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任永蔚:血液中流淌著對新聞報道的執著

 

CCTV.com  2008年11月07日 10:2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央視網消息:任永蔚,海外節目中心新聞部採訪工作室總製片人,善於以敏銳的觸角、獨特的視點、執著的精神挖掘獨家報道。今年以來,她參與了抗擊冰雪、拉薩打砸搶燒暴力事件、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報道。

任永蔚:血液中流淌著對新聞報道的執著


    一直期待能採訪到堅守在災區報道了一個月的任永蔚,終於在6月24日見到了稍事休整但依然忙碌的她。見面時,任永蔚的臉上已經看不到在災區時的憔悴和蒼白,而是重新充滿了活力,準備投入到下一步的採訪工作中去。

“我的內心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説:你應該去四川災區”

    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芮氏8.0級大地震,舉國震驚、世界震驚。那時任永蔚結束了兩會報道、拉薩打砸搶燒暴力事件報道,又在台灣駐點採訪了一個月,剛剛回到北京。海外新聞部領導考慮到她在家待的時間太短,沒有第一批把她派往災區。但當任永蔚在家中電視裏看到災區傷亡數字不斷地增加,救援工作正在緊張展開時,職業的使命感讓她坐不住了:“我的內心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説:你應該去四川災區。”她主動請纓,前往受災地區進行報道。

    “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啊?”面對兒子那雙渴求母愛的雙眼,她雖然心中酸楚,但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征途。這一去就是一個月。

    從登上飛機那一刻起,任永蔚的採訪就沒有停止。

    從5月14日到6月14日,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裏,任永蔚發回40多條新聞。一個月的時間裏,她平均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常常半夜一兩點才休息,淩晨六七點鐘便又開始採訪,幾片餅乾、幾口純凈水可以支撐起一整天的報道,同事都稱她為“鐵人”。

“感覺生死就在一剎那間”

    “汶川的路打通了,可以走西線!但是需要一天一夜,也很危險,你去不去?”電話中海外新聞部王未來副主任用商量的口吻問任永蔚,因為余震不斷,路上很有可能遭遇塌方和泥石流。“當然去了!”她不假思索地答道。

    地震後,最先打通的從成都去震中汶川的公路是需要繞道阿壩州首府馬爾康的西線,路程將近1000公里。5月16日下午,任永蔚踏上了這條路。

    沿途的景象觸目驚心。一路上,滾石滑坡不斷,車子猶如穿行砂石陣,隨時都有被巨石擊中的危險。任永蔚看到有的車輛被砸入路旁的水中,還有巨大的石頭橫亙路中。路過理縣時,黃色的土沙瀑布從天而降,車子頓時被“黃霧”包裹,劈劈啪啪的沙礫砸在右側車體,雖然車窗關著,人還是不由自主地要低頭躲閃。途經龍溪鄉,大風吹過,飛沙走石,忽然司機猛地踩了一腳剎車,任永蔚不由得向前俯衝過去,還沒等緩過神來,前方兩個足球大小的石塊從山上滾落下來,蹭著車頭最前端飛入河中,還好司機反應敏捷,他們撿回了一條命。“感覺生死就在一剎那間。”回憶起來永蔚也有些後怕。

    27個小時的長途跋涉,進入汶川縣城的一剎那,任永蔚心中的石頭也終於落地,但沿途險惡的經歷讓她的心還在突突地跳,她掏出手機,馬上與臺裏演播室連線,告訴觀眾她對的汶川第一印象。

    地震使汶川縣城百分之九十的房子變成危房,很多房子從表面上看並無大礙,但內部嚴重開裂。永蔚和搭檔楊小剛決定走入居民早已撤離的危樓裏進行拍攝,由於余震隨時都可能發生,當地人員認為危險太大,勸他們不要進入,但是為了讓觀眾看得更清楚,永蔚和小剛還是冒險走了進去。“在裏面要輕輕地踮著腳走,也許一個噴嚏都能引發樓房的坍塌。”

    在汶川周邊採訪的3天中,任永蔚和同事經常會碰到余震不斷、山體滑坡的驚險場面,可以説每一次採訪都面臨嚴峻的考驗。但任永蔚只有一個信念:“分秒必爭,因為我們是歷史的記錄者。”

