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12月29日 《天下奇獸——麋鹿》 郭 耕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9日 16:11


  主講人簡介

  郭耕,北京麋鹿生態中心暨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從事靈長類動物飼養繁殖、野外生物考察及動物保護教育;一九九八年至今在北京麋鹿生態中心工作,專職出事地位保護教育和科學普及工作。

  主講內容

  首先麋鹿是一種哺乳類動物。作為全世界不到五千種的哺乳類中,麋鹿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動物。麋鹿又叫“四不像”,所謂“四不像”,就是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角似鹿非鹿;尾似驢非驢。

  1865年麋鹿從科學的角度被一個西方人發現,就是法國的阿芒.大衛。當時也就是清同治四年,他到北京南郊來做動植物考察,當時他隔墻相望,見到很多鹿。可是他作為動物學家,竟然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鹿,就引起他強烈的好奇。可是皇家獵苑是禁地,不讓外人進去,於是他花了二十兩銀子,買通了守衛皇家獵苑的官員,拿到兩套麋鹿的頭骨、角的標本。經過巴黎自然博物館的館長叫米勒。愛德華的鑒定,發現這不但是一個新種,而且是一個單獨的屬。為了表彰大衛的發現,麋鹿的外文名字,就叫大衛神父鹿。

  可是到了1894年,由於永定河氾濫,永定河的氾濫衝垮了皇家獵苑的圍墻,大概裏邊有120多頭麋鹿散失出皇家獵苑,被災民給吃掉了,最後所剩無幾的麋鹿熬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最後麋鹿在中國就沒有了,這就是我們説的麋鹿的滅絕。

  麋鹿雖然在中國本土滅絕了,但是在滅絕之前被運到了歐洲,放在歐洲的很多動物園。但是麋鹿它是一種濕地特有的物種,動物園不具備濕地的特點。所以麋鹿在動物園是越養越少,眼看麋鹿就要在異國他鄉也要完全滅絕了。這時候出現了一個使麋鹿絕處逢生的人,這個人叫貝福特。他擁有一個莊園叫烏邦寺,他就花重金把各地所有的麋鹿,全都買下來,養在他的莊園叫烏邦寺中。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空軍轟炸倫敦,這時候烏邦寺的主人怕麋鹿再次毀於戰亂,就把麋鹿輸送到了英國、歐洲以至世界的很多地方。但是惟獨沒有給中國,因為那時候正是抗日戰爭,兵荒馬亂。那麼直到1985年,麋鹿才終於結束了這段寄人籬下的僑居生涯,才開始回到了北京南海子。

  “蕭瑟秋風今又是”。現在徜徉于麋鹿苑的麋鹿,仍在以滄桑多舛的命運和迷途而返的餘悸告誡著行色匆匆的世人:人類稱我為“麋鹿”,但願人類自己不要“迷路”啊!

  《天下奇獸——麋鹿》 (全文)

  首先它是一種哺乳類mammals,哺乳類。作為全世界不到五千種的哺乳類中,麋鹿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動物。那麼它的奇特,不僅表現在奇怪的形態,奇特的習性,而且還有奇異的經歷。麋鹿其實就是一種鹿科動物,但是大家可能都知道,麋鹿又叫什麼呢?“四不像”。其實從麋鹿的名字本身來説,就非常有意思。它有好幾個名字,首先古名就是麋或者是麋鹿;麋鹿的俗名叫“四不像”,它的拉丁學名叫長尾鹿,它的英文名字呢,叫Pere David’s deer“大衛神父鹿”。那為什麼呢?從中國古代的文字的分析,麋鹿它是從鹿,米聲,或者説它的目上有眉,因此為名也,所以叫麋鹿。那麼另外又説,麋性淫迷,淫鹿,所以叫麋鹿。或者説糜、泥相近,在鹿沼中行走。麋鹿,它是一種典型的濕地鹿種。

  大家不知道聽説過沒有,1865年,麋鹿從科學的角度被一個西方人發現,就是法國的阿芒.大衛。1900年由於八國聯軍的進入,以及洪水氾濫。麋鹿在中國本土的最後一群終於在北京南海子滅絕了,那麼世界動物史上就增加了新的一頁。到了1985年,它終於結束了將近一個世紀的華僑生涯,回歸故里。圖片中所見到的就是當年被大衛神父運到了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的那副模式標本,那是麋鹿的骨架。

