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州到武威 感覺越走越涼爽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5日 14:00 來源:
昨夜住在天河酒店,人民公園旁邊。三星級,除了毛巾有點飛邊了,早餐簡單的很之外,條件和一般三星級酒店差不多,步行街上還有個陽光酒店,也是三星級,可能感覺會好一些,不過都沒有寬帶,電話撥號上網,網速四十多K,寫完東西,傳了一篇文章和幾張照片就折騰到淩晨五點多。據説天水是個不錯的地方,不過我們沒有時間過多遊覽,今天還要早早趕到武威。
出天水,走一段316國道,路況不錯,周莊隧道和車行186公里處有毀路施工,十八里鋪上高速,路兩邊開始看到黃土高原的風光了,連綿的土山上還有些許綠色,但還是以土色為主,山上有一些不高的綠植,山腳下有很多果樹,路邊停車帶開始出現很多水果攤,新摘下來的桃子、李子、蘋果等,個大色艷,看著很有食欲,我們買了些蘋果和桃,果然香甜,味道純正。沒想到這乾旱的土堆上還能長出如此甘冽的果子。中午抵達蘭州,約270公里。
一進蘭州發現蘭州人民很是精打細算,下高速收費31元,有零有整的,路邊面館牌子上有2.2、2.4、2.7、2.9元等等精確到0.1元的麵條價格。我們考察了一下離高速出口較近的寧臥莊賓館,省委的接待賓館,環境尚可,不過餐價奇貴。後來我們在四星級飛天大酒店每人吃了一碗正宗的蘭州拉麵上路了,蘭州是一個長條形的城市,很快到高速口,路過黃河大橋,橋下幾乎無水,橋也很不起眼,未作停留,繼續趕路。
蘭州到武威約三百公里,高速和312國道路況都很好,一路狂奔。只是岔路很多,一定要看清“新疆、武威”方向,不然就可能直奔西藏了,如果時間允許當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然後是“機場、武威”方向,這是更要睜大眼睛,記住自己是去武威,因為後一段武威和機場的岔路路標不是很明確,一不小心就會到中川機場了。這一路上我們深深領略到黃土高坡的魅力了,遠近全都是黃色的土山,植被不多,多是意識到環境惡化太快後,人工栽植上去的,綠樹都非常整齊,但是都長得不高,由於雨少乾旱,很多山頂都建有市內公園才有的噴淋設備,否則新植的綠色保持不了幾天,趕上下雨,也存不住雨水,順著光禿禿的山脊全都留了下了,雨下得大了就衝出深深的溝壑直奔高速公路和國道,於是山脊上有修了大量的排水渠,看來甘肅省政府還是很有環保意識也舍得下功夫的,只是黃土高原上的人民反應的太晚,黃土大量流失,日趨貧瘠,災害頻發才開始治理,要多付出更多的代價。不過這麼貧瘠的黃土,靠天吃飯的人們還是很值得敬佩的,與天鬥、與地鬥了這麼多年,雖然還沒有奔向理想的小康但也能安居樂業,這點踏實純樸的民風還是很值得欣賞的,這一大片廣闊無邊的的黃土高原的確讓人激情澎湃,車上的高保真音響也應景地想起了陜北民歌,看著這一座座黃土高坡,想象著趕著羊群穿越著座座高山,極目遠望不見人煙,不由得高聲吼幾嗓子,排解一下孤寂,説不定能聽到些許回音呢,要是傳來了不同的聲音也是一件很讓人興奮的事,不過陜甘人民不但練就了一副好嗓子,而且有的豐富的情感和豪邁的個性,才會有一首首膾炙人口、超級震撼的好歌傳入我們的耳朵。這山勢也相當險峻陡峭,遠遠的看去也似條條白虎、金龍橫亙眼前。這裡的土很硬,當年鑿山開路也應該花了不少功夫,現在路兩邊土山腰部還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窯洞,不知是儲物還是住人,有的還有土門、土窗,很有特色,時間允許真想參觀一下、住幾天,純天然、無污染居室,感覺應該不錯,聽説有喜歡吃土的人,到了這裡一定會大飽口福,這裡的土乾淨細膩,我看上去都很有食欲很像油茶面和芝麻糊。
