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 《李后主和他的詞》 李敬一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8日 14:18
主講人簡介
李敬一教授,1970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1978年至1979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青年教師進修班學習。先後在武漢大學中文系、新聞系主講“中國文學史”、“中國傳播史”等課程,併為全校開設公選課“唐詩欣賞”、“宋詞欣賞”;1999年赴法國作學術交流,現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廣播電視係系主任。
從事中國傳播史、中國文學史研究,著有《中國文學史》、《中國傳播史》、《司馬遷》、《古詩詞名篇欣賞》、《休閒唐詩鑒賞辭典》,合著《唐詩鑒賞辭典》、《宋詩鑒賞辭典》、《唐代十大詩人詩畫雅鑒》、《宋代十大詞人詞畫雅鑒》等著作四十余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內容簡介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主講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李后主(煜)的生平
1、南唐亡國之前:“可憐誤作人主”。
2、南唐滅亡,囚禁于汴京:“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二、李后主詞
1、亡國之前的作品:宮中宴飲,美女佳人,纏綿情愛,浪漫倜儻,充滿了“愛”和“美”的主題。這些詞大都刻畫精細,富於形象性,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一斛珠》(“曉粧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賞析。
3、亡國之後的作品:深深地反省自己,悔恨交加,悲痛欲絕,寫出一個亡國之君獨特的生活與感受,“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間罪惡之意”(王國維《人間詞話》)。
4、《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賞析。
三、李后主的詞風
1、 總體風格如清代周濟所言“粗服亂頭”。
2、 語言樸素,明朗自然,擺脫了“鏤玉雕瓊”的傳統習氣。
3、 能寫真實的情感,表現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形象生動,概括力強,意境闊大,有大家氣概,開後世豪放派之先。
《李后主和他的詞》 (全文)
大家好!那麼在我們中國有很多古典詩詞的名句,有些名句可以説是家喻戶曉。那麼有些名句呢,雖然不一定是家喻戶曉,但是稍有點文化水平的人,或者稍微認識字的人都知道。那麼其中有兩句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大家都知道。那麼這是李后主的兩句非常有名的詞。這兩句詞以説是悲愴動人,同時又通俗易懂。他唱出了李后主人生的獨特的感受,千百年來這些詞萬口相傳、吟唱不絕。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李后主的詞,但是對李后主的詞有一個真正地全面地了解的人卻不多。我們對李后主的詞是既熟悉又陌生,對李后主,可以説,既知道又不太很清楚地知道。因此今天我跟大家講的這個題目就是《李后主和他的詞》。
李煜的詞大約有30多首詞,這個詞的數量,如果跟後來的宋詞比較來説,不是很多。但是從詞這種文學樣式,從它的萌芽、從它的誕生、從它的發展到李煜這個時候,標誌著詞這種樣式的成熟。有三十幾首詞流傳到今天已經是很了不起了。那麼他的詞按內容而言,我們大體上可以把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所謂前期就是指李煜南唐亡國之前的作品,在南唐亡國之前,李煜的詞主要寫宮廷生活,主要描寫宮廷生活,宮中晏飲、美女佳人、纏綿情愛、浪漫倜儻,這些作品都充滿了愛和美的主題,這些詞大多刻畫非常精細,很富於形象性,有比較高的藝術價值。
那麼下面我要介紹一下他前期的詞。剛才大家熟悉的《虞美人》,那是他後期的詞,是他被毒死以前的填的詞,可以説是用生命換來的詞,那麼這個詞非常悲痛。那麼要想真正理解李煜後期的詞,為什麼有這樣的真情實感,為什麼是那樣地沉痛,你必須對他前期的生活和前期的作品有所了解。因為李煜他的生活,後來當了俘虜以後,是天上人間!那種反差是非常大的,這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的作家,儘管生活有曲折,但是沒有哪個人像李煜那樣,落差反差那麼大。前期是當皇帝,至高無上,後期當俘虜,求死不得、求生不能,這種狀況。所以你要了解他後期這種思想、這種悲痛,你必須了解他前期是怎樣地無憂無慮,前期是怎樣地荒淫奢侈,是怎樣的一個風流皇帝,沒有那種對比,沒有前面那種生活,怎麼會有後面生活這種對比的感受呢?