  那麼説到大衛神父,現在給大家展示,在大家面前的這位老頭,雖然穿著中國官員的服裝,但是實際上他是一個法國的傳教士。1865年也就是清同治四年,他到北京南郊來做動植物考察。當時他隔墻相望,什麼墻呢?是皇家獵苑的圍墻。當時大衛神父隔墻往裏一看,見到很多鹿。可是他作為動物學家,竟然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鹿,就引起他強烈的好奇,難道這是一種沒有被科學發現、認識、新的物種嗎?可是皇家獵苑是禁地,不讓外人進去,他從裏邊更拿不走一隻鹿。可是他又放不下這個事。你想想,在兩個世紀之前,正是整個世界上的物種大發現的時候,這些科學家們,這些動物學家們,以發現物種作為一種莫大的榮耀。那麼大衛神父雖然進不去,他一直也捨不得離開。直到第二年,1866年1月,他花了二十兩銀子,買通了守衛皇家獵苑的官員,在一個月黑風高夜,皇家獵苑的官員從墻頭給他吊下來兩套麋鹿的頭骨、角的標本。大衛神父如獲至寶,把這兩套東西,就送到了法國。這是巴黎自然博物館,經過巴黎自然博物館的館長叫米勒。愛德華的鑒定,他一鑒定,大吃一驚,發現這不但是一個新種,而且是一個單獨的屬。那麼他發表論文以後,就轟動了西方的科學界。為了感謝,或者表彰大衛的發現,麋鹿的外文名字,就叫Pere David’s deer,大衛神父鹿,這是大衛引以為榮的事情了。

  剛才一來就説了,麋鹿,它又叫“四不像”。所謂的“四不像”,就是臉似馬非馬,它的臉很長;蹄似牛非牛,蹄子很寬;角似鹿非鹿;尾似驢非驢。其實最後一條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各位一下就能記住。麋鹿跟其他鹿科動物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的區別,就是它的尾巴。因此它的拉丁學名叫長尾鹿,是非常貼切的。它在鹿科動物中是尾巴最長的,尾巴達到四十到六十厘米。那麼這麼長的尾巴是幹什麼用的呢?就是因為它生活在濕地,濕地多蚊蠅。所以它要驅趕蚊蠅,掄來掄去的。你們要是有機會到北京麋鹿苑就可以看到,特別是夏天的時候,蚊蠅多的時候。其實這“四不像”並不是一些人以為它是四種不同動物的組合,它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奇獸,神獸。實際上它的“四不像”的特徵完全是對濕地環境的適應。比如説你看,它的蹄子這麼寬,就便於在你沼上行走,不至於陷下去。

  現在給大家展示了一幅南苑的舊圖,這個地方,從元、明、清三代都是皇家獵苑,而麋鹿恰恰是這個皇家獵苑中最大的哺乳動物。這個地方從明朝開始,名字叫南海子,所謂南海子就是位於北京之南,汪洋成海。那麼今天,我們用今天生態學的術語,實際解釋這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屬於什麼呢?濕地。為什麼展示這個呢?大家可能就不知道,為什麼麋鹿一直在皇家獵苑中得以倖存,而成為中國當時的最後一群。這是一幅清代著名的一個宮廷畫家,其實是個意大利人,叫朗士寧他畫的一幅畫,叫南苑行圍圖,也叫圍護涉獵圖。這就是乾隆皇帝,在皇家獵苑中進行狩獵活動。這就給人一個奇怪的疑問,為什麼麋鹿偏偏在這皇家獵苑中呢?那麼皇家獵苑對我們今天,跟我們自然保護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在強調麋鹿得以倖存的時候,那麼考慮的第一個原因,麋鹿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就是因為它存在於皇家獵苑中。皇家獵苑本來是皇帝或者統治者的一種遊獵的,或者是休憩的,甚至是習兵演武的場所。那麼跟自然保護到底有沒有關係,可能各位都很清楚,全世界的號稱是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那麼在美國叫National park,就是國家公園了,號稱是黃石公園。是1872年。但是中國的皇家獵苑,它的年代在三千年以前就有了,可能在春秋戰國時候就有,儘管它的目的不是自然保護,但是這種皇家獵苑卻因為繁衍和保存珍禽異獸,包括麋鹿在內的很多動物,得以延續下來,這就是我們説的皇家獵苑它的正面作用。

