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香港八達通]香港德輔道之一:海上街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7日 09:33 來源: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香港有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它以第十任港督德輔的名字命名,這條連接香港中區和西區的交通要道,晝夜都響著有軌電車行走的叮噹聲。這條街有傳統風格的老式海味店和中藥店,也有朝氣蓬勃的高樓大廈。從古老漁村發展為繁華都市的流金歲月,這條街都見證著香港的成功和魅力。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連續給您介紹這條古老街道上的風華,今天我們先帶您走進海上街道。

清晨,一輛在街頭行駛著的有軌電車,發出“叮叮噹”的聲音。每天早晨,這條街道都在電車駛過的響聲中醒來,一個世紀,從未間斷。然而,翻開香港1854年之前的城市地圖,我們驚訝地發現,今天電車行駛的道路,當年竟是一片汪洋大海。那麼,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裏,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個城市有了如此大的變化?這條本來不存在的道路,又是怎樣出現的呢?

1854年的香港,土地嚴重不足,為了緩解土地緊張,當時的第4任港督寶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填海。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寶靈海旁西和寶靈海旁中終於浮出了海面。這2條道路,就是今天德輔道的前身。然而,由於部分英商的反對,這2條道路修建完成後並沒有全線貫通,之間仍然相隔著幾英里長的海岸。

1887年,第10任港督德輔走馬上任。當時的香港,土地依然貧乏,經濟發展受到極大的制約。為了解決這一現狀,德輔決定將填海計劃繼續進行下去。

1904年,寶靈海旁西和寶靈海旁中終於全程貫通,成為連接香港中區和西區的交通要道。為了紀念已經離任的港督德輔,人們將寶靈海旁中改名為德輔道中,而寶靈海旁西則改名為德輔道西,合起來稱為德輔道。

這時,距離香港第一次填海,已經過去了整整50年。

歷史學家 林雲峰:德輔道,它都是不同的時段填海回來的,所以這些建築的發展呢,也反映了香港在過去一百多年,一步步的發展。

今天的德輔道,早已成為香港最具有特色的街道之一。也是連接香港西環、上環和中環的一條主要幹道。在這條充滿著古老和現代風味的街道上行駛著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雙層電車車隊,只花兩元港幣就可以隨意乘坐的電車,承載著一代代香港人不斷向前的精神,悠然駛過。

林雲峰:原來香港的海岸線,就是我們電車走的那一條道路。

每個早晨,德輔道都在電車的叮噹聲中醒來,一個世紀從未間斷,電車早已成為德輔道最生動的風景。

電車從位於西環屈地街的電車總站發出,在德輔道上穿行。乘坐電車遊覽德輔道,已經成為每一個香港遊客必不可少的活動。但很少有人知道,早期的香港電車正是隨著德輔道的貫通而正式投入運營的。從電車公司保存的老照片中我們發現,當年電車的第一位駕駛員,竟然是電車公司董事長的夫人,而一路負責打鈴報站的,是她年少的兒子。

香港著名收藏家鄭保紅先生,對電車有著深厚的感情。

鄭寶鴻:我在中環長大,很多時候母親父親帶我到德輔道購買東西,看電影、吃東西,我工作的時候,德輔道,有很多家大的銀行,我也要到那個銀行去辦公,所以我對德輔道充滿感情,尤其是很多時候我又乘電車,電車就令我想起了德輔道。

今天的香港,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和巴士、地鐵比起來,搖搖晃晃、慢慢吞吞的電車,顯然已經趕不上香港的節奏。但這種來自英國的老式交通工具,依然擁有蓬勃的生命力。

除了大批遊客的乘坐外,很多香港市民,也會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登上電車上層,在丁丁噹噹的車鈴和車輪摩擦鐵軌的“隆隆”聲中,放鬆一下自己繃緊的神經,香港人稱之為“遊車河”。

坐在古老的電車上,從位於西環的電車總站出發,一路上可以看到怎樣的景色呢?我們拭目以待著,敬請關注下香港德輔道之二——海味街。

責編:曉星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