所以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前期的作品,我給大家介紹兩篇作品,一篇作品叫《一斛珠》,詞牌叫 《一斛珠》。這首詞大概是寫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呢,我們今天無法知道,確認她到底是誰,也許是一個宮女,也許是一位歌女,也許是小周後,也許是大周後,不得而知。總而言之,是他身邊的一位女子,跟他很親近的。我們看他描寫這個女子,看他當皇帝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在當俘虜是另外一種感覺。這首《一斛珠》是這樣寫的:“曉粧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他寫他身邊這個女子,這個女子當然非常美麗了,怎麼美麗?我們看他怎麼描寫,“曉粧初過”,早上起來,這個女子梳粧打扮完畢,然後“沉檀輕注些兒個”,什麼叫“沉檀”呢?就是一種化粧品,古代一種化粧品,用沉香、用檀香、用紫丁香、用梨子汁放在一起蒸,反復地蒸餾、過濾、蒸,蒸了以後,蒸多次,然後成了一種絳紅色的稠稠的濃濃的絳紅色的化粧品。幹什麼呢?古代女子畫眉的時候,打底色、畫眉梢。還有就是點口紅。作者在這兒説這個女子“沉檀輕注些兒個”,用那“沉檀”來點口紅,點她小嘴,作者説“輕注些兒個”。“些兒個”就是當時的口語,所以李煜的詞非常好懂,他就用當時的一些口語,口頭上的一些話,口頭表達的方式。“些兒個”就是一點點。“輕注”就是隨便點那麼一點,那個嘴就點滿了,那什麼意思呢?大家想想,證明這個嘴之嬌小。反之的話那就不是“輕注些兒個”了。那恐怕要很用力地涂很多,她是“沉檀輕注些兒個”,化粧完了以後,用那“沉檀”來點口紅,那口紅不要很多,用那麼一點點,一點就夠了。“沉檀輕注些兒個”,然後“向人微露丁香顆”,丁香也叫雞舌香,這裡是代指女子小舌頭,“向人微露丁香顆”。開始點了口紅了,現在嘴巴微微地張開,“微露丁香顆”,小舌頭看得見,在震動,幹什麼呢?在説話,她開口説話了,點了口紅了,開口説話了。“向人微露丁香顆”,然後“一曲清歌 暫引櫻桃破”。説話了然後就怎麼樣,唱歌了,唱什麼歌呢?一曲清歌,非常纏綿、非常婉轉、非常抒情的。用我們現在話,是非常抒情的歌。“清歌 暫引櫻桃破”,“櫻桃”指櫻桃小嘴,櫻桃小口。“櫻桃破”就是張口唱歌,“暫引” 暫時使得張開嘴了,那就不是唱歌,非常柔弱、非常柔婉,她不是我們今天那種通俗唱法,扯著嗓子喊,她是“暫引櫻桃破”,櫻桃小嘴剛剛張開又合上了。多麼多情,多麼柔弱!“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然後下面作者這樣寫,“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這兩句雖然是個倒裝句子,説了話、唱了歌,那君王肯定要賜酒給她喝吧,賞酒給她喝,一喝,杯深,“杯深”就是她酒喝得很多了,本來是一滿杯酒,現在喝下去了,酒下去了“杯深”,“旋被香醪涴”。“香醪”就是美酒,美酒濺出來沾染了衣裳,喝酒很高興,一高興可能也忘乎所以,杯子一晃,酒就濺出來了,濺出來把衣服染臟了、染濕了,但是“羅袖裛殘殷色可”,沾濕的衣裳、沾濕的紅袖,紅袖變成了殷色。本來是紅袖,酒再一打濕就變成深紅色了。所以用“殷色”,一個“可”字用得很好,“可”是什麼意思呢?“可”就是“無可無不可”,為什麼叫“無可”“無不可”呢?你想這麼好的衣服,紅袖,這麼好的衣服,宮廷的衣服肯定是很華貴的衣服,被酒沾染了,當然是很懊喪的事情,但是因為心情好,沒關係,沒關係。可以的,無所謂的,染壞了、染濕了當然不好,但是其實也無所謂,“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最精彩的後面三句,喝酒以後,這女子就醉了,醉了以後就撒嬌,撒嬌怎麼撒法呢?“繡床斜憑嬌無那”,斜靠在繡床上 “嬌無那”,“無那”就是無奈、沒辦法,百般嬌態,拿她沒辦法。這個時候,你別説你耍什麼君王的威風,她不聽,我就是這樣,或者説你表達你這個才子的才氣,起來我們再唱首歌,也不理你。或者説你作為一個男人,這時候把你當個女子,本來是古代對女子是很輕視的。這時候,我把你捧得怎麼樣怎麼樣,把你捧得高高的,我也不理睬你,百般無奈,拿她沒辦法。
