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代劍宗 名家風範——清華華山派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老才點評商學院“六大門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7日 15:34 來源:CCTV.com

  説清華是華山派,那可是名付其實,華山派歷史悠久而且江湖地位那是相當的高,一代劍宗風清揚老前輩創立的劍法可是無人能敵,而且華山派歷代可謂人才輩出,雖然令狐衝那樣的優秀青年,曾被逐出過師門(後又回到華山),但也沒影響華山的江湖地位,總之華山那是萬眾景仰的名門大派。

  從這次挑戰賽一看,清華那是盡顯名家風範;服裝統一,裝備精良,形象好,氣質佳,狀態一流,俺還仔細觀察了一下,早晨起床後大家臉上抹的面霜那都是一個牌子的,俺喜歡這樣的隊伍,準備充分,做事認真,具有清華氣質,名校風範。所以俺一開始就看好他們,是爭奪第一的實力派.而且他們的隊員構成一看那是下了番功夫,不全是進攻型的,基本是互補型的,除各有所長外,八個帥哥配兩美女,已經精確計算過,四天比賽,兩美女被八帥哥(年紀最大的孫哥老早主動退出這八人圈子)輪流照顧,每人一天,哪個也不虧著,而且年齡那是老中青三代搭配,用來迷惑隊手,摸不清他們的實力。因此俺可是很佩服這清華的黃老師,在這四天的比賽中,那可看出來她排兵布陣是有三四把刷子,第一天小試牛刀,隊伍裏年紀最大的孫哥獲了第一,先從氣勢壓了別的門派;第二天玩迷魂陣,大部隊全壓後,保存實力;第三天亮出秘密武器威威,(威威是俺在深圳的老山友了,徒步登山具有相當實力);第四天全隊奮力一博,拿了兩單項第一,而其中一項自己包攬女子第一。好歷害,真不愧為一代掌門啊,華山派後來那個掌門儀清(據書記載令狐衝死厄後,掌門之位由儀清接管,不是那個儀琳),也應不過如此吧,何況俺們黃老師那可是清新婉約,俏麗從容,比書上的那個沒見過的儀清來得養眼。而且還是一EMBA副主任,屬於主流社會,那時的武林人士在封建社會屬於邊緣人。

  除了這些,再説了,清華在比賽過程中那可是涌現了許多感人的場景;比如,在自己先通過鐵絲網以後,其它各大門派通過時,有清華在默默奉獻,一個個幫助其它門派的隊員通過,而忘記了這是在比賽;又如,為了不讓隊友已經起泡的腳發炎,毅然背起隊友趟過冰冷的葫蘆河,而那時,幾乎是每人體力都已嚴重透支的時候;這一刻,被俺們的膠片永遠定格為經典,看到這個場景,俺想如果配上邊塞詩人名句;“苜蓿峰邊逢立春,葫蘆河上淚沾巾”,很有可能會獲得普利策新聞大獎,這也屬突發新聞事件,而且是在人跡罕至的戈壁;還如,俺記得第三天行走時,隊伍最後有清華的張陳斌,他腿部肌肉其實拉傷的很嚴重,不應該再走的,但他説來了,就要堅持.在陪他同行時,看到他很痛苦,為了幫他減些負擔,要求他把揹包給俺,想替他減點負重,俺清楚在那時候哪怕是一瓶水的重量,都會使他輕鬆好多,有三次,他都斷然拒絕了,俺知道,那也許是他最後的尊嚴,不僅是自己,也是為清華,他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更不願增添俺包已經應有的重量,他要咬著牙走完他制訂的那段目標,就這樣他一直痛苦堅持到了第一補給點,最後在一再勸説下,才肯上車接受治療。多好的同志啊,他一定不記得和俺約好回敦煌那天大醉一場,如果醉了,俺一定會告訴他;其實那天俺多背點東西也無所謂,你別死要面子嗎,走了一趟玄奘之路,還沒學會“放下”,考,俺心本將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啊。

  俺在這裡只説清華的好,也説下清華人的不是,清華人不懂得節約和重復使用?源,説得難聽是浪費,説的好聽是大方或者是慷慨,俺想這種氣質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應該是清華優良的傳統.在離開敦煌的頭天晚上,汪治和黃老師對俺説,清華的裝備不準備拖運走了,我需要的話,全部送我了,俺當時可樂了,這清華人還真夠哥們,走了一趟玄奘之路就把這麼多套裝備要送俺,要知道,這些裝備可是清華全套配齊的,帳篷睡袋防潮墊,那是一應俱全,不説價值有多貴重吧,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俺早已探到威威這腐敗分子帶了個氣墊床過來的,當真要送給俺,俺那時稀裏糊塗也就答應了,後一想,俺要了這些東西難道要帶回深圳,沒必要,如果不帶回就把它處理了,怎麼處理,第一個想法就是捐學校或地質隊,總之是能用得著的地方。第二天早上汪治打電話讓俺過來拿裝備,忽想,俺接受了以後也是把它打算捐給最需要的地方,還不如他們直接以清華的名義捐了更好,於是就把想法告訴了汪治,汪治後來以清華的名義把這些裝備委託酒店捐給了敦煌。

  這雖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俺感謝清華,能有這份心.同時俺也琢磨;清華就是不一樣,一不小心的一次浪費贈送,就完成了清華精神和愛心的傳播。高啊!不過俺建議慷慨的清華,下次若來,多帶點東西,俺一定照單全收.

  清華,不愧為一代劍宗,俠之大者。

責編:李二慶

1/1頁