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 《雙重遺産的雙重屬性》 謝凝高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2日 15:47)
主講人簡介:
謝凝高,浙江省溫嶺縣人。1960年北京大學地理系畢業,1964年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現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風景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常務理事兼風景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主要著作有《中國的名山》、《中國名山大川》、《山水審美——人與自然的交響曲》、《燕園景觀》等,發表論文30多篇。1984年主持部級重點課題《泰山風景名勝資源綜合考察評價及其保護利用研究》,榮獲建設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內容簡介:
截至2003年7月第27次世界遺産大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雙重遺産有23處。中國的泰山、黃山、峨眉山、武夷山,位居其上。
其中五嶽獨尊的泰山,居高臨下,拔地而起,背靠黃河,縱覽海天,形成茫茫原野中的“東天一柱”。泰山自然山體之宏大,景觀形象之雄偉,賦存精神之崇高,山水文化之燦爛,名山歷史之悠久,科學價值之豐富,使其無論在帝王將相面前,還是在布衣百姓心中,都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作為歷代登臨勝地,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混為一體,終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
究竟什麼樣的景觀可以評為世界雙重遺産?與國外相比,中國的世界雙重遺産有何特色?
北京大學世界遺産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帶領您從泰山看世界雙重遺産。
(全文)
我們雙重遺産跟世界上別的國家的雙重遺産有什麼不同?人家的雙重遺産我看了一些資料,就是兩者的相加。就是説這一塊地方,這一部分自然遺産價值也很高,那一部分的文化遺産價值也很高。彼此之間的關係呢,有一定關係。但是這個關係更多的就是作為一種物質關係。就是人生活的物質環境,生産生活的物質環境。比如澳大利亞有一個雙重遺産,它這個是一個自然遺産,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破壞,原始狀態的,價值非常高。那麼這裡面主要文化遺産是什麼,一個古人類的遺址,過去的人類住過的遺址。這個遺址價值對於澳大利亞來講,在人類發展史上它也是很重要的,價值很高的,所以是這樣一個雙重遺産。
那麼我們這個雙重遺産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大的特點。我們的雙重遺産就以我們的歷史上的名山大川為例。現在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我們現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如果它的價值夠世界遺産,往往是成為雙重遺産,或者成為自然遺産。這個特點是什麼呢?這個特點簡單可以這樣概括——就是我們這樣一些雙重遺産定義——是以具有科學美學價值的自然景觀為基礎。這句話很重要,是具有科學美學價值的自然景觀為基礎,自然與文化融為一體,主要滿足人與大自然的精神文化活動需求的地域空間綜合體,是有這麼一個特點。就是説以自然為主,這個自然有科學美學價值的。同時融入了人文遺産文化遺産,這個自然與文化要融合的,不是相加的。我前面講有的相加,有的別的國家的自然文化相加的。所以有時候它譯成混合遺産,叫做混合遺産。我看我們不能叫混合遺産,我們國家的特點就是融合的,自然跟文化兩者融合的。我下面要講這麼一個融合,這樣一個特點。