這女子斜靠在繡床上撒嬌,連李后主都拿她沒辦法。“繡床斜憑嬌無那”,然後作者用一個非常典型的非常細緻的非常有生活氣息的細節,女子靠在繡床上“爛嚼紅茸 笑向檀郎唾”,紅茸就是紅色的茸線毯子,床上鋪的那個毯子,有一種毯子叫紅茸線。這女子就撒嬌,用手在毯子上捏、扯,扯啊!扯出點紅茸線,含在嘴裏邊嚼,嚼完以後 “笑向檀郎唾”。“檀郎”是什麼意思呢?“檀”就是“檀香”的“檀”,“檀樹”的那個“檀”,“檀郎”是中國古代一個美男子,叫潘安。一説潘安,大家都知道。潘安,中國古代最英俊瀟灑的美男子,潘安有個小名叫“檀奴”,“奴”就是“奴隸”的“奴”,“奴才”的“奴”,“檀奴”。那麼後世呢,因為美男子潘安的小名叫“檀奴”,所以後世把一個女子所愛的那個男子叫做“檀郎”,也就是我的“檀郎”啊!李后主説這女子撒嬌的時候,是“爛嚼紅茸”,是“笑向檀郎唾”,她把紅茸線扯、扯,扯了以後放在嘴裏面嚼,嚼完以後含笑吐向著檀郎,向著她所愛的那個男子吐過去,那麼這個檀郎,我想也許就是李煜吧,那麼這首詞,我們看它的描寫非常之細緻,它很有特色。始終抓住這個女子的小嘴來描寫,你看“沉檀輕注些兒個”,是嘴,對不對?“向人微露丁香顆”還是嘴,“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還是嘴,喝酒“羅袖裛殘殷色可”還是嘴。最後是“嚼紅茸”還是嘴,“笑向檀郎”唾過去,也還是嘴。通過這個小嘴的這種美的描寫,那麼這個女子的美麗,我們就可想而知,這個女子的嬌弱美麗就可想而知。那麼在這裡作者表現這個女子,不但描寫她的這種形象的美,而且表現了這個女子的無限的柔情、那種嬌弱的神態。而且李煜在這裡寫的是恰如其分,如果這個詞再稍微寫過一點,表現他和這個歌女之間,還有什麼其他的話,那就過了,這個作品就沒什麼意義了。他寫得恰到好處,也把“美”表現得最充分,但是他沒有過線,擦邊球,寫得非常好。那麼我們就説,李煜原來當皇帝時候,過的是這種生活,同學們!因此大家不要責怪説李后主輕薄,他是輕薄,風流皇帝,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來講他不過分,“莫為詞人輕薄,正是詞家本色”。
好!這是一首詞。我們再看他一首詞《菩薩蠻》,這首詞有歷史記載,據記載,這首詞寫大周後病重期間,小周後被招到宮裏面來了。因為大周後還是皇后,名分還是皇后,小周後要去見李煜就不能夠公開地見,那好像是不道德的。因此這首詞寫李煜和小周後幽會的這麼一首詞,當然這首詞,我們今天拿來講它,其實沒有多大意思,但是我們要説明什麼呢?説明理解李煜當初過的是什麼生活,這樣幫助我們理解他後期的那些激動人心的能夠打動人心的很有感染力的後期的詞,它才有基礎、才有依據,才有對比,有個比較。我們看這首《菩薩蠻》,詞這樣寫的:“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那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第一句就描寫幽會的那種氣氛,那種背景,那種氛圍,幽會得有相應的適合的那種背景,那種環境,“花明月黯籠輕霧”,花兒開得正盛,但是晚上月亮若明若暗,月亮一會兒從雲層中出來,一會兒又躲到雲裏面去了,夜霧濛濛。“花明月黯籠輕霧”,這是個什麼環境呢?情人幽會的環境,所以第二句就説,“今霄好向郎邊去”,今天晚上正好去跟他約會,所以“今霄好向郎邊去”,她去約會,不能夠公開地,不能夠正大光明地,所以這個女子很害怕。她擔著名聲,擔著被別人指責,擔著罵名,於是這女子,小周後把鞋子脫掉,“手提金縷鞋”。因為鞋為什麼脫掉,走起路來很響,古代人穿那個木屐,雖然不像今天的高跟鞋,但是走起路來,恐怕咯吱咯吱還是很響的。所以把鞋子脫掉拎在手上,“手提金縷鞋”是個倒裝句,“刬襪步香階”,“刬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踩著襪子走路,不穿鞋子,踩著襪子走路叫“刬襪” 。“步香階”,在臺階上一路小跑,很緊張地拎著鞋子,大家可以想那個形象,小周後脫掉鞋子,拎在手上,光著襪子小跑,跑到哪兒呢?“畫堂南畔見”,在那兒去和李后主約會,下去寫她約會了,“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然後稍微鎮靜下來以後,説出兩句非常真情的話,“奴為出來難 教郎恣意憐”。“奴家”我出來跟你約會、相會,可是很難的事,難在哪?怕別人罵,自己要心裏下決心,因為她的姐姐還在病床上。所以從道德上、從良心上,無論從哪方面講,都不能是公開的,也不見得是光明正大的,所以“奴為出來難”,因此“教郎恣意憐”,請你“恣意憐”,就是放肆地盡情地愛。