  那麼麋鹿我們剛才我説它不是神獸,但是確實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記載,各位有沒有看過《封神演義》,《封神演義》姜子牙的坐騎的就是“四不像”,而且有詩為證,叫“身騎四不像,手持劍鋒梟”,這是説姜子牙的坐騎,就是他騎的那個“四不像”。可是説實在的,“四不像”是不是麋鹿,我也沒有把握。因為在中國的民間被稱為“四不像”的動物還很多。那麼大衛神父當年在北京的皇家獵苑發現了麋鹿,我有時候説,大衛神父他在冥冥之中跟麋鹿有著非常深刻的關係。因為他發現了那麼多種動物,上百種,惟有麋鹿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的,叫“大衛神父鹿”,麋鹿是1900年在北京南海子滅絕的,而大衛神父也是1900年11月10號在法國巴黎去世的。但是大衛神父到死恐怕都很難説清楚,麋鹿為什麼在中國大地上只存在於一個小小的皇家獵苑。那麼説小小的,實際上也二百多平方公里呢。但是中國的大陸版圖大了,而且他到大江南北去的地方很多,北到內蒙,南到福建,到四川,到處都有大衛的足跡,可是偏偏麋鹿怎麼就存在於這麼一個小小的皇家獵苑中,這就是麋鹿背後的文化內涵。

  那麼現在就可以在這兒介紹一下,有時候我説,你們可能都非常熟悉這兩個成語:一個是“鹿死誰手”,一個是“逐鹿中原”。那麼這些“鹿”指的是什麼呢?我説就是麋鹿,我把道理説一下。在遠古,那些遠古的統治者,當時曆法還不太發達,他們對星象、天文,還不是太熟悉的時候呢。當時是以物候的變化,來判斷這些植物年代的開始和結束。那麼麋鹿,它跟別的鹿恰恰不一樣的地方,它脫角時間是在冬盡春來的時候。那時候等於在長江流域, 它的角一脫落,那麼新的植物年就開始了,萬物呈現生機。所以那些統治者就把麋鹿的脫角作為一個非常吉祥的象徵。後來那些統治者就是在周文王、周武王的時候,乾脆就説別到野外觀察麋鹿脫角了,乾脆就把麋鹿給圈到了皇家的苑囿之中,那麼由此就開始了苑囿動物,特別是麋鹿,作為苑囿動物,那就開始了,叫“建靈囿,築靈臺”。逐漸它就形成一種儀式化,皇家飼養麋鹿。結果它就成了皇權的象徵,叫“承天受命,以行王狩”。結果那個麋鹿從皇家院落中跑出去,被別的統治者就去追。他認為,這既然是皇權的象徵,我要抓住了,我就是正宗的皇帝統治者。所以就出現了“逐鹿中原”,你們可以翻一翻字典有這樣的解釋,叫“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個“逐鹿”不是為了吃肉,不是為了打獵,而是一種皇權的象徵,它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二,作為它的生態與習性。麋鹿,實際上它發生的年代並不是太早,在整個鹿科動物中,都是屬於比較年輕的一個物種,才兩、三百萬年,而它的鼎盛時期,也就是在三千年以前。所以在中國很多的古籍中都有這樣的記載,包括屈原在他的作品《九歌》之中都有“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這樣的記載。那麼大家可能更聽過這樣一句話吧,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下一句,“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這些古人為什麼都把麋鹿這種話挂在嘴頭呢,其實還有很多的內容。莊子就説過這樣一句話,他説,“毛嬙,麗姬人知所美也”,在古代,有兩個著名的美人,一個叫“毛嬙”,一個叫“麗姬”,大家都公認她是美人。但是這倆美人要來了,鳥見之高飛,魚見之深入,麋鹿見之決驟,麋鹿見了美人就跑,你不信各位去試試,到我們那兒,你們去了,麋鹿見了你們就跑,麋鹿是一種非常害羞的動物,very shy,見了你們就跑,最後莊子説了一句話,“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説這四種不同的動物,你們説誰能説誰最美呢,各有各的審美,我們不能強求。或者用人的標準強求其他動物。