那我們國家到現在為止,一共有四處自然文化雙重遺産:一個是泰山,一個是黃山,一個是武夷山,一個是峨眉山。這四座山都是中國古代的天下名山,天下名山的意思是天下之國家,古代的天下之國家,就是我們國家的名山。而且這裡頭的泰山是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名山,或者叫天下鎮山,最突出的。所以我先介紹一下泰山的價值。泰山之所以成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重價值,這個我現在先講這個。
大家都知道,泰山天下雄。所謂天下雄,雄者高大,又高又大又雄偉,這樣一個形象。有泰山如坐這個説法,泰山就像坐在太師椅上一樣,非常雄偉壯觀的。不是站著的,這個是這樣一個形象。那麼它這個形象主要高大,它是相對高度。泰山海拔高度並不是很高,1545米海拔高度。一千多米的山我們國家有很多,一千五百多米到青藏高原平地都比它高一倍,都三四千米海拔了。但是它相對高度很大,因為它是在華北大平原的東部,山東丘陵。就是説它位於華北大平原的東部,勃起于山東丘陵之上,所以氣勢就特別好,特別高。那人們南來北往經過泰山的時候,感覺到非常高大非常雄偉,這個是高大的形象。這個高大的形象,一個是美學形象,一個是神奇的形象,有一個神奇的觀念。
因為我們現在沒有神奇的觀念,古代還有神奇的觀念。那麼覺得泰山很高是通天拔地的,特別是因為古代齊魯文化很發達,中國文明重要在黃河中下游。所以對這方面的記載很多,對於泰山的活動記載就非常多。因為整個華北大平原惟它獨高了,這邊西北邊就到了太行山,不到太行山就是泰山最高。西邊到伏牛山那邊,南邊到黃山那邊,那其他都不如它高,這麼大的範圍所以古人認為它是最高的。它的相對高度從泰山的岱宗坊,岱廟北邊山麓地帶跟山頂上比較這個高差也有一千三百多米。相對高差一千三百多米,這個就相當高了,如果相對高差不大,那麼你看起來就不雄偉。青藏高原高原面就有四千米左右了,那麼這個山如果只有五百米,那四千五百米海拔很高,但是你在那兒看這個山不高,所以這個泰山相對高度很高。所以給人感覺很神奇,通天拔地的,再加上有時候雲霧繚繞,那麼這個更神奇了。覺得泰山就高到雲天以上了,所以神奇的説法還有泰山是出雲導雨——泰山産生雲,能夠下雨,泰山下雨了,天下也就下雨了。所以古人覺得泰山是一個風調雨順的象徵,有了風調雨順的國家,就是會國泰民安了。
那麼這樣一個給它這麼一個神奇的觀念,就是泰山從美學上非常高大,非常雄偉,從神奇的角度它通天拔地是登天的地方。所以皇帝,作為天子的皇帝,就要到泰山頂上去祭天。這個是中國一個很特殊的山嶽景觀的利用。那麼他作為皇帝天子,特別是要統一天下以後,然後就要到泰山頂上祭天。祭叫封,到泰山下面祭地;地叫禪——封禪活動。這個封禪活動,就是向上天彙報他的功勞,也感謝上天幫他統一了天下。一個是感謝上天幫他統一天下,一個是表示自己統一天下也有功勞——這樣一個意思。然後祈求上天保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以此加強他的統治——這叫“神道設教”——就利用這種神的觀念來統治老百姓,作為統治老百姓的這種意識。
泰山有文字記載的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封建皇帝結束清朝封建皇帝結束,都要到泰山封禪或者祭祀。封禪到宋真宗就結束了,宋真宗以後就不搞封禪活動了。但是帝王還要祭祀的,到泰山還要去祭祀的。秦始皇以前有沒有帝王祭祀泰山?那麼傳説也有七十二代皇帝在泰山祭祀的。但是這是一個傳説,沒有證據。有文字記載的,至少從秦始皇開始。那麼像泰山這樣一個皇帝親自到泰山去祭祀,而且連續幾千年;整個農業文明時代都是封建皇帝統治的時代,那麼全世界沒有一座山,沒有一個國家有一座山,是連續這樣從皇帝到老百姓,都要到那兒祭祀,到那兒去崇拜。
那麼除了皇帝以外,文人一般去遊覽。比如説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孔子登泰山不是去祭祀的,他是去遊覽,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那麼以後很多志士仁人有很多知識分子也是上去遊覽的。老百姓上天求福,或者有一些老百姓搞宗教活動。宗教活動也是後來才有的,有道教佛教,慢慢有宗教活動進去的。道教是修仙了,那佛教是修行了,修來世了。道教修珍惜,就要修仙上天了。道教佛教都有,但主要是道教。這是宗教活動方面。那麼有一些失意的文人,政治上失意的文人到泰山去隱居、讀書。後來到唐宋以後,在泰山辦起書院。然後有一些志士仁人登泰山為了是擴大自己的胸襟。“志於小天下,特來登泰山。”他來登泰山是壯一壯自己的心胸啊!