這首詞大家覺得是不是稍微還有點過呢?也還是恰到好處。“恣意憐”,他寫得很文雅。“教郎恣意憐”,感情是都表達出來了,詞還是很文雅的。因此,還是那句話,“莫為詞人輕薄,正是詞家本色”,還是詞家本色。那麼這首詞不但表現了他和小周後之間的這種生活,而且詞寫得非常細緻,非常有形象性、非常有意境,那種“花明月黯”的意境,這是一種愛的氛圍吧!他所描寫的小周後,那麼擔驚受怕地去和李煜約會,這種情景的描寫,好像是一個電視電影的一個鏡頭一樣給人活靈活現,都是可以拍得出來的,寫得非常好的詞,可見李煜的才華。那麼我們講這些作品,講這兩篇作品,舉兩個例子無非是説明,使我們了解,李煜作為一個風流皇帝,他的生活是多麼驕奢,作為一個風流皇帝,生活是多麼驕奢。而作為一位才子詞人,他又是何其擅長來表現生活中的美,這兩首詞都是寫美,都寫得非常細緻。我剛才講了,我們讀李煜的前期詞,正是為了理解李煜後期的詞,為理解李煜後期的詞做一個鋪墊,做一個比較,做一個對比,這是講李煜的前期的詞。
那麼李煜後期的詞,詞風大變,李煜後期的詞寫出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獨特的生活的感受,獨特的這種情感,獨特的思想情感。獨特的生活是什麼呢?由皇帝到俘虜這種生活,獨特的感受就是那種悔恨,那種反思,那種悲痛,那種懺悔。獨特的那種情感,這是非常悲痛的、非常悲哀的,甚至於李煜在後期的詞裏面有的是非常絕望的。所以李煜的詞,後期的作品能寫真情實感,寫真感情,悲慨多氣啊!寫得非常悲涼。同時情感非常激越,感情非常強烈。因此,因為他能寫真情實感,他的詞能夠抒發那種悲涼,或者哪怕是絕望的那種情感,他比寫那個風花雪月,比寫那個男女,像前面那樣的“笑向檀郎唾”,它的社會意義,它的這種給人們的一種悲憫,喚起人們的那種同情,應該説更有作為一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擴大了詞的意境。
過去的詞,我們説詞家本色是什麼?寫風花雪月,寫男女愛戀,他的詞能寫亡國的感受,這種感受實際上帶有一點政治上的色彩,帶有一種政治的情感。因此它又接近於詩,我們通常都是很肯定詩,對“詞”往往認為是小玩意。“詩”是慷慨激昂的,那麼李煜後期的詞,有些內容其實應該是“詩”所能表現的。“詩”才能表現的它表現了。因此李煜的詞,可以説,在中國詞的發展史上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他擴大了詞的意境,提高了詞的思想境界,因此它是有意義的。
那麼下面呢,我們看看他的一些詞,看他後期的詞。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相見歡》,《相見歡》,詞牌,這個詞牌也叫《烏夜啼》。這個詞有兩種不同的説法,詞這樣寫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個詞呢,這樣一種慷慨激昂,這種好像是呼天搶地這種悲哀,才不是前期詞那種纏纏綿綿,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他説“林花謝了春紅”,花兒凋謝了,春天的紅色都枯萎了,春天過去了,美好的歲月,美好的光陰過去了,“林花謝了春紅”。如果按正常説,還是一種新陳代謝,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讓人特別難過,花兒總是要凋謝的嘛!“林花謝了春紅”,但是接著作者又寫了“太匆匆”,固然是一種新陳代謝,但是這一切來得是那麼突然,這一切來得是那麼讓人接受不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更加令人無奈的是什麼呢?