禧皇太后,這就是説我們今天為什麼一提起當年的蘭兒的時候,我們稱她為慈禧太后,或者稱她為西太后,就是這個原因,就是説咸豐皇帝死了以後,那麼給了她一個尊稱,稱為慈禧太后。

  那麼一提起慈禧太后,我們就很容易想起慈禧太后她是個投降派,她是個賣國賊,我們大家記憶裏知道的,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幾個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慈禧太后當權時候訂下來的,比如説最有名的《馬關條約》,然後是《辛醜條約》,這兩個在中國近代史上都是賣國的條約,都是嚴重損害中國國家主權的條約,那麼因此我們很自然會想起西太后是賣國賊。但是西太后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所以説一開始在1860年,也就是説,鴉片戰爭以後的二十年,當時有一次英法聯軍,從天津外面的大沽口登陸,然後打到通州,打到北京。那麼英法聯軍一把火把圓明園燒掉了,這個在近代史上叫英法聯軍侵佔中國的事件。那麼在英法聯軍進攻中國,侵略中國的時候,據可靠的歷史記載,慈禧太后是反對清朝跟英法兩個侵略者談和的。因為英法兩個侵略者打到了北京,而且把圓明園燒了,那麼當時朝廷分成兩派,一派主張跟英國和法國談判講和,另外一派呢,主張要跟英法兩個侵略者要繼續戰鬥下去。那麼西太后在這個時候,她是反對跟英國和法國談判,反對講和,而且認為講和是恥辱。另外呢,由於英法聯軍打到了北京附近,打到了通州,那麼咸豐皇帝呢,在北京就呆不下去了,那麼咸豐就跑,跑到哪兒去了?就跑到熱河,就是我們今天大家都很熟悉的避暑山莊,那麼在皇帝要逃的時候,要離開北京,離開紫禁城,要往熱河的避暑山莊逃的時候,慈禧太后站出來,她勸阻皇帝不離開北京,她説如果皇帝留在北京,這個形勢就可以鎮得住。她説如果皇帝您跑了,那麼這個形勢就亂了,北京就有可能受到洋人的踐踏,所以呢,從這兩件事情來看,慈禧太后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投降派,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賣國賊,在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打到北京的時候,那麼慈禧太后是主張抵抗的。咸豐皇帝逃到熱河後病死,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垂簾聽政,掌握了最高權力。慈禧太后這個人,大家發現,她是個陰謀家,善於搞宮廷政變,善於奪取權力,那麼這個慈禧太后這個人,她一輩子有沒有做過幾件好事呢?做過,她做過什麼好事呢?就是她支持洋務運動,特別是支持成立天文算學館,算學就是數學。那麼研究天文、研究數學,這個在我們今天看來,是普通而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當時的中國,要讓中國人來學天文,學數學,而且還不是讓小孩來學,讓清朝的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翰林院的人,讓五品以上的官員來學,這可是一個破天荒的事情。因此呢,就遭到了頑固派的強烈反對。在這個情況底下,慈禧太后站出來用口頭、用書面的形式,下發了十道諭旨,用皇帝的名義發了十道諭旨,講什麼呢?説天文和算學是讀書人、儒者所當知,不能夠把它看成是一種技巧,而且説,這件事情不能再猶豫了,投考人員要認真考試,要送到館裏來學習。所以正是由於有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天文算學館開館了,那麼一批中國的高級知識分子,一批中國的官吏送到同文館裏去接受西方近代科學的知識的教育。慈禧還支持洋務運動,多年以來我們對洋務運動在很長時期裏邊是採取批判態度。認為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為了軍事的現代化,是為了鎮壓人民起義。洋務運動對外是投降帝國主義的,今天看來,過去的這些看法不完全正確。而洋務運動目的是發展軍火工業,建立兵工廠,建立輪船製造廠,當然有軍事現代化的目的,但是,軍事的現代化,它會推動中國各方面的在工業領域裏邊,會推動工業其他領域的現代化。在軍事工業發展的同時,民用工業發展起來了,新式學堂建立了,中國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派出了自己的留學生,民用工業也相應地發展起來。因此洋務運動對中國的現代化是有推進作用的,因此,我們説支持開辦天文算學館,支持洋務運動應該承認是西太后做了一件好事情。西太后垂簾聽政時,是她的兒子同治皇帝繼位,同治皇帝是個短命皇帝,而且沒有留下後代。所以呢,在西太后的主持下,將另外一個皇族,叫載恬過繼給咸豐皇帝,繼承了帝位,就是光緒皇帝。光緒皇帝長大後,要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他要搞改革,所以這就是引發出了歷史上很有名的戊戌變法,那麼今天我所講的主要是講西太后對戊戌變法她是一個什麼態度。