登泰山的路上,號稱七千個臺階。實際上我們數過有六千多個臺階吧,不到七千,號稱七千個臺階!這一條登山道上,兩邊一直到頂上,有許多摩崖石刻。那麼好多摩崖石刻以“登山”的“登”字為題。比如説我們想去登山,“登高必自”。然後逐步登高,一直到山頂上,到“登峰造極”。
那麼我們把它概括起來有這麼幾種類型,或者叫功能。這個是帝王封禪,百姓求福,僧人修行,羽士求仙,隱士避世,俗者“洗心滌慮”,隱士“超然塵表”文人審美,學者求知,藝術家到那兒去“師法自然”,尋求靈感,畫畫做詩……那麼統統反映了這些功能,都是精神文化活動的功能。就是我登山者跟泰山這種精神的寄託,精神的交往。從泰山那兒吸收一點物化一點精神,來壯我自己的志氣。而把泰山來作為一個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支柱,或者當做古代文化的一種縮影。
那麼除了這點刻在那兒摩崖石刻以外,還有許多以“登”為題的詩,登泰山的詩歌大概有五千多首。當然還有遊記、散文,這個也還很多了。還有許多正式的文件。你比如説泰山封禪,帝王封禪,都是非常正式的聖旨和文件。每個帝王封禪完了以後,都要在碑上刻封禪記。作為文獻保存下來的數量非常多,這也是世界上所沒有的。一座山帝王聖旨和封禪的記錄,是歷史的記載。這樣多的內容也是別的山所沒有的,這個都屬於比較純的文化內涵的。還有很多建築物、構築物,那麼這些建築物、構築物也是為精神文化活動而建造的。
比如説跟泰山非常協調的一道景觀軸線,或者我們叫風景軸線也行。我們從古代泰安城,泰安古城現在沒有了,就留下一點了大概。我現在我也沒看到還在不在。泰安古城南邊正南門這個叫通天門,然後進來就是通天街。因為它這個軸線就對著泰山頂的,所以到通天街通天門。然後遙參亭,是古代皇帝先在這兒遙寄一下泰山,遠距離地遙寄一下泰山。然後進入岱廟,然後岱廟出來以後,岱宗坊,慢慢開始上山,到岱宗坊開始是上坡了,然後到一天門,登高比自那個地方開始那就是山坡了,那就上山了。然後中天門,然後就到南天門,南天門上去以後那就是天界了,那就是天上。一直到最高的頂上——玉皇頂。過去泰山的下面,古城的西南邊,有一個小山坡叫蒿裏山。這個山還在這裡,蒿裏山就是從泰安古城這個西南門出去,有一條小溪有一個溝上面有一條小橋,叫奈何橋。過了奈何橋,進到那個區,就屬於陰間了。十八層地獄,閻羅王——過去這個地方塑造了這樣一些東西。這個叫陰間地府了,現在這沒有了,就剩個蒿裏山。過去皇帝祭地的時候,要在蒿裏山祭的,祭地在下面祭。因為蒿裏山這個主要是佛教觀念搞出來的,佛教有陰間,道教沒有這一説。這樣就把這個泰山形成這樣,陰間人間。人間是泰安城——人間樂園——泰安城。然後經過一個登天的天梯,七千登天道進了南天門以後,那就是天上了,天界了,天府了。三個空間,一道登天軸線,構成這麼一個整體。那麼從這些建築上,它都反映了是這樣一個內容。
這些內容它都以泰山為基礎,兩者融合的。所謂融合就是講不傷山體。任何建築不管是修路也好,不管是蓋房子也好,不傷泰山的山體。所謂山體主要是岩石基岩,不傷這個基岩。土當然要挖一挖的,零零碎碎的石頭當然要壘砌一下,但是不傷岩石基岩。你像下面開闊的地方,它建築規模就很大了,就像岱廟。岱廟的中軸線有幾百米,好像四百多米似的,規模就很大。然後到山頂上起伏不平,山頂也不大,那山頂上蓋了玉皇廟了那很小。那麼這個一路上有一些都是不大的建築,大了就不好了,就影響山體了。包括宋真宗到登山封禪到頂上去祭天,要修一條路。