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菩提寺內的佛足印 |
| |
大菩提寺 |
| |
大菩提寺內的大菩提樹 |
| |
佛教徒在菩提伽耶拜佛 |
菩提伽耶:是釋迦牟尼的成佛之地,距離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115公里。進入菩提伽耶要經過一座水泥橋,橋下面就是尼連禪河(Nairanjana),如今被稱為伐爾古河(Phalgu),河床寬40米。
釋迦牟尼苦在附近的山洞里長期苦修,仍然一無所獲,於是他拖着虛弱的身體走下了山。恰好蘇加塔(Sujata)牧羊女從附近路過,善良的女子讓他喝了乳粥(Kheer)。與釋迦牟尼一起同修者看到這一情形後,認為釋迦牟尼放棄了苦修,於是5個人輕蔑地離開了釋迦牟尼,前往鹿野苑繼續苦修。釋迦牟尼恢復體力後,走到尼連禪河裏洗去泥垢,來到了河岸附近的一棵畢缽羅樹下,鋪上吉祥草,向着東方盤腿而坐。 他發誓若不能大徹大悟,便終身不起。經過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到了黎明晨星升起之時,他的腦海終於清明澄澈起來。他明白了生命的真相,獲得了大徹大悟,從而成了佛陀。那棵畢缽羅樹,由於庇護了釋迦牟尼成道,而被更名為頗有佛氣的名字——菩提樹。“菩提”是梵文譯音,意為“覺悟”或者“智慧”。印度佛教徒告訴我,釋迦牟尼在這裡整整苦思冥想了49天。在此期間,佛教中的撒旦——魔羅(Mara)用洪水、火焰、雷鳴和閃電來攻擊他,釋迦牟尼不為所動。魔羅又讓自己的三個女兒來誘惑他,依然毫無結果。釋迦牟尼進入深定之中,終於在一個月圓之夜成了覺悟者。
自從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釋迦牟尼獨自在樹下和周圍徘徊了49天,享受着超脫塵世輪迴的快樂。第一週,他在菩提樹下體會着解脫的愉悅;第二周,他走出了菩提樹蔭,從遠出凝視着菩提樹;第三周,他在附近行走,雙足落地之處涌出朵朵蓮花。第四週,他又陷入深定,有藍、黃、紅、白、橙色從其身上放射出來,這也就成了佛旗的五種顏色。第5周,佛陀在一棵榕樹下回答了一位婆羅門的疑問,公開否定了種姓制度。第6周,他在冥想時,忽然天氣突變,一條眼睛王蛇從水潭中騰起,用蛇身纏繞在佛陀身上,用蛇頭遮住龍首,保護佛陀免受侵害。第7周,佛陀在靜坐時,兩位商人看到佛陀的莊嚴威儀,向佛陀供奉了米糕和蜂蜜,佛陀首次宣講了五戒十善法。
公元631年的季風雨季節剛過,32歲的玄奘來到菩提伽耶,前來禮拜金剛座與菩提樹。玄奘看到南邊的菩薩像已被風沙掩埋至胸。望著正在消失的佛法標誌,玄奘失魂落魄地跪在地上,眼含熱淚地説:“佛成道時,我不知漂泊淪落在何處。今天我來到時,卻只剩下佛像了。可見我的業障多麼深重呵。”當時正是朝聖時節,數千人來這裡祈禱膜拜。他們看到一位中國和尚不遠萬里來這裡叩頭膜拜,不禁為之動容。在此後的九天裏,玄奘在這裡流連忘返,求法之苦又被滿腔熱情所淹沒。他似乎沐浴在佛陀的光芒之中。
玄奘對這座寺廟有詳細的描述:“菩提樹東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下基面廣二十余步,壘以青瓦,涂以石灰”。由此看來,當時那座寺廟也是一個尖瘦建築,而且顏色同今天的大菩提寺相差無幾。他記錄的蓮化池位置與現在的池塘幾乎完全吻合:“菩提樹垣南門外有大池水,周七百餘步,清瀾澄鏡,龍魚潛宅。”只是如今的蓮化池水中多了一個眼睛王蛇雕塑。在大菩提寺裏,游客都可以看到這些地點。
公元12世紀,那座寺廟被伊斯蘭軍隊搗毀。到了14世紀,崇佛的緬甸國王在原址上建造了緬甸風格的佛塔。不幸的是,一場洪水攜帶大量泥沙掩埋了佛塔的大部分。1861年,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 卡寧漢爵士在這裡進行了考古發掘,並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提出了修復方案。當時的孟加拉政府和緬甸僧人對大菩提寺進行了大規模修復,逐漸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規模。大菩提寺修繕完成後,卻一直由印度教徒管理。1863年,斯裏蘭卡僧人達摩波羅(Anagarika Dharmapala)在印度發起成立了摩訶菩提會(Mahabodhi Society),發誓要把大菩提寺的管理權從印度教僧侶手中奪過來,並由佛教徒來掌管。直到1953年5月23日,印度教僧侶才把大菩提寺的管理權移交給了印度副總統拉達克裏希南,後來印度副總統才把管理權轉交給了菩提伽耶的佛教徒來管理,但是管理人員中依然有印度教徒。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