車一過烏鞘嶺,環境馬上發生了變化,有點河西走廊的意思了,一下子從荒漠進入了綠洲。滿眼綠色,黃綠相間的田野,成垛的麥子,綠樹成林、野花遍地,有點像大草原的風光。天空也漂浮著大量低空的雲團,隨時會化作雨水飄落下來,空氣濕潤清新,打開凱迪拉克的全景天窗,甭提有多舒爽了。
在這美麗的風景陪伴下,經古永高速奔向武威,快到的時候遠遠的就能看到路邊“馬踏飛燕”的標誌了。武威古稱涼州,一下高速我們發現果然名不虛傳,溫度明顯下降,經過連日來的高溫,我們一下子感覺爽得不得了。驅車來到我們原先預定的榮華賓館,門口施工需要繞行,轉了一圈發現榮華集團很有勢力,榮華公司、榮花味精、榮華超市……像一個榮華城,正在施工的是榮華賓館門前的鐵塔拆除工程。雖然周圍拉了安全繩,但鐵架子從幾十米的高空扔下來,落到塔基上彈出很遠而且方向不固定,萬一砸了我們停在門前的愛車,那就不爽了,於是我們找到了涼州賓館住下,有寬敞的有人看守的封閉停車場,室內外也都很乾淨整潔。
武威,作為進入兩關後最大最富饒的綠洲,史稱“涼州之富天下饒”,“姑藏(武威舊稱)脂膏之地”,其“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都之咽喉”,“兵食恒足,戰守多利”自漢時起就在中國西北邊疆顯示出重要地位。他不僅作為軍事重鎮屏障著漢唐故都長安,同時也是當時東西文化、貿易的重要商埠。特別是,隨著法土東渡,在中外佛教史上享有盛名的高僧大德接踵而至,駐錫武威傳譯佛法,使涼州佛光普照,享譽中原,成為佛教東傳路線上重要的中繼站,涼州佛教的興盛和天梯山藝術的輝煌正是借助於這樣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
晚餐時,我們約見了當地的文史專家,武威市博物館黎大祥副館長。我們隨隊的專家張謳老師作為央視記者駐印度多年,對中印文化和玄奘了解頗豐,相關著作《與玄奘通行》視角獨特,學術價值很高,遇到黎館長也算是知音了,兩人交流的很投機,我們也學到很多新的知識,黎館長非常熱情,對武威的歷史文化研究的頗透,只是濃重的地方口音有時讓我們找不著北,連走南闖北多年、閱人無數的張老師,關鍵字眼也需要黎館長寫下來確認。黎館長還特地抽出時間第二天培我們實地考察幾處,當年玄奘大師曾經留痕的古跡。
我們的凱迪拉克,一路疾馳,兩天就把我們帶到涼州古城,想當年,公元627年,玄奘從長安出發一個月之後才來到涼州,當時這裡已經是一個有兩萬多人口的繁華城市,居民多為外國商人,在涼州城內外的寺院、廟宇、石窟裏,玄奘碰到來自印度、中亞、以及西域各國的僧人。他決定在此停留一段時間,從僧人和商人們那裏打聽他們國家的情況和出關事宜。當地人聽説有高僧從京城來,不亦樂乎,懇請玄奘給他們講經説法,雖然擔心暴露自己在當時屬於違抗聖命的出訪計劃,但他還是答應了。由於他善辯的口才和儒雅的風度,在當地大受僧人和信徒的歡迎,在當地的知名度很高,於是他的名聲也不脛而走,過高的聲望還是給他惹來了麻煩,當地刺史得知了他的動向後,按照當時的律令,嚴令禁止他出境,並令他返回長安。但玄奘大師義無反顧,不是天竺誓不東歸一步。他的精神感染者眾多的僧人和信徒,最後,玄奘被悄然護送出涼州。(作者:邵風雷)
相關博客文章: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