  那麼我還是從天下奇獸的角度來把麋鹿,麋鹿它為什麼奇?為什麼最呢?給大家做一個介紹。首先麋鹿在全世界的四十種左右的鹿科動物中,懷孕時間是最長的一種鹿。它的孕期能達到285天到300天,而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叫梅花鹿呢,它的懷孕時間是230天,這麋鹿懷孕時間怎麼這麼長呢,有點跟人挑戰了。麋鹿,剛才已經説了,它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濕地鹿種。那麼它表現在濕地,甚至比濕地一般的動物還濕地呢,就是在於它是最出色的游泳能手。1997年長江發大水,麋鹿在這兒待不住了,橫渡長江,到了湖南,到了江南去了,有的甚至游泳遊了二十三個小時,沒有被淹死。我説洪水猛獸都奈何不了它,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麋鹿之最。恐怕是在鹿科動物中,游泳能力是最強的之一。那麼它又是人工圈養時間最長的。從周代開始就有統治者圈養麋鹿,一直延續到元、明、清,到了民國就沒有了,民國統治者就不是封建統治的,可能不再作為皇權的象徵了。那麼麋鹿也是一種最溫順的鹿。有機會歡迎你們去看看,但是人一來,它就跑,非常怕人。其實在遠古有很多這樣的記載,比如在《孟子》中,有孟子見梁惠王,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以樂此乎”。這些賢良之人互相聊天,他們在濕地,在沼澤之上,有鴻雁,有麋鹿,有鳥,有獸,它們都是濕地特有物種。然後還認為賢者以樂此乎,這些對動物感興趣的人,一定都是很賢達的人。

  咱們再看看,麋鹿的食性在鹿科動物中也是非常特殊的。它主要是以吃濕地植物為主,不僅是草本的,而且非常愛採食禾本植物,甚至我們有過這樣的嘗試。就是説有精料、有青草,一般都認為這些動物,特別飼養的動物愛吃精料,但是有青草的時候,它寧願去吃青草,而且它還有自己的特徵,它臉比較長,蹄子又比較寬,便於在濕地泥沼中行走,可以吃到其他動物吃不到的那些濕地的植物,不管是挺水植物,還是浮水植物,它都能夠有效地採食。那麼這兒,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佳賓,鼓色吹笙。麋鹿在青草上,草地上覓食。那麼這幅就是在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分娩的場面。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叫舐犢之情。這幅照片是非常典型的,小鹿剛剛生出來不久,腿還有點哆哆嗦嗦的,那麼它在喝奶的時候,母鹿,在舔舐它的臀部來刺激它的消化。而且這時候在麋鹿苑經常是能聽到這種母鹿和小鹿之間的呼喚,真正的是呦呦鹿鳴,就是那種聲音。小鹿經常發出嬌滴滴的聲音,這個非常好玩的。有一次,我悄悄地在我們觀鹿臺那兒,看著一群鹿從我眼前過,然後我就跟那些鹿開了個玩笑,我沒露面,我藏著,等它們都快過去了,我一叫,那些母鹿全回頭了,我沒想到,我的回頭率這麼高。結果還有一隻母鹿,不但回過頭來,還走回來繞了幾步,我知道它的意思,誰家的孩子丟了,回來看一看,一看,沒有,我也沒敢露出來,我不能去欺騙它,沒敢露面。這就是母子之情,這是母子的一種行為。那麼這邊就是雄性之間,每年在它們求偶期的時候,雄性之間要發生爭鬥。但實際上這兩隻雄性都是亞成年的,它們實際上這是一種練習,不是真正的在爭王。那麼下一個你們看到了,這是真正的鹿王,披掛上陣,角上卷著草的那個,它的行為叫角飾。就是我們説,一般動物的這種炫耀,大部分動物都有炫耀行為,但是鹿王這種地位很高的,或者有爭鹿王傾向的這種鹿呢,它的這種行為就通過把那些草葉卷在自己的頭上,然後就是所謂的披掛上陣,然後在母鹿的面前跑來跑去,顯得很威風凜凜,像個大將軍。那麼更有甚者,它們用角把那些泥挑在自己的背上,把自己的身上弄得黑糊糊的,這樣就顯得更酷了,肯定母鹿的回頭率就更高了。垂柳依依,荻花瑟瑟,麋鹿在綠蔭上非常祥和,就給大家一幅非常有詩意的一個景觀。

