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世界盃現象”看國人足球娛樂心態的回歸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4日 19:0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吉林頻道6月14日電(王昊飛)2006世界盃的大幕已經開啟,一場足球風暴也開始瘋狂地席捲中國,從城市到農村、從政府到平民、從企業到學校,國人幾乎無一倖免地被裹挾在風暴中,儘管中國男足並未入圍32強。在草皮上滾動著的“團隊之星”,承載著國人的歇斯底裏和黯然神傷,令國人欣然接受長達一個月的生活邏輯混亂和比例失調。我們不禁要問:“世界盃現象”是否在我國已經確立為一種文化?

  國人為世界盃癡狂

  如今,走在長春市重慶路、桂林路、紅旗街等重要商業繁華路段,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世界盃的氛圍。琳瑯滿目的服裝、飾品、小吃、玩具無一不打著世界盃的招牌,人們樂此不疲地穿著巴西、德國等隊的球衣,或是印有“格列佛”、“2006”等圖案的衣服走過大街小巷,商家喊著“射門”、“越位”等足球術語搞促銷的聲音此起彼伏,許多店舖的音響中直接傳出世界盃主題曲《我們生活的時代》。

  世界盃期間,每個酒吧的夜晚都是人聲鼎沸的不眠之夜,當弗林斯打入世界波、貝克漢姆造成對手烏龍球、魯本完成單騎闖關,酒吧裏都會傳出山呼海嘯般的尖叫,氾濫的啤酒泡沫、散了一地的爆米花都烘托著狂歡的氛圍。在一些擁有大屏幕彩電的露天廣場,每晚都會黑壓壓地坐滿人,守候屏幕上一場場巔峰對決。

  超市裏,每天都會出現“疑似辦年貨”的火爆場景。人們即便不去酒吧和露天廣場,也要坐在家裏像過節一樣奢侈購物,享受世界盃的快樂。當然,看球的並不一定都是球迷,甚至有許多人連任意球、角球都不知為何物,卻依舊沉湎其中,徹夜不眠地關注草皮上一個個靈動的身影,那種歡聚一堂的氣氛與春節比起來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多球迷在世界盃期間也會淡化理智,譬如英格蘭隊的球迷遭遇阿根廷隊的擁躉,雙方便會因為球隊的“世仇”而掐架。當然,其中很難出現暴力的場景,但相互慪氣則是家常便飯。顯然,更多的人不希望自己在世界盃期間是“局外人”。當然,不排除中國同樣誕生“足球流氓”、“足球寡婦”的可能。

  世界盃在中國緣何這麼火?

  工作與看世界盃、學習與看世界盃、休息與看世界盃--統統地,二者不可得兼,因為北京時間與柏林時間長達6個小時的時差。儘管如此,大部分人仍然在竭力尋找時間的平衡來滿足無法割捨的世界盃情結,換來的是長達一個月的黑眼圈、涌動的暗瘡、凸起的肚腩……

  法國電影大師曾説過:“電影是1秒鐘24格的真理。”那麼,世界盃就是1個月64場比賽的真理。毋庸置疑,足球文化已經在世界上確立了地位,它幾乎涵蓋了媒體文化的一切特質:巨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具有強烈的感官刺激和夢幻色彩、集娛樂性和傳播性于一身、受眾不受經濟地位和文化水準的限制,等等。而世界盃無疑是這些特點的放大,加上四年一度的舉辦時間,更使其比歐洲五大聯賽、冠軍盃等頂級賽事更能吊人胃口。

  吉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馬大勇認為,足球比賽實際是戰爭的一種人性化演繹,它的場地、規則、參與者、對抗特點都帶有從戰爭演變而來的痕跡,它能把城市、地域、民族、國家的榮譽統統牽扯起來。他説:“中國人因為中國隊而關注足球,因為足球而關注世界盃。”

  長期關注必然有助於理解的加深和習慣的養成,當中國男足“後主阿鬥”般的命運一再重現,習慣了關注世界盃的國人在被迫剔除不必要的情結後,便開始還原世界盃的本貌,並逐漸從中尋求可供享受的因素。同時,隨著我國體育事業和體育傳媒的蓬勃發展,球迷隊伍也逐漸壯大了起來。受眾的壯大必然會吸引商家的介入,介入就會帶來炒作,而今日的炒作又可謂“無孔不入”,貝克漢姆的臉蛋、巴拉克的服飾、小羅代言的産品等都可能成為吸引受眾的理由。最終,龐大的世界盃關注群形成了。

  世界盃使國人回歸足球娛樂心態

  原本與我們沒有直接關聯的世界盃卻令國人如此狂歡,那麼“世界盃現象”在我國是否已經達到了一種文化的高度?馬大勇教授認為:“從廣義的角度講,我們可以稱它為‘世界盃文化’;從狹義的角度講,它只能算一種‘世界盃現象’,但是種種跡象標明,它有成為文化的趨勢。”

  他表示,國人高度關注世界盃主要源於三種心態。其一,娛樂心態。以往,世界盃在國人眼裏承載了太多的民族功能和教化功能,使其悖離了體育運動的特點。他説:“昨天淩晨,美國0:3不敵捷克,難道能用結果説明兩國綜合實力、民族的差距嗎?”所以,當國人被迫剔除不必要因素的干擾時,反倒學會了用娛樂的心態來享受世界盃。

  其二,國際化心態。關注世界,這是國人心態走向健康的標誌,但也是西方強勢文化對發展中國家輻射的體現,譬如國人越來越熱衷於情人節、聖誕節、復活節等“洋節日”。

  其三,從眾的心態。如今,看世界盃、侃世界盃已經成為主流意識,沒有人願意在主流之下孤立自己,因而,一部分原本不懂足球、不懂世界盃的人被吸納到關注群中,在世界盃的主題之下享受其中的附加元素,譬如飲酒、聚會等。

  馬大勇教授説,足球是無國界的語言,是全世界不同背景的民族文化融合的載體,國人關注世界盃,説明了足球娛樂心態的回歸。儘管世界盃有“足球流氓”、“足球寡婦”等附屬品,但它同樣有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安定,它的文化發展前景也是被看好的。(完)

責編:劉序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