唐家山:十幾秒鐘失去意識

    從5月24日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險工程即將展開,直到6月10日,堰塞湖水順著導流明渠傾瀉而下,排險工程取得決定性勝利,17天時間裏,任永蔚每天都在唐家山堰塞壩上報道工程的進展情況,成為堅守壩頂時間最長、報道最全面的新聞記者。她細緻深入的報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山體跨塌道路中斷,每天前往唐家山的交通工具只有一種——直升機。任永蔚以前沒有坐過直升機,在災區乘坐直升機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複雜的地形、突變的氣流,每次飛行都是一次考驗。曾有兩次,為了不耽誤採訪,任永蔚要求跟著運送炸藥的直升機一起進入堰塞壩,有人提醒,如果直升機上電路産生火花,炸藥就有爆炸的危險。但是一心進入唐家山採訪的永蔚顧不得這些,冒險坐上飛機。她説:“陸航部隊的飛行員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堅持飛行,作為記者我們也是戰地一員,怎能退縮。”
6月7日,任永蔚在堰塞壩上一個集裝箱(係搶險工程指揮部的臨時辦公地點)前採訪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採訪正在進行時,米-26直升機(一種大型運輸直升機)運載一個大型油罐來到唐家山,螺旋槳攜裹的巨大氣流把他們身旁集裝箱的門吹開了,門重重地砸中了任永蔚,大概有十幾秒鐘,她失去了意識……後來反應過來,發現自己被夾在集裝箱的門和箱體之間,頭感到有些疼痛,還好身上沒傷口。回到賓館脫掉衣服,她才發現自己身體的右半部分有大片的淤青。當時在場的武警水電官兵後來跟她説,“你很幸運,撿回了一條命,如果當時再往外站一步,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總理握住了我的手”

    6月5日,任永蔚像往常一樣乘坐直升機前往唐家山,當時唐家山只有部分留守人員在監測水文氣象和壩體情況。在採訪過程中,永蔚聽到一個信息,説溫家寶總理要坐直升機來到唐家山。任永蔚十分興奮,因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採訪機會,因此在既定採訪結束後,她和楊小剛等候在唐家山,希望能夠見到溫總理並且採訪他。大概在下午4點多,溫總理乘坐直升機來到了唐家山。

    溫總理走下直升機,朝等候人員走了過來。永蔚沒想到,總理直接衝著她走了過去。“總理上前用力地握住了我的手,説‘辛苦了’!那時候現場只有我一個女同志,而且曬得滿臉黝黑,一身的沙土,可能是我這樣子讓總理覺得我們的工作很不容易。我覺得總理的鼓勵不僅僅是對我在唐家山採訪的一種肯定,也是對所有堅守在地震災區報道的記者的一種鼓勵。”

    隨後溫總理接受了任永蔚的獨家採訪,採訪中談及對堰塞湖下游130萬民眾的牽掛時,總理面色凝重,言辭懇切,關切之情真誠流露。為民著想、急民所急的總理讓電視機前的觀眾為之感動。

堅守,為了肩上的職責

    6月1日,唐家山堰塞湖導流明渠挖掘工作結束,應該説任永蔚的採訪工作也可以告一段落了,而且整個抗震救災報道已經從第一階段的救援、救人開始轉入災後重建。各家媒體都開始了人員輪換,包括海外新聞部的記者,畢竟在四川災區已經有近20天了,記者們身心都很疲憊。但任永蔚對唐家山總有一個放不下的情結。當時她就跟帶隊的王未來副主任説:“我還是留下來吧,我想看到唐家山的堰塞湖的險情最終排除,下游的民眾獲得安全的那一天,如果就這樣回到北京,我心裏會覺得空落落的。”她又打電話給中心副主任范昀,要求繼續留下採訪,范主任問她:“你身體吃得消嗎?”她説:“沒問題,身體好著呢,我能堅持。”

    於是任永蔚繼續留在了綿陽,仍然每天坐直升機往返于唐家山堰塞壩,報道工程進展情況。6月10日,從導流明渠傾瀉而下的水流急速增大,考慮到壩體面臨的威脅,施工人員陸續撤離,而任永蔚卻堅持進入唐家山,拍攝水流沖刷過程,緊隨指揮部的領導堅守在現場,記錄下了他們在勝利時刻的欣喜和興奮。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葛振峰中將稱讚永蔚“好一個潑辣勇敢的戰地記者”。

“新聞採訪已經融入我的血液,深入骨髓”

    很多同事問任永蔚:“你和‘鐵人’一樣一直在新聞發生的最前線奔波,你就不累嗎?”對於這個問題,任永蔚説:“其實我樂此不疲。這一次次重大事件,能參與其中,我非常慶倖,也很享受這一次次的經歷。每一次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我總是有抑制不住的衝動和激情,希望自己能第一時間出現在新聞事發的現場,把第一手的信息報道給觀眾。”

    “我去一線採訪,除了有記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驅使,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對新聞報道有一種熱情和激情,我覺得新聞採訪已經融入我的血液,已經深入骨髓了。”(記者 王陶然)

     

     

     

     

責編:薛愛民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