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風,淒風苦雨啊!不斷地摧殘著我,打擊著我。那麼他這幾句實際上是三層,首先説花兒謝了令人悲哀,然後再來渲染這個“太匆匆”的凋謝,讓人接受不了、承受不了。再加上早早晚晚那種淒風苦雨的摧殘,我尤其受不了。所以三層的意思,一層一層地鋪墊,然後就回憶,“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他被俘虜了,被帶離金陵的時候,被押到汴京的時候,離開都城金陵,那時候宮廷裏面的宮女們,過去故國的宮女們,還唱著歌兒 還在含著眼淚,唱著歌兒來送他。“胭脂淚,相留醉”,她們哭著送我,這些宮女們送我,但是還有相見的日子嗎?還可能再重見嗎?不可能了!這過去的歲月一去不復返了。“幾時重”,什麼時候才能夠重回故國呢?什麼時候再重見那些宮娥呢?什麼時候再能夠恢復我的地位呢?這一切都不可能了,最後他説“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那麼這一切,他自然是理所當然,是符合這麼一個説法。“人生長恨水長東”,那給我的一種感受是無窮無盡的恨,就像那無窮無盡的東流水一樣,東流水是無窮無盡的,我的仇,我的恨,我的怨恨,我的憂愁,我的悲哀也是無窮無盡的。
大家看,這完全像“詩”一樣的吧!像“詩”一樣地抒發。但是作者在這裡寫得非常地脫俗,把自己的感情直接抒發出來,所以我就感覺到,讀了這個詞以後,大家感覺到他亡國以後這種心情,那種“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覺、感受。大家再一起來體會一下,“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我再舉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虞美人》,這首詞我們也可以看作是他的絕命詞。因為在七月初七晚上,他唱這首詞,宋太宗趙光義非常生氣,你還唱詞,你還唱這樣的詞,你還懷念你的雕欄玉砌,還“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讓你回首不成,於是用毒藥把他毒死了。因此可以説,這首詞是他的絕命詞。也可以這樣説,是他的生命換來的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麼詞一開頭,作者説“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代指過去的歲月,那過去的歲月,是什麼時候完的呀。“了”就是完結了,了結了,那種生活,那種歲月,什麼時候就完了呀,像夢一樣,糊裏糊塗,怎麼一晃,沒了,一晃,我就成了俘虜,怎麼回事呢?生活的這種變故,哪怕他被關了幾年了,亡國已經幾年了,還沒有清醒過來,怎麼回事?所以這個人,我們説他好像是清醒,他實際上想清醒,還是糊塗的,是不是呢?“春花秋月何時了”,既是對過去歲月一種懷念,也是一種無奈,也説明他還是糊裏糊塗地,怎麼就沒了。“往事知多少”,多少往事涌上我的心頭,那麼這句説明,還是我前面講的,還是“剪不斷,理還亂”。這種心態,他還回首往事,多少往事都涌上我心頭,但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什麼往事讓人最牽腸挂肚呢?那就是“故國”,“小樓昨夜又東風”,我住的這個小樓,昨天晚上刮了一晚上的東風。“東風”,大家知道金陵在汴京的東邊,也就是李煜的故國,那風從故國吹來的,但是我國在哪呢?家在哪呢?“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那故國已經沒有了,想起故國的這個事情,我怎樣亡國了,我怎樣丟棄了,我的祖父,父親的基業,我怎樣使得我這個國家沒有了,就是政權沒有了。那麼這些事情都不堪回首,特別是月明之夜不堪回首,為什麼月明之夜不堪回首呢?因為月明之夜,所謂“月明”就是月圓,月亮是圓的我是缺的,國家沒有了,不但是缺的,簡直是月蝕了。