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凱利自殺案:必然的“犧牲”?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29日 15:00)


  英國的“凱利案”現在算是暫告一段落,獨立調查法官公佈了凱利確係“自殺”的結論。似乎這麼一來,英國首相布萊爾便可以鬆口氣了,而一直追蹤報道此案、並提出了較多疑問的媒體大亨將因此引咎辭職。我們這裡其實與此案並不怎麼有關係的人們也慶倖地説:這就是“法制國家”,每個人必須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歷史上有許多“迷案”不是一時一事就能解決了的,無論當時經過了怎樣“客觀”嚴密的“調查”。這是我忽然想到的問題。政治家總有各種理由來為他們的政治行為“辯護”,某一時期的各種因素也決定了機密該不該公佈與在什麼時間公佈。凱利這個人物,作為伊戰的一個犧牲,是確定無疑的了。這就是政治,與制度無關。

  一場伊戰,以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機密情報”為導火索,美英兩國由此摔開了聯合國而採取了單邊行動。而時至今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成了一種“莫須有”的罪名,美國總統現在説“是不是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再是一個問題,關鍵在於我們推翻了薩達姆,在那裏建立了一個‘民主’政權。”美國的有些部門也在為總統發動伊戰而辯護:情報的失真不是總統欺騙了美國人民,而是情報部門欺騙了總統。

  一個失真的情報?一場戰爭就這麼簡單?明眼人不難看到現在有些自以為有“話語權”的大國首腦,只要他以為可以做的,不管是不是真的有“情報”,他們也會不顧一切地去做。當然太赤裸了也不好,於是才用了“情報”這種遮人耳目的花招。現在全世界的人們看到“情報”失真了,美英聯軍在伊拉克掘地三尺也沒找到“情報”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於是為了堵人“流言”,便必定要犧牲個別“情報”人員,凱利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不管凱利死於“自殺”或者別的什麼方式,這是必然的一種“犧牲”,為了大國的“政治”,所謂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現在有的國家謅媚地為美國辯護説:“薩達姆曾使用過生化武器,至少在兩伊戰爭中就殺傷過許多伊朗軍民。”且不管這些獻媚國家的嘴臉如何,薩達姆曾經用過的生化武器的來源,就可以讓美英兩國自己下不來臺。因為薩達姆自己沒有生産這些武器的能力,提供給他的,恰恰就是美英自己。

  美英的伊戰是一場“秀”,這場“秀”的真正意義不在伊拉克本土而是在全球。他們之所以選中了薩達姆作為這場“戰爭秀”的標的,基本理由可以説有兩條。一條是大家都曾説過的中東的特殊地理位置與其豐富的資源,另一條卻是更根本的——薩達姆曾經作為美國的“盟友”和在中東地區犯下的其他錯誤使他得不到可以得到的同情與幫助,特別是阿拉伯世界的同情與幫助。失去這種同情與幫助,才使伊拉克不同與以往的朝鮮與越南。

  在某種程度上,這場美英聯軍對薩達姆的戰爭被相當一部分人看成了主子對叛逆了的奴才的“懲罰”,有網友曾戲稱之為“大恐”打“小恐”。所以美英聯軍在伊拉克的“速戰速決”也在情理之中。雖然現在美英聯軍的士兵們還在伊拉克土地上承受著煎熬與恐慌,每天有人在各種襲擊中死去,但這已經不是“戰爭”,而是佔領者與被佔領者之間的矛盾問題。任何一國,只要有佔領者,就會有這種與被佔領者之間的生死矛盾的。

  我們通常都知道一個矛盾往往掩蓋著另一個矛盾,但遇到具體事物的時候,卻又常常會被眼前的表面現象迷失了自己的觀察力,像現在的“凱利事件”就是一個例子。他的“自殺”,是在為伊戰承擔“責任”,不能因為他是“自殺”的,發動伊戰的那些領導者就沒有了自己真正的戰爭責任。如果事情的這樣簡單,那麼這個世界豈不隨時充滿了被毀滅的危機?如果一個“假情報”就能讓原子彈滿天飛的話?(鷗盟客)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原帖發表高見

  ■■網評天下 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