因為過去這個路沒有像現在這麼大的,平常你皇帝上去總得要把路稍微修一下吧?那麼修路的時候宋真宗下聖旨,遇到樹擋道者不伐。你假如修路這條路中間有一棵樹不能砍掉,保護泰山,一草一木都要保護。然後用彩帶把樹枝捆起來,你修好了,然後把彩帶拿掉,人可以鑽過去就行了。如遇到大的石頭,也不能給它砸掉,兩邊填土,或者路繞著走。繞過這塊大石頭走,不要把石頭砍掉。所以這個很嚴格的,山體本身就不受破壞。這個什麼時候開始?從秦以前就開始了,因為秦始皇封禪的時候,就問儒僧説,秦以前封禪典禮是怎麼搞的?其中有一個儒僧告訴他,過去封禪典禮的時候,帝王到泰山來,坐著車,車輪都要用蒲草裹起來。為什麼呢?不裹起來就壓壞泰山的石頭。蒲草裹起來,不會壓壞泰山的石頭和草。
你可見以前帝王封禪也好,老百姓修寺廟也好,都不破壞岩石。你現在可以看到到岱頂玉皇廟,很小的一個四合院。院子裏邊基岩岩石還露在那兒,不給它削平的,叫極頂石。那麼這個既是尊重自然,它也是科學的。如果把泰山頂上一米突出來高的石頭削掉,泰山就矮了一米了!從現代科學上來講,那它也很科學的。
下面有一些廟,比如説一個四合院,它並不在修廟的範圍內把石頭剷平。而有的岩石留著,哪怕是留在屋裏頭也留著。所以這個就更不用説別的地方了。這樣從理念上它很尊重泰山,就是説泰山是神聖不可侵犯一樣的。那麼從具體做法上要建設泰山也是不能破壞的。所以這兩者從理念到具體做法上都是自然跟文化融為一體的。這就是“融為一體”,跟人家的國家這樣是不一樣的,所以這一點是一個很大的特點。
那麼這個泰山,這些整個精神文化功能發展到後頭,到上世紀初泰山就開始有科學研究的功能了。地質學家就開始來研究泰山了。那麼這個通過近百年來的研究,泰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也論證泰山的科學價值。特別是泰山北坡寒武紀地質剖面是很有代表性的。另外泰山還有許多古的化石,像三葉蟲這樣一些化石。這些化石的命名地模式標本也是從泰山這裡取的。了解了泰山的科學價值,現在也還一樣的,研究泰山的地質,還不斷地在深入與發展。泰山發展到這個時期過去的一些功能,有的已經消失了。譬如帝王封禪,那麼就到宋真宗的時候已經結束了。帝王的祭祀功能一直到清末,也就結束了。整個封建皇帝結束了,祭祀的功能也就結束了。其它有一些功能減弱了,有一些功能也消失了。比如説書院文化,書院功能與書院文化,也消失了。現在辦學都到城市裏去辦了,不在山裏頭辦了。像隱居這種功能現在也沒有了。那麼有一些功能應該繼續根據傳統來發揚的,比方説我們來寄託情感,來擴大我們的胸襟——登山。這個“登山如讀書”,我們這個也要發揚。另外泰山幾千年的歷史,如果説加上泰山南部大汶口文化,加上泰山北部的龍山文化,那就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有摩崖石刻碑刻就有兩千多年的記錄,那文字的更多更豐富了。所以你這個登山過程,古人講登山如讀史啊!登泰山就像讀一部歷史一樣,特別是讀一部山水文化史。這個內容很豐富,它不光是山水文化,它這裡面還有很多牽涉到帝王政治,好多問題的,江山社稷很多問題,很多內容的。所以有一些我們當做一種知識去研究,過時了也可以當知識了解去研究。知道我們這個歷史是怎麼發展過來的,有一些我們要繼往開來,加以發展、發揚的。比如説登山這種精神。這個因為泰山高,雄偉高大。我們怎麼能領會中華民族像泰山一樣雄偉高大?在登山過程中,怎麼能受到一個愛國主義的教育呀?