我沒有了,不團圓了,缺了,所以一個不團圓的人,一個有缺憾的人,最怕看那種圓圓的事物,最怕看成雙成對的事物,這就是所謂“多情卻被無情惱”,因此“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尤其在月明之夜不堪回首,然後下去説,説是不堪回首,但是證明他還在心裏面,放不下吧!放不下故國,想起故國,想起他過去的宮殿,那“雕欄玉砌應猶在”,“ 雕欄” 雕花的欄杆,玉砌,玉做成的臺階,這是指過去的宮殿大概還在吧!我那過去的宮殿,那舊址,那些房,那些宮院應該還在,“只是朱顏改”,這句寫得很傷心。在大概還在,但是已經是斑駁了,已經是破敗了,因為它的主人已經被攆出來了,它已經改姓了,已經不屬於南唐的政權了,所以“只是朱顏改”。雖然那個房子還在,但是它永遠不屬於我了,永遠失去了它的過去的主人了。
所以想起這一切,最後作者説“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問君”就是問他自己,“君”就是指他自己,你要問我有多少愁,我要告訴你,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江春水向東流”,春水那樣寬、那樣廣、那樣深、那樣地浩浩蕩蕩、無窮無盡,那樣地奔流不息。“愁”之多,像春水向東流那樣地無窮無盡。因此這首詞,我們説它是用生命換來的,它所表現的這種悲哀、這種悲痛,以及在詞裏面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對悲哀,對亡國的這種仇怨是非常有感染力的。那麼這是他當時內心的那個情感一種真實的寫照。
好!以上我們介紹了李煜的後期的詞,李煜的生平我們也講了,李煜的詞分前後兩個時期,我們講了他前期的詞,可以了解他當皇帝時候的生活,以及當皇帝時候那個作品是怎樣反映他的生活的。了解他後期的詞,了解他生平,也知道他後期的詞,原來是在反省、在懺悔、在悲痛之中,那種真實的心境的一種寫照,那麼最後我們説説李煜的詞總體上有什麼特色呢?清代的評論家評價李煜的詞,曾經這樣説過,説李煜的詞是“粗服亂頭,不掩國色”。就是李煜的詞呢,是一個不修飾、不打扮。“粗服亂頭”,穿著很平常的衣服的,頭髮也不梳不打扮的,但是卻掩蓋不了那種天姿國色的本色美。因此李煜的詞可以説是一個“粗服亂頭,不掩國色”的美女。那麼這個概括、這種評價,實際上講的是李煜的詞是一種不加修飾,有著“本色美”的這樣的詞作。我認為這個評價是準確的、是形象的,確實,李后主的詞有著獨特的藝術美和鮮明的個性風格,獨特的藝術美和鮮明的個性風格,我覺得他這種獨特之處和他的個性就是從“詞”這種文學樣式來講,從他的作品來講,我覺得主要是在這三個方面。
一個就是李后主的詞語言樸素,明朗自然 很少修飾。他的詞語言樸素,明朗自然,很少修飾,是“粗服亂頭”嘛!不加打扮的一種“本色美”。他的詞裏面有很多口語,包括他的前期詞和他的後期的詞,你看“些兒個”,“沉檀輕注些兒個”。“ 些兒個”就是口語化,一點點,當時的口語。再比方説,“別是一番滋味”,“別是一番滋味”也是口語,再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好像是散文一樣,“問君能有幾多愁”。都是口語化 ,很通俗、很樸素,他擺脫了過去的詞那種“鏤玉雕瓊”的那種傳統。那就是過去的詞非常講究雕琢字句,那麼李煜的詞樸直説出,這是第一個特點,語言非常樸素、樸直説出。
第二個特點,我覺得李煜的詞。他的作品,整個詞作的流暢靈活,整個詞在裏面的情感、語言表現,用流暢的語言表現一種激情,流暢靈活,毫無晦澀呆滯的毛病。他的詞很好懂,沒有什麼晦澀難懂的地方,他的詞平易之處如同民歌。李煜的詞,在平易的地方像民歌一樣。比如説,大家剛才跟大家講的,“奴為出來難 教郎恣意憐”,像不像民間情歌,非常像民間情歌。你看用的那個詞,“奴家”怎麼怎麼樣,“郎”怎麼怎麼樣,就是民間的民歌,對戀人的一種稱呼,所以平易之處有民歌之風。大凡大作家,都是學習民間文學的典範,屈原學習民間文學,是學習民間文學的典範,李白、杜甫他們都學習民間文學,都是向民間文學學習的典範。李煜的作品裏面也有民歌的這種風格、風味,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也是尤其重要的,就是他的作品充滿了一種無可遏抑的熱情。李煜的作品它是寫一種真感情,一種熱情壓抑不住,情感色彩非常濃,充滿無可遏抑的熱情。