  那麼第三,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麋鹿的事件。麋鹿是1900年在中國本土,也就是北京南海子滅絕的。那麼這種滅絕是在中國一個局部的滅絕,因為畢竟在它滅絕之前,有少數的麋鹿被運到了歐洲。麋鹿的滅絕其實不是簡單地説就是1900年八國聯軍的進入使它滅絕,而是應該在野外,在野外的滅絕記錄估計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它的原因,由於人口過度發展。因為大家知道,到了清朝,中國的人口首次進入了一億以上,那麼隨著人口的增加,對自然的開發,對濕地的開發,所以使麋鹿終於失去了它賴以為生的環境,麋鹿在野外就滅絕了。最後在皇家獵苑中茍且安生,所以才存在下來了,可是到了大概是1894年,由於永定河氾濫,永定河的氾濫衝垮了皇家獵苑的圍墻,大概裏邊有120多頭麋鹿散失出皇家獵苑,被災民給吃掉了,最後所剩無幾的麋鹿熬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最後麋鹿在中國就沒有了,這就是我們説的麋鹿的滅絕。所以我用了一句歌詞,叫“百年前一個寧靜的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這就是八國聯軍。

  麋鹿雖然在中國本土滅絕了,但是剛才我説了,在滅絕之前被運到了歐洲。實際上在大衛神父把麋鹿介紹給歐洲之後的十年左右,歐洲的很多動物園從巴黎到倫敦到漢堡,到安特衛普,這些動物園相繼都從北京的南海子,就是皇家獵苑中購買、索要、交換,一時這些動物園都有了麋鹿。但是麋鹿它是一種濕地特有的物種,動物園不具備濕地的特點,就是個圍欄,所以麋鹿在動物園是越養越少,眼看麋鹿就要在異國他鄉也要完全滅絕了,這時候出現了一個使麋鹿絕處逢生的人,這個人叫貝福特,他是英國的一個公爵,他擁有一個莊園叫烏邦寺,他就花重金,把各地所有的麋鹿,歐洲各動物園的麋鹿全都買下來,最後就買到了18頭,那麼這18頭麋鹿就成了世界上的最後一群麋鹿,就養在他的莊園叫烏邦寺中。雖然説麋鹿是寄人籬下,但是畢竟絕處逢生,不僅倖存下來,而且慢慢地恢復起來了。從18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已經繁衍到了88頭,到了二戰的時候,已經繁殖到了250多頭。因為烏邦寺這個地方水草豐美,溝岔縱橫,非常適合麋鹿。雖然它們是華僑,但是這個地方確實也能夠茍且偷生,但是比較安全。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又出事了。各位可能都知道,二戰的時候,德國空軍轟炸倫敦,烏邦寺離倫敦才三十多英里,這時候烏邦寺的主人怕麋鹿再次毀於戰亂,就一改不給別人麋鹿的習慣,把麋鹿輸送到了英國、歐洲以至世界的很多地方。但是惟獨沒有給中國,為什麼就不給咱們呢?不還給咱們。因為那時候正是抗日戰爭,兵荒馬亂。所以麋鹿那時候回來也得讓日本鬼子拿刺刀給挑了。所以麋鹿作為咱們的老鄉,一直就沒回來了。那麼直到1985年,麋鹿才終於結束了這段寄人籬下的僑居生涯,才開始回到了北京南海子。

  那當時討論這個麋鹿回歸的時候,中外的很多學者是莫衷一是,麋鹿應該回到哪兒呢?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北到遼河,南到錢塘江,東到台灣,西到山西,都有麋鹿化石的發現。當時在選擇的時候,後來就把目光落在了北京南海子。這個地方是別的地方都比不了的。首先這是麋鹿的模式標本的産地,大家還記得, 1865年,大衛神父是在這個地方發現物種的。第二,這個地方是1900年麋鹿在中國的滅絕之地。那麼這個意義也是極為特殊的,就是從科學史的內涵上,從文化上來説,這個地方歷經了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獵苑,更重要的當時大家到那一看,垂柳依依,荻花瑟瑟,歐鷺翔集,就缺呦呦鹿鳴了,覺得麋鹿要是到這兒來,條件太好了。確實當時1985年還是名副其實的南海子,一片水鄉澤國。於是大家就決定,麋鹿還家就還到這兒,後來果然是非常成功,這個選擇也是非常完美,國際上一些著名的人士就把麋鹿回歸,稱為最準確的“重引入”工程。

