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站在世界屋脊的記者們(多圖) 
——2005年CCTV派出精幹隊伍直播重測珠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4日 10:42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

   編者按: 經國務院批准,2005年3月到5月,國家測繪局、中國科學院、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測量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這是繼1975年國家首次組織珠峰測高之後,我國第二次對珠峰進行法定的國家測量。

   珠峰落日

    得知這一消息後,中央電視臺新聞採訪部派出了由10名編輯和3名技術人員組成的珠峰直播報道組,如此精幹的報道組卻順利完成了直播任務。

    登頂直播只有4個半小時,但為了這4個半小時的直播,也為了更加詳實生動地報道這次重測珠峰的全過程,早在2005年3月11日,中央電視臺就派出了直播報道組記者跟隨國家測繪局,從此次重測珠峰的起點格爾木出發,並在此後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裏跟隨登山測量隊深入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無人區、海拔5800米的珠峰西絨布冰川以及海拔6500米的珠峰東絨布冰川前進營地,發回了大量珍貴而鮮活的第一手報道,既增加了大家對直播的期待,也為直播積累了大量珍貴的素材。中央電視臺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家全程報道了此事的電視媒體。

    2005年5月22日8時30分至13時整,直播順利完成,其中來自珠峰峰頂的畫面長達40分鐘,但直播背後的驚險和艱辛卻無法透過電視屏幕傳達。

    在這次直播當中,一共有5個機位,除了設在5200米大本營的3個機位外,另外兩個機位一個為設置在距離珠峰峰頂50米處的峰頂全景機位,一個為設置於珠峰峰頂的游動機位,把持這兩個最關鍵機位的是西藏登山隊的4名藏族小夥子,他們不是專業的攝像師,為了確保他們能夠拍攝並傳下來高質量的峰頂畫面,此前,直播報道組在大本營對他們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嚴格培訓。我們將他們分成兩組,每組兩人,一人負責拍攝,一個負責傳輸微波,但登頂珠峰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誰也不敢説自己肯定能夠登頂成功,因此我們培訓這4人時,既要他們學會拍攝又要掌握微波傳輸技巧,這樣即使只有一人登頂我們也能夠完成直播。為了保證拍攝質量,我們還找來木棍模倣覘標、找來紙箱模倣雪深雷達,進行了大量模擬拍攝訓練,同時考慮到峰頂面積較小,登頂的人又比較多,我們又有針對性的對這4名高山攝像進行了人群晃動的抗干擾試驗。

    但在直播當天,珠峰惡劣的天氣條件還是讓我們備受煎熬,我們本來計劃在登頂隊員在到達珠峰海拔8700米時直播2分鐘,因為這裡是登頂隊員向珠峰峰頂發起最後衝擊的起點,但由於當天風力過大,高山攝像根本無法在此進行拍攝,也就是在這裡我們一台登頂攝像機話筒折斷。這讓我們十分緊張,因為儘管前一天,高山攝像曾經從8300米營地傳回過畫面,但峰頂信號是否能順利傳下來誰的心裏都沒有底。

    5月22日上午11:08,第一名登山隊員已經登頂了,但是接收頂峰設備微波的儀錶沒有一點反應,步話機也一直沒有高山攝像的消息。很快,峰頂全景機位的信號傳下來了,但能夠拍攝到更多峰頂細節的峰頂游動機位的信號卻遲遲傳不下來,11:50左右測繪人員通過觀測儀器已經看到覘標豎起來了,可我們信號還是沒有下來,峰頂信號下不來,意味著直播不成功。3名技術人員四處尋找問題,就在最後快要放棄的時候,他們終於發現是微波接收機出現高原反應,有一個零件不工作了,於是當機立斷,把接收機換到另一個微波接收機上。最後,珠峰峰頂測量隊員艱難地豎立覘標,測量雪深的清晰而詳細的畫面終於出現在觀眾面前,特別是當中國人在峰頂舉起國旗的一剎那,很多人激動地落淚了。

    珠峰報道組第一批記者從3月11號出發,報道時間長達兩個多月,高山缺氧給直播帶來了許多困難,尤其是在進行珠峰登頂直播前的一段日子裏,報道組許多成員都病倒了,攝像黃瑋突然大量便血,被送到拉薩急救,編輯王亞民、攝像常青出現咳血現象,不得不下到100公里以外的協格爾檢查,技術白皓感冒,攝像吳濤牙疼……種種在平地上的小病在海拔 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都可能要人的命,但這是一個僅有13人的報道小組,少了誰直播都無法進行,因此大家一方面積極想辦法調理身體,一方面互相鼓勵,直播前兩天下山治療的同志都準時返回大本營,13人的團隊,在 4名高山攝像的協助下,在海拔5200米共同完成了一場長達4個半小時的直播。

    中央電視臺是唯一一家進行了登頂直播的電視媒體,中國實現登頂測量的畫面作為公共信息傳送給了世界各大電視媒體,CNN、BBC等媒體是利用了我們的信號才播發了中國登頂測量珠峰高度的消息,許多平面媒體將登頂測量的電視畫面拍攝下來,作為頭條消息刊登。

     參加重測珠峰報道的全體工作人員

    參加重測珠峰報道的全體黨員

          珠峰塔林

 

站在世界屋脊的記者們

   傅雪松:新聞中心採訪部科技組製片人,共産黨員,重測珠峰報道的策劃人和前方直播導演,珠峰報道組組長兼臨時黨小組組長,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了一個月,兩次抵達5800米採訪報道。

“直播結束,大家都忙著收拾行李,數著回家的日子,我的心卻出奇地平靜,只覺得在珠峰的日子似乎還沒有待夠。為了這一天,我等待了太久。”