  西太后並不是一開始就反對變法,光緒皇帝在變法的開始的時候,曾經頒布一個詔書,這份詔書叫《明定國事詔》。光緒皇帝企圖通過這個《明定國事詔》,把變法,把改革確定為國家的根本政策。大家可能不知道,光緒皇帝頒布這份詔書的時候,是請示過西太后的,而且西太后不僅表示同意,而且西太后表現得相當激進,西太后講什麼呢?核心是六個字,哪六個字,説“今宜專講西學”,西太后講,説皇帝你不要變法嘛,很好啊!你們看看西太后怎麼講的,她説“今宜專講西學”,很徹底呀!很進步呀!進步到連光緒皇帝的老師,連變法的一個主要的支持者,翁同龢他都覺得受不了。光緒皇帝自己是不會去起草文件的,光緒皇帝把起草這個變法文件的任務,交給了他的老師翁同龢,而且把慈禧太后的思想“今宜專講西學”告訴了溫同龢,溫同龢覺得西太后走得太遠了,所以後來溫同龢在詔書裏還改了一下,叫“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基,同時又需要博采西學之切時務者,實力講求”。什麼意思?就是溫同龢在西太后的意見上,他做了一點折衷,做了一點調和。他説我們首先要把中國的古代聖人的學問要作為國家的基礎,同時呢,把西方學問裏邊對我們有用的那部分東西,我們要學過來。所以你從這個例子來説,西太后她是贊成變法的,而且是主張學西方的,有些變法的內容西太后是支持的。例如當時維新派主張要廢八股文,頑固派就堅決表示八股文不能廢,雙方在皇帝面前發生爭論,爭論得很厲害,怎麼辦?請示老佛爺。那麼光緒皇帝從紫禁城跑到頤和園向老佛爺請示,你們想老佛爺是什麼意見啊?老佛爺説八股文應該廢!由於老佛爺都表示八股文應該廢,所以維新變法的內容之一就是要廢八股文。那麼我們所要講的是,就是西太后在一開始對變法是允許的,在某些問題上是支持的,但是西太后的變法有一個底線,有一條不能夠超越的界限。這個界限是什麼?就是不能夠損害西太后本人的權力,不能夠損害滿洲貴族的利益,步子不能走得太快,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夠涉及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而恰恰維新派的改革和西太后本人的權力、和滿洲貴族的利益發生了衝突,所以正是在這個情況底下,西太后決心鎮壓。那麼把譚嗣同他們,六君子送到了菜市口,把他們殺了,把維新變法全部否定了,所以,就是西太后認為只要你的改革觸及到了西太后本人的權利,觸及滿洲貴族的利益,那她是不能容忍的。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西太后非常仇恨光緒皇帝,想把他廢掉。但是呢,受到各國駐華使節的反對,在西太后鎮壓維新派的中間,英國和日本出面保護了維新派的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因此西太后非常仇恨洋人。1900年,華北地區發生了義和團運動,這個運動的口號是扶清滅洋。那麼西太后呢,覺得義和團可以利用,因此西太后下令向八個國家宣戰,首先是進攻北京的東交民巷的使館區,向八個國家宣戰。西太后的宣戰詔書是寫得非常慷慨激昂,裏面有這樣的話,“與其茍且圖存,遺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中國土地廣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剪彼兇焰,張國之威”。什麼意思?西太后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愛國者,説我們今天受洋鬼子欺負,與其我們馬馬虎虎地活著,還不如我們跟洋鬼子來決一決雌雄,看看誰打得過誰?説我們中國呢,就土地來説,我們有二十多個省。就老百姓來説,我們有四百多兆。説要打敗洋鬼子這個是不難的事情,所以西太后就下令向八個國家宣戰。那麼西太后這個做法是愚蠢的,你想腐朽的清王朝它怎麼可能是八個列強的對手呢?義和團的血肉之軀,它怎麼可能跟洋人的洋槍洋炮來相抵抗呢?我想當時義和團它一定有一套辦法,表面上看刀槍不入,用刀砍砍不進,用槍刺刺不進,那麼西太后一看信以為真,説行啊,咱們打吧!這一打,八個國家打到北京,西太后從北京匆匆忙忙帶著光緒皇帝逃到西安,那麼這一次戰爭的結果,是訂立了一個辛醜條約,這個辛醜條約最重要的部分一個部分是賠款四億五千萬兩,這個四億五千萬兩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中國是四億五千萬人,就是每一個人要賠一兩銀子,就是中國要向八個帝國主義國家要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第二點,就是要允許外國的軍隊駐紮在北京和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