過去這個抗日戰爭的時候,山東被日本佔領的時候,黑龍潭那個地方,就有“洗我國恥”這樣的摩崖石刻。就是説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我們的土地,我們要向泰山的精神一樣,全民族團結起來,抵抗日本侵略者,是這樣的意思——愛民族愛國家。所以有的摩崖石刻認為這是民族的柱石,也是我們民族在歷史上的一種凝聚力。所以泰山的這個精神,我們應該把好的一些傳統的精神應該發揚光大。另外還有大量的比如説創作山水文化體驗。你登一個泰山,你心靈上的感受,你可以寫成詩,你可以現代的心靈你有什麼感受。那麼現在還有更多的比如説攝影的技術,影視技術,你都可以來表現創作泰山的雄偉高大,泰山內涵的豐富多彩。特別是內涵的精神,值得我們發揚的地方。所以我想泰山應該説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時代的民族的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我們現在應該繼續加以發揚的。
那麼我們現在更需要的就是很好地了解了泰山以後,了解了泰山的科學美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那麼我們應該很好地保護這個泰山,保護泰山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使之世世代代能傳下去。那麼現在這個泰山的真實性完整性,也就説泰山這樣一個“原作”,反映中華民族農耕文明時代的大自然與人的一個傑作,那麼這個受到了一些干擾,受到了一些破壞。那麼這些方面我們應當認識了這個問題以後,慢慢地給它解釋出來,給它整治好,恢復它的“原作”。因為一個作品總是在不斷地發展過程當中,好比一幅古畫一樣;你保護得不好,或者有點磨損了,或者有一點污漬上去了,我們應該找著名的裱畫藝術師,藝術大師來一點一點把它修整過來。這樣不至於你弄得大部分破壞了,那這個“原作”就不存在了,不完整了。那這個價值就大大降低了,現在已經認識到有一些損害泰山的行為,我們應當改正。
我舉個例子,歷史上登泰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山從皇帝到老百姓,連續登兩千多年的。越登越多,留下這麼多足跡。全世界找不到一個山,惟有泰山。那麼現在有的人就不登泰山了,修了三條索道,把這個泰山很嚴肅很莊嚴的泰山,好像把它的身首用鐵鏈捆綁著一樣,叫人看了就覺得有不好的感覺。曾經泰山不同的部門,曾經提出來要修公路。它是各方面生産或者建設的需要,三個部門先後提出來修公路到岱頂。有的提出修公路就到中天門,有的提出來修公路去護林,這先後三次提出來,都被周總理給否定掉了。找周總理去審批,周總理否定掉了。周總理講,泰山是中華民族神聖之山,是中華民族的遊覽勝地;上泰山一定要登,登泰山不能不登!這個意思大體這樣,三次每次都講了,一次比一次加強。那麼可見泰山在周恩來總理的心裏中,這個分量。總理仍然對於泰山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自然的價值,非常重視。這個是很正確的,。我們應當“登”,因為登泰山太不平常了。你要了解一下意義,就是非常不平常。所以我們這樣一些功能,這樣一個價值兩者是融合的。
當初我們申報的時候,1987年申報世界遺産的時候,申報書遞交上去了,那麼聯合國專家要來驗收要來檢查的。當初來檢查有一個聯合國專家叫做盧卡斯。他看了咱們的申報書以後,覺得就是説泰山自然跟文化融為一體,反映人跟自然的精神文化聯絡。這樣就給我們世界遺産打開了一個新的認識渠道,泰山是世界文化自然遺産裏面一個很重要的項目,開闊了大家的眼界,得到很高評價。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