李煜的詞能寫真性情,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上面我們剛才講了他後期的詞,我跟大家介紹四首詞,你們再回憶一下,每首詞的後面兩句,你們看都是這樣吧,都是感慨不已,感慨惜之。都是發自肺腑的呼喊、呼號,所以是一種真情實感,而且他的作品形象生動、概括力強、意境闊大。你比方説,“一江春水向東流”,那個畫面,我上次跟大家講到,什麼叫意境?“意境”就是非常蒼涼悲壯的一種很闊大的意境,有一種大家氣概,不是一種小家子氣。所以後世把李煜的詞看作是後來的豪放派的先河,開豪放派之先河。總而言之,我們欣賞李后主的詞就必須了解他的生平和創作的情況,了解他亡國前後不同時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我們要理解他由於生活的這種反差而激發出來的創作上的一種衝動,從而認識作家的這種生活與創作的關係,認識李煜的人生悲劇,感受李煜詞的藝術魅力,這對於提高我們文學鑒賞水平,和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我相信是會有益處的。那麼最後,我們再吟誦李煜的詞來結束我的演講,我們大家吟誦他的《虞美人》,大家可以跟我一起來吟誦。《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好!謝謝大家。下面大家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們來一起討論的嗎?
李老師您好!我想請問一下,有人説現在中國的詩詞界詩性正在消失,詩歌不是一味媚俗,甚至走向了粗俗,然後就是那種很做作的無病呻吟。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您認為在現在這個大眾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強勢氛圍下,詩詞應該有什麼作用?它如何體現這種作用?謝謝!
這個同學提的問題,也是有學術性。古代有一段很有名的文論,説“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那就是説,“詩”是什麼? “詩言志”,人總有情感的,詩者是“志之所之”,人有情感在心,你的情感放在心裏面,你的思想情感放在心裏面,不表達出來那叫“志””,“發言”就為“詩”,你要把這個情感表達出來,那就叫“詩”。“詩”言之不足那就要唱,因為“詩”不光是為了閱讀。我們大家什麼時候寫詩,比如我感情非常強烈,一天不寫詩我就過不的,所以當詩人不是隨便可以當的。比方説,你很冷靜,邏輯思維非常發達,你可以當科學家,你可以當哲學家,可以當政治家,你不一定能當詩人。詩人往往是感情非常強烈,非常敏感,而且一定要抒發,所以説“憤怒出詩人”。
詩人他不講他就不舒服,過去有個形象説法,他詩興來了,詩興大發的時候,不讓他發出來,他要上吊啊!所以詩是強烈地表達感情,所以説,我怎麼怎麼樣,這個不是隨便説出來的,這樣説還不足以表達感情,我就放聲歌唱。歌唱也是表情的,放聲歌唱還不足以表達感情,手舞足蹈。因此我説什麼意思呢?就是説詩歌它是應該表達自己的情感的,這種表達情感當然有很多方面,有時候這個情感是你自己的情感,我的情感,我表達我個人的,我“喜怒哀樂”表達出去,這是一種方式。有時候我表達的是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的關切,這也是種情感,這種情感不但屬於我,也屬於大家,屬於這個社會。總而言之,它抒發情感是有的放矢的。“詩”是一種情感的一種流露,因此如果説,我們寫詩無病呻吟,那麼就有個問題。什麼問題?要麼就是沒有情感,你沒有情感,要麼你沒有你的情感,你不善於表現出來,有情感但是你不善於表現出來。所以,不但是你自己要表達出來,而是善於表達出來,而且還要能夠打動人、引起人共鳴,我想是這樣的。做詩人當然要有點經歷,有點不平凡的經歷,大喜大悲、大苦大樂,這樣的話,他的作品自然就會感人了。
好!謝謝大家,因為時間關係,今天我的演講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