 

   張萌:新聞中心採訪部記者,共産黨員。23歲,在珠峰報道組中年齡最小,但進藏採訪最早、在青藏高原上連續工作時間最長(兩個半月)。她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近50天,在6500米以上工作一個星期,並一度抵達6700米採訪報道——這是本次重測珠峰報道中記者到達的最高高度。

“一切都可以告一段落,一切都如願以償,再看看珠峰,我感覺她似乎在對著我們微笑。這3個月裏,我們都在這片凈土上尋找著那個最原始的自己。”

 

        張萌在直播現場

   崔霞:新聞中心採訪部記者,共産黨員,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近50天,曾抵達6500米,進行了兩天的採訪報道,因發燒緊急下撤,一度面臨生命危險。

“在來珠峰之前,我連香山都沒爬過。現在回想起來,能在這個地方戰鬥這麼長時間,很重要的就是一種勇氣,還有就是對自己職業的熱愛。我喜歡這種超越自我的挑戰。”

 

   王亞民:新聞中心採訪部記者,共産黨員,重測珠峰報道先遣隊負責人,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近50天,曾抵達6500米以上工作兩天,在6520米採訪報道。

“在這裡我們對電視尤其是對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説實話還真有點留戀的感覺。北京的春天我們是趕不上了,但我更喜歡北京的夏天,高溫燥熱,無遮無攔。對,就是喜歡。誰讓我們選擇了做記者!”

 

   張海鵬:新聞中心採訪部記者、攝像師,共産黨員,曾多次去南極和北極採訪,這次剛剛從南極回來,又來到地球第三極珠峰,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堅持了近50天。海鵬是一名老記者,來臺工作已有十幾年,在抗擊非典報道中,曾深入非典隔離病區採訪,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

臨近直播期間,海鵬的母親生病,家人都不告訴他實際情況,這讓他更加擔心。傅雪松幾次讓他回去,他都堅持了下來。

 

   常青:新聞中心採訪部記者、攝像師,入黨積極分子,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了近50天,曾抵達5800米採訪,因身體不適被迫下撤。

“條件雖然惡劣,但我們熱情高漲。戰鬥的歲月使我們團結如一人。讓風更大些吧!讓空氣再稀薄些吧!我們不怕,因為我們是中央電視臺的記者。”

 

   吳濤:新聞中心採訪部記者、攝像師,入黨積極分子,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了一個月,曾抵達5800米採訪。

“在珠峰大本營的一個月期間發生的點點滴滴,讓我深深地感到自然的偉大和人的渺小,生命的脆弱和意志的堅強。”

 

   黃瑋:新聞中心採訪部記者、攝像師,入黨積極分子,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了一個月,曾抵達5800米採訪。

“我是從貴州大山深處走出的孩子,在我的記憶裏,家鄉除了山還是山,一座連著一座。這次來到珠峰,我見到了比家鄉更高、更深邃的山。我被珠峰、被西藏深深地震撼了。”

 

   陳學智:新聞中心採訪部記者,共産黨員,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了一個月。

“直播準備階段,傅雪松説可能讓我上海拔5700米的一個交會測量點做連線,這可把我樂壞了。我對那高處的冰雪和冰雪之上的人充滿了興趣,相信那裏有很多動人的故事,而且拍到別人沒有拍到的東西,終究是新聞人的勝利。”

 

   王紅波:播送中心傳送部助理工程師,共産黨員,本次重測珠峰報道技術總負責,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了一個月。曾參加過《2003站在第三極》直播報道,當時在海拔6500米負責設立衛星地面站和微波傳送,連續工作了20多天,這是全世界首次在這樣的高海拔地區設立衛星地面站。

“時隔兩載又一次踏上珠峰,有幾分重涉故土的感覺。和2003年在珠峰兩個月的工作相比,我對珠峰少了一絲興奮,多了一些敬畏;對工作少了一絲輕鬆,多了一些謹慎;對珠峰生活少了一絲煩躁,多了一些耐心。我覺得珠峰生活並不難過,與北京相比這裡多了一分清靜,少了一分喧鬧。

 

   曾利強:播送中心總控部助理工程師,共産黨員,主要負責衛星協調,調配信號,協調線路,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了一個月。曾參加雅典奧運會直播報道。

“有天早上,剛下過大雪,我在帳篷外看到一隻小鳥,像只毛絨絨的球,在雪地上蹦蹦跳跳尋找食物,很是纖細可愛。我的心震動了一下,在高海拔的惡劣環境中,這樣一個纖細的生命竟然能頑強而開心地生存,可見生命是何等地頑強。每每站在珠峰腳下,看到小鳥、帳篷和巍峨的珠峰,我就感到特別地和諧、安詳。”

 

   白皓:播送中心傳送部高級工程師,衛星專家,主要負責衛星地面站傳送,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了一個月。曾參加過國慶50週年、悉尼奧運會、韓日世界盃等一系列重大直播報道,並多次前往北極地區進行電視報道。

“親臨珠峰,才領略到風之本色。這裡嚴酷的氣候條件,給技術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但是,報道組表現出的團結協作、不畏艱難的精神,給我以極大的鼓舞。”

 

   姜淑英:新聞中心採訪部科技組秘書,重測珠峰報道組製片,負責後勤保障,在海拔5200米以上地區工作了一個月。

“自從她來了,山上的日子似乎沒有那麼苦了:嘴邊有她的好菜,耳邊有她的瘋笑逗樂聲,整個帳篷裏也其樂融融。用她的話説就是:‘大家無論是工作還是身體,只要有一點的不適應,都會傳到我的耳朵裏,都會讓我揪心。大家是否能夠在大本營健康工作是我最大的心事。’”

1/3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