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日本內閣長不大的“雛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4日 12:4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幾天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日本訪華七團體時,對日本首相小泉此前表示希望能與中國領導人會面的意願做出正式回應,只要日本領導人放棄參拜靖國神社的錯誤做法,中日領導人的高層會晤就可恢復。我們看到,這是中國領導人為了顧全中日友好大局,再次給日本內閣一個明確的信號。因為無論如何,中日兩國是誰也回避不了對方的近鄰,無論現實的利益和曾有的歷史恩怨,友好相處才是處理兩國關係最明智、最現實,而且是惟一的正確選擇。

  而在不久前,中日關係因東海問題談判陷於僵局而裹足不前之際,日本政府終於在兩年來鬧得沸沸颺颺的對華政府性開發援助貨款(ODA)上做出決定,提早凍結該項對華貨款。日本內閣此時打出凍結ODA的牌,讓人不能不與近來中日關係中的一些磕磕絆絆聯絡起來。但綜合日本政府在這些問題上的表現,讓人不得不認為,小泉內閣的做法,確實令人感到稚嫩而缺乏理性,雖然試圖保持某種對華政策的“強硬”,但他們給人留下的印象,不是尊嚴和堅毅,而是有點太不成熟,仿佛只能在鳥窩裏爬行而無法飛向藍天的“雛鷹”。

  ODA項目已經近三十年,毫無疑問,它對中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很大幫助。這一點,中國政府也是公開承認並向日本表示過謝意的。雖然沒有官方的明確認可,中日兩國的很多人都認為,ODA其實就是中日戰爭後,對中國政府放棄對日戰爭索賠的一種補償。

  早在2004年,當小泉首相不顧中方多次的好言相勸一再參拜靖國神社時,中方關閉了中日高層直接對話的大門。此時,日本國內終止ODA的聲音一度高漲。雖然直接申明的理由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很強大,日本沒有必要再向中國提供ODA,但日本官方選擇對華關係陷入谷底的時候放出“風聲”,此間用意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一次,面對日方傳遞過來的這一信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代表中國政府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對長期以來日本的對華援助是心存感激的。至於日本方面要終止對華援助,我們將順其自然。一個不冷不熱的“順其自然”,使日本官方以終止ODA來試探中方外交底線的做法,碰了一鼻子灰。

  一年來,日本政府多次在對華關繫上表現出焦躁與狂妄,而中國政府則面對日本的挑釁與之玩起了“太極式外交”。一方是急躁不安強硬挑釁,一方是堅持原則不慍不火。在東海劃界與共同開發問題上,雖然雙方坐到了談判桌前,但誰都明白,通過幾輪談判是很難解決原則問題上的巨大分歧的。幾乎與此同時,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一再在中日關係的敏感問題上出現所謂“口誤”,在令人感慨“麻生上任麻煩生”的同時,也讓人感到以他為典型的日本官方,確實存在一種以二十多年前形成的舊思維來看待中國的思想。有人説,無論是終止ODA還是表演什麼“口誤外交”,都是日本試探中方底線的方式。也許在一些日本官員看來,這種方式簡單易行,而且可能是對付中國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如今,在中國官方高層和大多數國民來看,這實在有些“小兒科”。

  許多的日本人,他們看到了中國近三十年來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卻看不到或不願承認中國人思想觀念、綜合素質方面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會因為眼前的一點小恩小惠而放棄尊嚴;也不會因為一些人故意在敏感問題上製造的言論刺激,而火冒三丈亂了方寸。中國是個大國,雖然公民的認識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中國人,尤其是高層官方,理性對待日方挑釁的佔了主流。

  今年,中國外交部官員對待日方終結ODA的態度更加明朗。一句“悉聽尊便”,讓日本人感到的是尷尬和無奈。而面對日方官員有意進行的“口誤表演”,中方新聞發言人雖然進行了譴責,但沒有一名高層官員表現出日本人期望的激憤之態。因為中國官員明白,日本人這種拙劣的外交表演,除了讓幾個神經脆弱的人感到恐慌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在這場日本人發動的試探性外交戰中,一些日本官員非但沒有試到中方的所謂底線,還讓人看到了他們頭腦的僵化與固執。他們還在用多年前的思維看待中國政府和人民,日本官員打出的這幾張牌,就像中國古代成語中的刻舟求劍、尋表夜涉,一不小心露了自己的底,實在不高明。(作者: 李映潔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