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6月15日電(陳鵬):亞洲球隊逐一在世界盃上亮相了,伊朗、日本,韓國、沙特??德意志的“亞洲秀”讓我們的後背陣陣發涼,尤其目睹了亞洲新貴澳大利亞的絕地反擊之後,我們不能不對中國足球的未來捏一把汗。
本屆世界盃亞洲球隊可圈可點,表現出昂揚的鬥志與相對成熟的技戰術體系。強悍的伊朗人揮舞著圓月彎刀,即使技輸一籌也要和墨西哥人死拼到底;從全場表現看,以馬達維基亞、哈什米安、卡利米等“德國製造”的強力中前場攻守有據,屢屢上演並不遜色的中場強攻與邊路滲透,儘管最終敗在整體實力,但波斯戰士雖敗猶榮。
日本人遭遇的“黑色10分鐘”不過是濟科保守戰術的犧牲品,如果僅以全場84分鐘之前的表現,我們不得不驚訝于日本球員成熟的節奏控制與中場組織,其嫻熟的技術與相對充沛的體能一度讓人以為他們面前的澳大利亞不過是三流貨色,尤其中田與中村的中場調度往往一擊中的,令人驚艷。如果柳澤敦、高原直泰把握機會的能力再好些,結局恐怕是希丁克自吞冒險猛攻的苦果。
韓國太極虎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兇猛比起2002年來毫不遜色並終於為亞洲球隊挽回顏面,李天秀、金南一、李容杓在中前場的嚴密組織及兩翼的快速回收,尤其曼聯中場樸智星的勇往直前,最終讓韓國人實現了4年前曾經上演的絕地大逆轉。
亞洲傳統列強的優異表現不能不讓中國足球汗顏。然而最大的差距在於中國足球歷來缺乏向死而生的昂揚鬥志。比如此前中國隊幾場熱身賽“進一個足矣”的論調證明我們多麼習慣於自我陶醉、茍且偷生。中法對陣之前,朱廣滬信誓旦旦要高舉進攻大旗,但全場比賽最終落入一守再守的無聊俗套??拋開技戰術差距不論,我們居然玩一場熱身賽也玩得如此缺少血性!當董方卓終於搞定一粒夢寐以求的“歐戰進球”,所有的人,從足協官員到教練員球員,突然獲得了中國式的足球豁免:這就是中國隊的進步!如果這就是進步,鄭智踢斷了西塞的小腿是否算是中國足球的血性正在一路飆升?
回顧中國衝擊世界盃的“苦難歷程”,我們不難找到一張“中國足球血性”的密碼圖:1980年蘇永舜率領的中國隊被逼上和新西蘭踢附加賽絕路,功虧一簣;1985年,被中國香港隊製造了5 19“慘案”;1989年屬於高豐文、董禮強的黑色三分鐘;1997年戚務生莫名其妙的“保平就是勝利”葬送了一批史上最佳球員;2004年對陣中國香港隊時的“弱智之死”;2002年登陸韓日更是捉襟見肘、氣若遊絲……中國足球總是在關鍵時刻崩盤,缺少“死則死矣,痛何如哉”的霸氣,缺少“混不吝”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足球精神!
不要把失敗與“溫良恭儉讓”聯絡起來。在現有體制之內,當“問責”被長官意志、足球政治、利益博弈肢解和取代,我們的足球只能一軟再軟。中國足球鮮有清楚該怎樣去負責之人,無論是對慘敗的當下,還是對看似希望猶存的明天。哈恩拍拍屁股從中國帶走了幾十萬美元、閻世鐸幾乎讓中國足球重返專業時代、我們從未像日韓堅決捍衛技術足球那樣搞清楚中國足球究竟要學習巴西、德國、法國還是荷蘭……
中國足球在急功近利和偽市場化之間搖擺不定,而我們的亞洲對手卻在飛一般崛起,不用説傳統諸強,即使巴林、伊拉克也進步神速,日韓沙伊與中國的距離越來越大。如果再算上“棄大入亞”的澳大利亞,2006年的德意志之夏,讓這種差距變得更加觸目驚心。
而血性,不僅僅是球場上的一次向死而生,更是整個足球運動的向死而生。魯迅先生説,倘若沒有死的勇氣,便不會有生的希望。中國足球何時能砸碎自己、破繭重生?
責編:鞠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