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正在研製的ARJ21是我國第一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先進支線客機。兩個遠隔千里研究所的整合,對這個項目順利實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産生了一大於二的效果。
就在近日,ARJ21支線客機開始進入全面試生産階段,在剛剛安裝好的飛機模擬機頭艙裏,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的彭小忠不禁了松了口氣。而在兩年前,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原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 副所長 中航一集團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 彭小忠:在這個項目之前,我們所20多年沒有型號任務,什麼項目賺錢,我們就去幹。我們甚至有的高級工程師去做上海的交通手冊,並且自己去推銷。
彭小忠説,由於骨幹力量紛紛離開,在承擔ARJ支線客機項目時,他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那時,遠在千里之外西安的另一位項目負責人黃強的感覺卻是有勁兒使不上。
原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 所長 中航一集團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院長 黃強:我們研製成功像中國飛豹這樣的軍用飛機,積累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和經驗,但是由於地處西部,信息閉塞,缺乏一個與國外一流供應商溝通交流的平臺。
這恰恰是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的優勢。只有把他們的優勢整合到一起,ARJ支線客機項目才能順利實施。然而,這兩個同屬一個航空集團的研究所,第一次整合卻是不歡而散。
原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 副所長 中航一集團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 彭小忠:老百姓比較擔心他的福利得不到保障,總不能讓老百姓拿西安的工資在上海生活吧。
中航一集團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院長 黃強:第一次整合我們確實把它想得太簡單了,一個任命唄,班子在一起包辦婚姻就行了,看來確實不是這樣的。
當整合再次開始時,黃強他們把重點放在了消除雙方分歧上。尤其是上海職工最關心的工資、福利和未來發展問題。
中航一集團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院長 黃強:(我們)把職工的問題都蒐集起來,並且寫了個三十問答,你擔心什麼,我全做了正面的回答,把職工的心理障礙消除掉。
新的整合方案採取了靈活的方式,一方面為了保證ARJ支線客機項目的實施,科研、技術以及管理機構全部統一;另一方面,兩地職工的工資和待遇依然按照當地的標準進行屬地化管理。2003年6月,兩個研究所合併成一個研究院。
(新視角)
中航一集團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院長 黃強:只有理順了機制和體制,自主創新的潛力才能得到充分釋放。
如今,上海分院曾經出現斷代的科研隊伍開始穩定並成長起來,員工的工資比整合前翻了一番;而西安這邊把積累了幾十年的軍用飛機經驗運用到ARJ項目設計中,三十多項技術難關被攻克,填補了國內民機設計方面的空白。
(新數字)
2008年,ARJ21支線飛機將實現首飛
2009年,老百姓將坐上中國自己的支線客機
(新起點)
不久前,國內第一個航空高技術産業基地在陜西閻良成立,創新正推動著我國向航空強國邁進。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