  八國聯軍入侵,那麼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倉促西逃,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生活不可能不對慈禧太后的思想發生影響,因此到了1901年慈禧太后就在西安用光緒皇帝的名義下詔,要實行變法。僅僅三年時間,1898年慈禧太后用屠刀鎮壓了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他們領導的改革運動,三年以後,慈禧太后又不得不宣佈要進行變法。那麼這個變法我們在歷史上稱為新政,就是新的政治,它的內容大概是這樣幾個方面:一個是編練新軍,第二件事情,是廢科舉興學堂,第三個內容就是獎勵實業,第四個方面,是進行法制改革。但新政改革不徹底。1908年,也就是光緒34年的10月21日,光緒皇帝去世,慈禧太后命令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繼位。那麼溥儀當時是多大呢?溥儀當時是三歲,那麼西太后讓一個三歲的小孩當皇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太后為什麼這麼做?她還想故伎重演,還想繼續垂簾聽政,繼續當中國的最高統治者。那麼,慈禧太后讓溥儀的父親載灃做監國攝政王,慈禧她命令説,“以後所有的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儘管光緒皇帝死了,你載灃當監國攝政王了,但是所有的軍政大事,都要按照我的訓示,都要按照我的意思來做,所以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西太后她緊緊地抓住權力不放,西太后她自己沒有想到,隔了一天,她自己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簡單講一講,西太后是一個什麼人?我想,如果簡單説來,慈禧她是個權力迷,她一生善於抓權、奪權、集權,她是一個善於搞宮廷政變的一個專家。那麼,在她統治中國的47年裏邊,她有三大罪過:第一大罪過是鎮壓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第二大罪過是鎮壓了戊戌變法,將譚嗣同等幾個愛國的改革家,送上了斷頭臺,她的第三個罪過,是在她當權期間,訂立了兩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一個是《馬關條約》,一個是《辛醜和約》。這個三大罪過,就讓慈禧太后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當然,在這個同時她也做過某些好事,主要的是兩件,一件是支持具有現代化意義的洋務運動,另外一件是具有資本主義改革性質的新政。這個是慈禧太后一生做的兩件對於中國歷史發展有益的好事,宋代的詞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詞人,辛棄疾有兩句詞,叫“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説得是江水浩浩蕩蕩,向東奔向大海,那是青山擋不住的。那麼慈禧太后她想為清王朝建立萬年基業,建立永久的統治,始而鎮壓改革,後來她進行了某些自我改革,但是呢,她的改革不到位,她的目的仍然在於集權于滿洲貴族,所以,在慈禧太后死後的三年,就爆發了辛亥革命,結束了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的專制統治。歷史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是不以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個是我們研究了慈禧太后的一生以後所應該得出的結論。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