  現在給大家看一看,這些都是麋鹿回歸的情景。你看,當時夕陽西下,一派水澤的南海子。第二幅照片,中英兩國簽署了回歸的協議,這兒開始建大門。1985年8月24號,麋鹿就是乘著這架飛機回到了故里的。其實很多人把麋鹿還家都作為中國在國際外交上,政治上的一個勝利。其實我們這些自然保護工作者,我們在實踐著一個什麼呢,就是國際合作的一個瀕危物種的拯救工程叫“重引入”,英文叫Reintroduction,我想各位可能都知道,這個“重引入”它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一個重要的措施。“重引入”,那何為“重引入”呢,就是當一個物種在它的原産地,由於某種原因消失了。但是原産地之外又被引出去了,有少量的剩存,經過人工繁育,風土馴化,再把它引回到它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這種拯救措施叫“重引入”。現在全世界有130多項“重引入”拯救,那麼只有15項成功了。中國只有三項“重引入”,中國的三項“重引入”,就是賽加羚羊,普氏野馬和麋鹿。那麼現在宣佈成功的只有麋鹿,麋鹿不僅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別有38頭回到了北京南海子,然後在1986年還有39頭到了江蘇大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然後1993年北京南海子的麋鹿又開始輸送到了湖北石首自然保護區,包括去年我們又有30頭麋鹿送到了湖北石首自然保護區,還有另外30頭麋鹿送到了黃河邊上的原陽自然保護區。現在在中國的自然保護區中,麋鹿已經不會再滅絕,而且它已經回到了它祖先生活過的地方。所以麋鹿的“重引入”拯救,基本上可以説是成功了。那麼不管是麋鹿的回歸,還是這些物種的“重引入”,它很大程度上是跟動物園又有了很大的關係,包括剛才説了,麋鹿被運到歐洲,就分別養在動物園之中,那麼烏邦寺現在也改成了一個對外開放的動物園了。那麼動物園這種現象,我們怎麼理解,從比較強烈的自然保護的這種角度來看,包括我都一再説動物園就是動物的監獄。可能大家聽説過沒有,在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趙忠祥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其實我在説這句話之前,我想跟大家説這麼一句話是10月4號號稱是“世界動物日”。那麼在今年動物日的時候,有一些朋友在説,我們要給動物過節,後來我發言的時候我説,10月4號是“世界動物日”,但它不是動物的節日,為什麼這麼説呢?它只是愛動物人的節日,因為趙忠祥説,當有一天,所有動物園中的動物,都衝破牢籠奔向其祖先生活過的地方,那一天才是動物的節日。所以我覺得,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它回到野外,回到它祖先生活過的自然保護區。但事實上,這麼多年了,動物園其實它也起到了一個物種的延續作用,特別是由於在野外,使它同種的個體滅絕之後,動物園就成了它的庇護所,所以我們説,今天動物園的目的,它既是動物的庇護所,又是知識的奉獻者,更是公民素質的影響者,教人怎麼樣善待生靈。

  大家可以通過這個簡單的圖,就可以看到麋鹿的軌跡了。它原來就是野生的,在自然狀態下的。但是在三千年以前,開始被苑囿,被苑囿之後呢,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野生完全滅絕了,就剩這苑囿的這些奄奄一息了。後來剛才説了,由於八國聯軍的進入,使它在中國本土滅絕了,被送到了動物園中。然後1985年才回到了北京南海子,然後從南海子又到了保護區這麼一個過程。那麼回到保護區也就是回到了我們所謂的野外,又恢復了野生的狀態。

