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友 宋峻:何為現代行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04日 09:10 來源:CCTV.com

    行者,把這個詞語在“玄奘之路”的前提下提出來,自然人們想到的是長途跋涉與千里尋覓的人;現代,當然指當今人們能夠採取新的行進方式、開闢新的求索途徑。何為現代行者呢?如果用一個“點”來回答的話,那麼可以想象成一個或者一類有“行者”特徵的人;如果用一個“線”來回答的話,那麼可以比喻為在某一個領域中的研究、探索;如果用一個“面”來回答的話,那麼可以形容為整個社會的前進與發展形態。

    若是為了一個“現代行者”的問題引申出太複雜東西來討論,憑我這般淺薄,不但顯得太造作,而且搞不好還會因牽強而無法自圓其説,所以我還是想還原它的本意説起,踏踏實實地了解在我們身邊的“行者”們。

    行者,字典上的解釋很簡單,意為“行人”或“出家而末剃度的僧人”。後者在《西遊記》上早就學習過了,而“行人”的説法似乎太廣泛,逛在商場裏的也有行人,我們且不去議論他們了吧!

    所以一見到這個詞,很容易讓我想到王石,大概組委會請他當本次活動的嘉賓也是這個意思吧?他在廣告中説道:“每個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難攀越的山峰其實是自己,每走一小步,都有新高度。”王石這樣一個公認的行者正現身説法地解釋著“現代行者”的含義,而且僅憑他個人的能力與經歷,大概還是有不少羨慕者的。

    每當一説起行走,給人的第一概念是出門、旅遊、用步子丈量等等,估計翻譯成現代年輕人們喜歡的一種玩法就是“徒步”吧?還算與當年的玄奘出行比較類似。而包括我在內的這類現代“行者”們似乎太在乎“行”的形式了,認為步子與山水的相接才是“行”,而在城市裏卻不肯離開車子半步;山峰可以征服千米,卻終日離不開電梯升降。每每提到此事自嘲時,又想找找解脫的藉口,那就是理想與生活的區別。所以我覺得建立在“遊”的意義上的“行者”,是為了道路、為了風景。

    説起求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概是中國人順口就能答上來的一種模式,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沿襲古訓,把知識和行走聯絡在一起,也就説明了“行走”的益處不可低估。常言説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更是將學的方式比喻成了行走的過程(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所以我覺得建立在“學”的意義上的“行者”,是為了知識、為了育人。

    且不説古代詩人是如何遊歷大好河山而觸景生情留下諸多絕世佳句,看到周國平老師曾在他的《車窗外》中將人生比喻為“美好的旅程”,余秋雨先生也在《流浪的本義》中將遠行的人們稱為“流浪者”,才知道這些喜歡思考的人們,總是舍得將行路的時間用於人生領悟,更舍得將領悟問題的工作溶入整個人生。所以我覺得建立在“悟”的意義上的“行者”,是為了傳承、為了昇華。

    如此列舉下去似乎沒有窮盡,現代行者的模式更是多樣化了,也可以兼而有之。目的不同則方式不同,心境不同則程度不同。每一個層面上的行者都有他的使命,但沒有高低、優劣、好壞、強弱等之分,如同山峰一般有它的層次、如同海洋一般有它的深淺。大概我們也沒有人能夠給“現代行者”們定義出一套規範來照章實施,相反,如果能夠由一個模子裏批量炮製出“現代行者”們,“行”得其實也不會太自如了吧?而“行者”本身其實也就已經不夠現代了吧?


 

責編:李二慶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