  那麼我們説最後一部分,就是關於麋鹿的價值。説到麋鹿的價值,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很多非常功利的成人,不免都會問,到我們那裏都要問,你們養這鹿幹什麼用的,或者有人來電話,你們那兒是養鹿的吧,有鹿肉吃嗎?能喝鹿血嗎?我就告訴他們,沒有,我們這兒不是養鹿的。你們那不是好多鹿嗎,所以大家不認識我們這兒。我想跟大家説這麼一句話,這裡不是動物園,儘管有很多種動物,這裡也不是養鹿場,儘管您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鹿,我們説又不是動物園,又不是養鹿場,那是幹什麼的呢?我們就是圍繞著麋鹿的保護,或者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科研和科普工作。簡單地來説,就這兩個功能。説到麋鹿角,麋鹿茸的價值,那麼我應該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故事。這是一副鹿角,就在我們麋鹿苑博物館,有展覽,展覽這副鹿角。那麼這副鹿角,你們大家仔細看這兒,有好多小字。這個小字是當年乾隆皇帝鑒別的一副鹿角。那麼乾隆大家都很熟悉了,這個人不僅是文武雙全,既善於寫詩做賦,而且善於騎馬射箭,他的理科也不錯,他非常善於探究自然現象。他曾經就寫了一個東西叫《鹿角記》,不是《鹿鼎記》。他就在《鹿角記》中,他就説“既辨明鹿與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他很武斷地認為,它們脫角都是夏天。“既有其言而未究其故,常耿耿焉”。雖然這麼説,他一直耿耿於懷。“昨過冬至,陡憶南苑有所謂産者,或解角于冬,亦未可知。遣人視之,則正值其候”,他當時派他的御前侍衛叫五福,“策馬南來”,就出了皇宮到南苑來看,正好麋鹿脫角,“持其已解者以歸”。把剛脫的角拿到故宮讓皇帝一看,乾隆皇帝“乃爽然自失”,原來我説的不對。結果他説了這麼兩句話,我覺得,他説的這兩句話,我覺得今天我們作為搞科學的人,對我們有很深刻的指導意義,因為我們都説一句話叫“格物致知”,但是他説什麼呢?他説“天下之理不易窮,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他承認天下的道理真是一會兒,半會兒琢磨不透,活到老學到老。結果他就讓工匠把他説的這些話就刻在這頂鹿角上,現在大家到那兒,不但能看,還能摸一摸,這就是《麋角解説》。

  其實剛才説到麋鹿的價值,我認為麋鹿的價值至少有三點,這是我僅僅能夠分析出來的。第一,它可以説是一個濕地的代表種,或者是濕地的奇見物種。我們如果保護好麋鹿,同時保護好它賴以為生的濕地,那麼也就是呵護好了我們賴以為生的家園。可能在座的朋友都知道,濕地對我們人類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把森林稱為大地之肺,把濕地稱為大地之腎,它的這種提供水源,降解毒素,還有生物多樣性的這種功能都是非常豐富的,我們一言難盡。那麼第二,麋鹿至少是我們的祖先傳承給我們,那麼我們還有責任必須讓它傳承下去的一份珍貴的遺傳基因,那不應該因為我們的口腹之欲就把它都吃掉了,都給它殺光了。所以它作為一個珍貴的遺傳的基因,我們也要有責任使它傳承下去。

  那麼第三,我從來沒有把麋鹿看成是一團肉,一張皮,或者一副骨架,而把它視為一個活的自然文化遺産,在這《麋角新解》中,我説麋鹿曾失而復歸,是劫後余生,作為國運興衰的真實寫照,作為生態質量優劣的標誌生物,能夠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是悲劇中的喜劇,不幸中的萬幸。俗名“四不像“的動物,在煙雨空蒙、芳草萋萋的水畔徜徉、駐足、回首,發出了粗糲的吼叫,昂起蒼涼的巨角,一投足一擺尾,招招式式盡在傳遞著亙古信息,訴説著坎坷的經歷,“歲月與俱深,麋鹿相為友”這是乾隆説的,那是與人類共同進化而來,歷時二百萬年的深邃之處。它們古典神秘的氣度和厚重豐饒的內涵,無不有待我們以一種超凡脫俗的價值觀去評估、去感悟,去詮釋,去解讀。“蕭瑟秋風今又是”,現在徜徉于麋鹿苑的麋鹿,仍在以滄桑多舛的命運和迷途而返的餘悸告誡著行色匆匆的世人:人類稱我為“麋鹿”,但願人類自己不要“迷路”啊!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